二层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故而称为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中文名称 | 二层交换机 | 外文名称 | Layer 2 switches |
---|---|---|---|
领域 | 网络 | 参数 | 端口、芯片、地址表 |
协议 | 路由协议 | 功能 | 决定最优路由和转发数据包 |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操作,其工作模式与二层交换相似,但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层,这个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传递包时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实现功能的方式就不同。工作原理是在路由器的内部也有一个表,这个表所标示的是如果要去某一个地方,下一步应该向哪里走,如果能从路由表中找到数据包下一步往哪里走,把链路层信息加上转发出去;如果不能知道下一步走向哪里,则将此包丢弃,然后返回一个信息交给源地址。
路由技术实质上来说不过两种功能:决定最优路由和转发数据包。路由表中写入各种信息,由路由算法计算出到达目的地址的最佳路径,然后由相对简单直接的转发机制发送数据包。接受数据的下一台路由器依照相同的工作方式继续转发,依次类推,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路由器。
如上所述,发生路由环路时,路由器去往网络11.4.0.0的跳数会不断增大,网络无法收敛。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给跳数定义一个最大值,在RIP路由协议中,允许跳数最大值为16,当跳数到达最大值时,网络11.4.0.0被认为是不可达的,路由器会在路由表中显示网络不可达信息,并不再更新到达网络11.4.0.0的路由。
通过定义最大值,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可以解决发生环路时路由权值无限增大的问题,同时也校正了错误的路由信息。但是,在最大权值到达之前,路由环路还是会存在。也就是说,这个方案只是补救措施,不能避免环路产生,只能减轻路由环路产生的危害。
水平分割是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最常用的避免环路发生的解决方案之一。分析产生路由环路的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因为路由器将从某个邻居学到的路由信息又告诉了这个邻居。水平分割的思想就是在路由信息传送过程中,不再把路由信息发送给接收此路由信息的接口上。
路由中毒和抑制时间结合起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路由环路产生,同时也可以抑制因复位接口等原因引起的网络动荡。这种方法在网络故障或接口复位时,使相应路由中毒,同时启动抑制时间,控制路由器在抑制时间内不要轻易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从而避免环路产生、抑制网络动荡。
触发更新机制是在路由信息产生某些改变时,立即发送给相邻路由器一种称为触发更新的信息。路由器检测到网络拓扑变化,立即依次发送触发更新信息给相邻路由器,如果每个路由器都这样做,这个更新会很快传播到整个网络。
当网络11.4.0.0 不可达了,路由器C立即通告网络11.4.0.0不可达信息,路由器B接收到这个信息,就从S0口发出网络11.4.0.0不可达信息,依次路由器A从E0口通告此信息。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使用触发更新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路由环路发生。但是,仍然存在两个问题:
(1)包含有更新信息的数据包可能会被丢掉或损坏。
(2)如果触发更新信息还没有来得及发送,路由器就接收到相邻路由器的周期性路由更新信息,使路由器更新了错误的路由信息。
为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将抑制时间和触发更新相结合。抑制时间方法有一个规则就是当到某一目的网络的路径出现故障,在一定时间内,路由器不会轻易接收到这一目的网络的路径信息。因此,将抑制时间和触发更新相结合,就可以确保触发信息有足够的时间在网络中传播。
在多路径的情况下,要综合使用这几种方案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环路问题。距离矢量协议无论是实现还是管理都比较简单,但是它的收敛速度慢,报文量大,占用较多网络开销,并且为避免路由环路需要做各种特殊处理
(1) 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
(2) 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 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 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
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
从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推知以下三点:
(1) 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总线带宽,如果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
(2) 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UFFER 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
(3) 还有一个就是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于各个厂家采用ASIC不同,直接影响产品性能。
以上三点也是评判二三层交换机性能优劣的主要技术参数,这一点请大家在考虑设备选型时注意比较。
DHCP当然可以在二层设备中做。DHCP的工作原理简单讲就是由DHCP客户机向网络广播DHCP请求,当网络内的DHCP服务器接收到这个广播后,按广播源MAC向请求终端发送IP。从原理上讲DHCP就应该...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三层交换机 和 路由器基本上没有太大区别,可以用来连接多哥网段。二层交换机 和 hub 差不太多,适用于在一个网段内进行连接。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在所有的动态路由协议中,最简单的就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V)。它使用的是最简单的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简称D-V)路由算法。
