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丙胺分子式 C6H15N或(CH3CH2CH2)2NH;分子量 101.19;无色液体,有氨的气味;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易燃液体;主要用途:有机合成中间体,及作溶剂 。
中文名称 | 二丙胺 | 外文名称 | dipropylamine |
---|---|---|---|
CAS号 | 142-84-7 | 国标编号 | 32170 |
分子量 | 101.19 |
R11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
R20/21/22Harmful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R35Causes severe burns.
引起严重灼伤。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二丙胺
英文名称:Dipropylamine
中文别名:二正丙胺;二正丙胺
英文别名:N,N-Dipropylamine; N-Propyl-1-propanamine; Di-n-propylamine; 2 propylamine; N-propylpropan-1-amine; N-propylpropan-1-aminium
CAS号:142-84-7
分子式:C6H16N
分子量:102.1974
熔 点 -39.8℃ ;沸点:109.2℃; 溶解性 :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74;相对密度(空气=1)3.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
主要用途 :有机合成中间体,及作溶剂
化学反应:能与葡萄糖发生羰氨反应。
S16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远离火源。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mg/m3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5mg/L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 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目的:合成高质量的胶体金标记抗甲基苯丙胺复合物,以应用于能检测吸毒人员尿液中是否含有甲基苯丙胺的胶体金试纸条。方法: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用抗甲基苯丙胺单克隆抗体标记胶体金。结果:成功制备了直径约20 nm颗粒均一的胶体金,进一步制备了高质量的胶体金标记抗甲基苯丙胺复合物。结论:制备的胶体金标记抗甲基苯丙胺复合物活性较好,能用于检测甲基苯丙胺的胶体金试纸条。
二乘二取二安全控制平台包括二乘二取二逻辑运算单元,二取二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人机接口单元。逻辑运算单元由2块独立的CPU板构成二取二结构,2块CPU板通过板上硬件同步单元实现信息交互和同步,在软件上独立进行运算结果的比较,并通过第三方硬件比较器实现2块CPU板总线数据的实时校核,保证了双CPU比较的正确性。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中均设计了双套智能处理器,采用动态控制方式,在出现硬件故障时可导向安全侧。其中输入单元对现场继电器前后接点进行采集,输出单元输出采用双断方式,可实时检测板外混电情况。
二异丙醇胺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二异丙醇胺
CAS NO. 110-97-4
中文别名 2,2'-二羟基二丙胺;二(2-羟丙基)胺;2,2'-二羟基二丙胺;1,1ˊ亚氨基二-2-丙醇;2,2ˊ-二羟基二丙胺;N,N-二异丙醇胺;二(2-羟丙基)胺, 98+%,2'-二羟基二丙胺
英文名称 Diisopropanolamine
英文别名 1,1'-IMINOBIS(2-PROPANOL); 1,1'-IMINODI-2-PROPANOL; 1,1-IMINODI-2-PROPANOL; 1,1'-IMINODIPROPAN-2-OL; BIS(2-HYDROXYPROPYL)AMINE; DI-2-PROPANOLAMINE; DIISOPROPANOLAMINE; IMINODIPROPANOL; LABOTEST-BB LTBB000600; 1,1'-iminobis-2-propano; 1,1'-iminodi-2-propano; 1,1'-Imino-2-propanol; 2,2'-Dihydroxy-dipropyl-amine; 2-Propanol, 1,1'-iminobis-; 2-Propanol, 1,1'-iminodi-; Bis(2-propanol)amine; Di(2-hydroxy-n-propyl) amine; DI(2-Hydroxy-n-propyl)amine; DIPA commercial grade; DIPA low freeze grade 85
蒸汽压0.003kPa/42℃
相对密度(水=1)0.99,(空气=1)4.59
闪点126.7℃
熔 点42℃
沸点249℃
分子结构式:
EINECS 203-820-9
分子式 C6H15NO2
分子量 133.19
CAS: 108-18-9
分子式: C6H15N
分子量: 101.19
沸点: 84℃
熔点: -61-84℃
中文名称: 二异丙胺
N-(1-甲基乙基)-2-丙胺
异二丙胺
二异丙基胺
英文名称: Diisopropylamine
N-(1-methylethyl)-2-Propanamine
n-(1-methylethyl)-2-propanamin
dipa
dipropylamine (non-specific name)
n-(1-methylethyl)-2-propanamine
Diisopropyl-amine
2-Propanamine,N-(1-methylethyl)-
Bis(isopropyl)amine
N,N-Diisopropylamine
Diisopropylamin
(N-(1-Methylethyl)-2)propanamine
N-isopropyl-1-methylethanamine
N-isopropyl-2-propanamine
bis(1-methylethyl)amine
2-propanamine,N-isopropyl-
性质描述: 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易燃,有氨臭。熔点-61℃,沸点83.90℃,相对密度0.7178(20/4℃),折射率1.3924,闪点(开杯)-17℃,蒸气压(20℃)8.0kPa。溶于水、醇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呈强碱性。
生产方法: 由丙酮或异丙醇经氢化氨化而得。1.丙酮催化氢化氨化法丙酮气化后与一定量的氨、氢混合,在常压和适当温度下,连续进行催化反应,催化剂为Ni-Cu-白土,反应产物经精馏、分馏,得成品。原料消耗定额:丙酮1389kg/t、液氨376kg/t、氢气(99%)1023m3。2. 异丙醇催化氢化氨化法异丙醇、液氨、氢以气相按一定比例混合,在催化剂Cu-Ni-白土存在下,合成二异丙胺粗品,经萃取、分离、脱水、精馏得成品。反应总转化率可达86%,产品收率96%。含一异丙胺37%、二异丙胺33%、异丙醇12%、水18%,经分离得一异丙胺和二异丙胺,未反应的异丙醇循环使用。调节异丙醇和氨的配比,可改变产品的比例。
用途: 有机合成原料,主要用于合成农药除草剂燕麦敌1、2号,合成医药肝乐、维丙胺、心得宁和普鲁本辛等,还用于合成染料、橡胶促进剂、矿物浮选剂、洗涤剂、消泡剂、乳化剂、乳胶型地板漆基料及其他表面活性剂产品。
具体如表中所述。
脂肪胺类 | |||||
一甲胺 | 一丙胺 | 2-丙烯胺 | 叔丁胺 | 癸胺 | |
二甲胺 | 二丙胺 | 环丙胺 | 二异丁胺 | 十二胺 | |
三甲胺 | 三丙胺 | 正丁胺 | 己胺 | 十六胺 | |
一乙胺 | 异丙胺 | 二正丁胺 | 2-乙基己胺 | 十八胺 | |
二乙胺 | 二异丙胺 | 异丁胺 | 己二胺 | 二硬脂胺 | |
三乙胺 | 1,2-二甲基丙胺 | 仲丁胺 | 三辛胺 | 1,5-二甲基己胺 | |
乙二胺 | 1,2-丙二胺 | 1,4-丁二胺 | 1,10-癸二胺 | ||
醇胺类 | |||||
一乙醇胺 | 二乙醇胺 | 三乙醇胺 | 3-丙醇胺 | 一异丙醇胺 | |
二异丙醇胺 | 三异丙醇胺 | N,N-二甲基乙醇胺 | N,N-二乙基乙醇胺 | ||
酰胺类 | |||||
甲酰胺 | 乙酰胺 | 丙酰胺 | 丁酰胺 | 异丁酰胺 | |
丙烯酰胺 | 聚丙烯酰胺 | 己内酰胺 | 二甲基甲酰胺(DMF) | 二甲基乙酰胺 (DMAC) | |
脂环胺类 | |||||
三亚乙基二胺 | 二亚乙基三胺 | 六亚甲基四胺 | 六亚甲基亚胺 | 三亚乙基二胺 | |
环乙烯亚胺 | 吗啉 | 哌嗪 | 环己胺 | ||
芳香胺类 | |||||
苯胺 | 二苯胺 | 联苯胺 | 邻苯二胺 | 间苯二胺 | |
对苯二胺 | 邻甲基苯胺 | 间甲基苯胺 | 对甲基苯胺 | 2,3-二甲基苯胺 | |
2,4-二甲基苯胺 | 2,5-二甲基苯胺 | 2,6-二甲基苯胺 | 3,4-二甲基苯胺 | 3,5-二甲基苯胺 | |
2,4,6-三甲基苯胺 | 邻乙基苯胺 | N-丁基苯胺 | 2,6-二乙基苯胺 | N-甲酰苯胺 | |
对丁基苯胺 | N-乙酰苯胺 | 3-甲氧基苯胺 | 邻氯苯胺 | 间氯苯胺 | |
对氯苯胺 | 邻乙氧基苯胺 | 间乙氧基苯胺 | 对乙氧基苯胺 | N-甲基苯胺 | |
2,3-二氯苯胺 | 2,4-二氯苯胺 | 2,6-二氯苯胺 | 3,4-二氯苯胺 | 3,5-二氯苯胺 | |
2,5-二氯苯胺 | N-乙基苯胺 | N,N-二乙基苯胺 | N,N-二甲基苯胺 | 邻溴苯胺 | |
间溴苯胺 | 对溴苯胺 | 2,4,5-三氯苯胺 | 2,4,6-三氯苯胺 | 2,4-二溴苯胺 | |
2,5-二溴苯胺 | 2,6-二溴苯胺 | 邻氟苯胺 | 间氟苯胺 | 对氟苯胺 | |
2,4-二氟苯胺 | 3,4-二氟苯胺 | 2,3,4-三氟苯胺 | 邻硝基苯胺 | 间硝基苯胺 | |
对硝基苯胺 | 2,4-二硝基苯胺 | 3-氯-4-氟苯胺 | 邻硝基对甲苯胺 | ||
萘系胺类 | |||||
1-萘胺 | 2-萘胺 | S酸(劳伦酸) | 克拉夫酸 | 周位酸 | |
吐氏酸 | J酸 | R酸 | H酸 | K酸 | |
邻苯二甲酰亚胺 | 牛磺酸 | 萘二胺 | 乙撑双硬脂酰胺(EBS) | ||
其它胺类 | |||||
聚乙烯亚胺 | 羟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