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乔木,高5-7米;小枝暗褐色,近无毛。
叶厚纸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8 厘米,宽2.5-3.5厘米,顶端长渐尖至尾状,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刺毛状的单锯 齿,上面无毛,下面疏被平贴的长柔毛,被白粉而呈苍白色,侧脉14-16对;叶柄长约5- 8毫米,密被淡黄色长柔毛。
果序长6-10厘米;序梗长2-3厘米,序梗、序轴均密被白色长柔毛,有白粉;果苞半卵形,外侧基部无裂片,内侧基部微内折,中裂片的内缘直,外缘户具疏细齿,两面沿脉疏被长柔毛。小坚果宽卵圆形,长约4毫米,密生白色短柔毛。具数肋。
峨眉鹅耳枥生长于海拔1000-1900米的山坡林中或村旁。
峨眉鹅耳枥产于四川南部及峨眉山、贵州东北部。 2100433B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峨 眉 山 玄 武 岩 的 基 本 特 征 及 工 程 意 义 此次工程地质实习我们主要考察了学校附近的峨眉山玄武岩,我经查阅众多书籍及网站,对峨眉山玄 武岩做出以下一些基本介绍,由于本人对峨眉山玄武岩所知甚少,故本文引用较多资料,请见谅。 玄武岩属基性火山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 成物质。 峨眉山玄武石 -地质年代 峨眉山玄武岩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 等,最初命名地点在四川峨嵋山,故名。岩性是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 脂岩等,主要以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常具拉斑玄武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峨眉山玄武岩 -主要成分 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成分与一般玄武岩基本相同,根据地质科学家分析鉴定,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 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
鹅耳枥是桦木科小叶朴属树木。在北京地区鹅耳枥多生长在较高的山坡上,其植株不高,枝干自然弯曲,树根外露而结节。鹅耳枥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新生枝条柔软,可蟠扎成多种形状,是制作盆景的良好树种。我国用鹅耳枥来制作盆景不过十余年历史,故有待进步发展。
树形制作
鹅耳枥在北京地区分布较广。用其制作盆景,可在春季萌芽前到山野掘取老桩。必须在萌芽前掘取,如发芽时再掘取就很难成活。由于鹅耳枥生长在山上,土地瘠薄,气候较冷,再经多年人工砍伐,故常能找到奇特多姿的树桩。鹅耳枥的造型,应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发芽前进行,造型方法以修剪为主,蟠扎为辅,剪扎并用,可制成曲干式、斜干式、卧干式、提根式、双干式等多种款式的盆景,枝叶多制成自然式。
栽种与用盆
从野外掘取回来的鹅耳枥树桩,修剪后,先用素沙土盆栽或地栽。地栽者应用苇箔等物遮光,盆栽者应置于荫蔽处,并每日向树桩和地面喷洒几次清水,保持小气候的湿度,以利于树桩的成活。已上细盆的鹅耳枥,应在春季发芽前进行翻盆,用土以腐殖土为主,加适量沙土,如能加进部分原生长地的土壤则更好。鹅耳枥盆景多用紫砂盆,盆钵形状视树木款式而定,直干式、斜干式、卧干式、双干式多用长方形或椭圆形中等深度的盆钵,悬崖式常用签筒盆钵。
养护管理
1
养护场地。鹅耳枥喜光,已经成活的盆栽树粧,应置于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处养护,但在天气炎热时应适当荫蔽,地栽的鹅耳枥可在室外越冬;盆栽者在初冬应移入低温室内,室温在5度左右就可安全越冬。
2
浇水。盆栽鹅耳枥,浇水要见干见湿,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如浇水过多,常会发生烂根现象,但盆土过干植株又会脱水而枯死。浇水过多还会促使新枝徒长,不仅消耗营养,而且影响树形。入冬后要少浇水。
3
施肥。栽种鹅耳枥,要在盆钵底部放少许腐熟的饼肥作基肥。待春芽停止生长后,再每隔半个月左右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有机液肥,连施3次-4次即可。如在新芽萌发时施肥,会促使新枝生长过快,影响树形。
4
整形。鹅耳枥萌芽力较强,对春季萌发的芽,凡造型不需要者,应及时剪除,以免消耗营养。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应对树桩进行一次修剪,以促进侧枝生长,使树形更加美观。
5
防病虫害。鹅耳枥的病虫害少,偶有食叶虫发生,一经发观要及时除掉。
该植物主要为药用,可制作中药。
【药名】多脉鹅耳枥
【类别】活血散瘀药;利湿通淋药
【拼音】duō màiéěr lì
【科属】桦木科
【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多脉鹅耳枥的根皮。
【药用部位】根皮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500m的岩山丛林中。
【采收加工储藏】秋季采挖,剥取根皮,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淡;性平。
【功效】活血散瘀;利湿通淋。
【主治】跌打损伤;痈肿;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
普陀鹅耳枥可采用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