距离矢量算法通过上述方法累加网络距离,并维护网络拓扑信息数据库。距离矢量协议定期直接传送各自路由表的所有信息给邻居(RIP默认是30秒)。网络中的路由器从自己的邻居路由器得到路由信息,并将这些路由信息连同自己的本地路由信息发送给其他邻居,这样一级一级地传递下去以达到全网同步。每个路由器都不了解整个网络拓扑,它们只知道与自己直接相连的网络情况,并根据从邻居得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它所有的信息都靠道听途说,它相信所有邻居告诉它的所有信息,只在这些邻居中选择最优的来采用,类似于"传话"这个游戏。
二层交换机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二层以太网交换机功能、性能指标完全详细解释 一、物理特性 交换机的物理特性是指交换机提供的外观特性、物理连接特性、端口配置、 底座类型、 扩展 能力、堆叠能力以及指示灯设置,反映了交换机的基本情况。 1. 端口配置 端口配置指交换机包含的端口数目和支持的端口类型, 端口配置情况决定了单台交换机支持 的最大连接站点数和连接方式。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端口类型一般包括 10Base-T、 100Base-TX、100Base-FX,其中 10Base-T 和 100Base-TX 一般是由 10M/100M自适应端口提 供,有的高性能交换机还提供千兆光纤接口。 端口的工作模式分为半双工和全双工两种。 自 适应是 IEEE 802.3 工作组发布的标准, 为线端的两个设备提供自动协商达到最优互 *作模式 的机制。通过自动协商,线端的两个设备可以自动从 100Base-T4、100Base-TX、10B
第二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
1990年问世的交换式集线器,可以明显地提高以太网的性能。
交换式集线器常称为以太网交换机或者第二交换机,表明这种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第二层交换机是对应于OSI/RM的第二协议层来定义的,因为它只能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第二层交换机依赖于链路层中的信息(如MAC地址)完成不同端口数据间的线速交换,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数据流控制。这是最原始的交换技术产品,目前桌面型交换机一般是属于这类型,因为桌面型的交换机一般来说所承担的工作复杂性不是很强,又处于网络的最基层,所以也就只需要提供最基本的数据链接功能即可。目前第二层交换机应用最为普遍(主要是价格便宜,功能符合中、小企业实际应用需求),一般应用于小型企业或中型以上企业网络的桌面层次。
四层交换机第二层交换机
众所周知,第二层交换机,是根据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和通过站表选择路由来完成端到端的数据交换的。
二层交换机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1) 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帧头中的源MAC地址,并将MAC地址与源端口做对应存储在站表中。
(2) 再去读取帧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 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 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同一VLAN下的所有端口,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
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
因为站表的建立与维护是由交换机自动完成,而路由器又是属于第三层设备,其寻址过程是根据IP地址寻址和通过路由表与路由协议产生的。所以,第二层交换机的最大好处是数据传输速度快,因为它只须识别数据帧中的MAC地址,而直接根据MAC地址产生选择转发端口的算法又十分简单,非常便于采用ASIC专用芯片实现。显然,第二层交换机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是一个"处处交换"的廉价方案,虽然该方案也能划分子网、限制广播、建立VLAN,但它的控制能力较小、灵活性不够,也无法控制各信息点的流量,缺乏方便实用的路由功能。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用一种新的称为第二层交换机的设备来取代集线器,特别是在高速局域网环境下。第二层交换机有时也被称为交换集线器。
集线器采用星形布局将站点与集线器相连。在这种布局中,来自任何站点的传输都会由集线器接收,然后在集线器的所有外出线路上重传。因此为了避免冲突,一次只允许一个站点发送。集线器与简单的总线布局相比有几个优点。它利用了标准建筑物中布好的电缆作为实际的线路。另外,可以对集线器进行设置,使它能够识别因故障而造成网络堵塞的站点,并将站点剔出网络。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第二层交换机取得更高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集线器起交换机的作用,就像分组交换机或电路交换机。在第二层交换机中,来自某个站点的入口帧被交换到适当的出口线路上,然后交付到预期的目的点。与此同时,其他未使用的线路可用于交换其他通信量。第二层交换机有以下一些引人注目的优势:
1. 从总线形局域网或集线器局域网转变为交换局域网,连接设备在软件或硬件上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如果原来是以太局域网,那么各连接设备继续使用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来接入局域网。从连接设备的角度来看,接入逻辑没有任何改变。
2. 每个连接设备都有相当于原来整个局域网的容量的专用容量,只要第二层交换机有足够的容量为所有连接设备服务。
3. 第二层交换机扩容简单。只要相应地增加第二层交换机的容量,就能将更多的设备连接到第二层交换机上。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类型的第二层交换机:
A. 存储转发交换机:这种第二层交换机从输入线路上接收帧,先缓存一下,然后再通过路由选择将其发到适当的输出线路上。
B. 直通式交换机:这种第二层交换机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目的地址总是出现在MAC帧的最前面。一旦第二层交换机识别出目的地址,它就将收到的帧转发到适当的输出线路上。
直通式交换机能够取得最大可能的吞吐量,但有些冒险,它可能会传播损坏的帧,因为交换机重传之前无法做CRC检查。存储转发交换机会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引起一些延迟,但它增进了网络的整体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