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异叶苣苔(学名:Whytockia tsiangiana var.wilsonii)为苦苣苔科异叶苣苔属下的一个变种。
中文名称 | 峨眉异叶苣苔 | 拉丁学名 | Whytockia tsiangiana (Hand.-Mazz.) A. Weber var. wilsonii A.Weber |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唇形目 |
科 | 苦苣苔科 | 属 | 异叶苣苔属 |
生于山地阴处,海拔700-1200米。
特产四川西部及南部(雷波、峨边、峨眉山)。模式标本可能采自峨眉山。
峨眉异叶苣苔形态特征
白花异叶苣苔(原变种)
多年生草本。茎高14-30厘米,有6-7节,不分枝或中部以上具短分枝,下部近无毛,上部被淡褐色短柔毛。正常叶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薄草质或膜质,斜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2-8.8厘米,宽1-3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在狭侧楔形,在宽侧近心形、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不明显小齿(齿长0.2-0.5毫米,有时退化成小腺体),上面散生短柔毛,下面沿脉疏被短柔毛,侧脉在狭侧4-5条,在宽侧8-10条;叶柄长达5毫米。退化叶无柄,宽卵形或圆卵形,长0.4-1.4厘米。花序长争-7厘米,有2-5花;花序梗长3-4.5厘米,与花梗均被短腺毛;花梗长0.6-1.8厘米。花萼长约3.2毫米,无毛,裂片卵形,长约3毫米,宽1.5-1.8毫米,顶端钝。花冠白色,长约10毫米,外面无毛,内面下部及下唇之下有疏柔毛;筒长约8毫米;上唇长约2毫米,2裂近基部,裂片宽卵形,下唇长约4毫米,3深裂,裂片倒卵形。上方2雄蕊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2-1.5毫米处,花丝长约2毫米,上部有稍密的柔毛,花药宽约0.5毫米,下方2雄蕊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毫米处,花丝长约3.5毫米,下部有疏柔毛,花药宽约0.7毫米;退化雄蕊线形,长约0.8毫米。花盘高约0.2毫米。雌蕊长约3毫米,无毛,子房卵圆球形,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1.5毫米,柱头椭圆形,直径0.8毫米。花期8-10月。
屏边异叶苣苔(变种)
与白花异叶苣苔极为相近,只是花冠淡紫色或淡红色而不同。
特产云南屏边一带。生于山谷石上阴处或林中,海拔1300-1500米。模式标本采自屏边之西的逢春岭。
峨眉异叶苣苔(变种)
与白花异叶苣苔的区别:叶边缘的齿较大,长约2毫米;花冠较大,长约1.8厘米;雄蕊较长,花丝长4-5毫米。花冠淡紫色或白色。
特产四川西部及南部(雷波、峨边、峨眉山)。生于山地阴处,海拔700-1200米。模式标本可能采自峨眉山。
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短粗。茎直立,有棱,中空,多分枝。叶互生,长倒披针形,头状花序,花...
阔叶菊苣好,适口性来讲,鸡更爱吃。
菊科,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第一大科。多为草本。叶常互生,无托叶。头状花序单生或再排成各种花序,外具一至多层苞片组成的总苞。花两性,稀单性或中性,极少雌雄异株。花萼退化,常变态为毛状、刺毛状或鳞片状,...
目的建立小叶榕叶中异牡荆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采收期小叶榕叶的异牡荆苷的含量差异。方法用HPLC法进行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38∶62),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不同采收期药材异牡荆苷最高含量达0.69%,最低为0.18%,7~12月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于小叶榕叶中异牡荆苷的含量测定。
................. ................. 一、峨眉山玄武岩 峨眉山玄武岩 (Emeishan Basalt , Omeishan Basalt )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 晚二叠世早期。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命名地点在四川 峨眉山。主要为陆相裂隙式或裂隙 —中心式溢出的基性岩流,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 区有粗面岩、 安山岩、 流纹岩及松脂岩等。 常具拉斑玄武岩结构、 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在云南、四川会理及金沙江流域,厚达 1000 ~ 2000 米。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或不 整合接触,与上覆 宣威组 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在昆阳石龙坝附近玄武岩组底部发现 有孔虫、腕足类及珊瑚等海相化石。在贵州威宁玄武岩下部夹凸镜状灰岩层。 [1 二、方解石 方解石 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 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 因此,方解石是一种分布很广的 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