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邢台地震——催生我国防震减灾事业艰难起步
第一节 邢台地震基本概况
一、地震事件
二、发震构造及灾害特征
三、地震烈度特征
四、地震灾情
第二节 地震应急与处置
一、政府应急响应
二、一口地震观测井,一个地震台
三、邢台地震纪念碑
第三节 邢台地震的减灾经验及影响
一、确立了“以预防为主”的地震工作方针
二、促进了地震工作队伍的发展与统一
三、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探索之路
四、发展了地震群测群防工作
笫二章 海城地震——奏响地震预报事业的凯歌
第一节 海城地震基本概况
一、地震事件
二、发震构造
三、烈度特征
四、地震灾情
第二节 地震预报与预防
一、海城地震预报
二、临震应急处置
三、组织抗震救灾
四、预报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显著成效
第三节 海城地震成功预报的经验与启示
一、海城地震的经验
二、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对于地震预报工作的启示
第三章 唐山地震——预报减轻地震灾害的挫折
第一节 唐山大地震的基本概况
一、地震事件
二、构造特征
三、烈度分布
四、灾情特征
第二节 地震应急与处置
一、政府响应
二、社会响应
三、感人往事
第三节 灾后重建
一、灾后恢复重建的准备
二、筹措和分配资金
三、灾后恢复重建的开展
第四节 减灾经验及影响
一、促进对地震预报工作科学认识
二、唐山地震紧急救援的启示
三、唐山大地震促进了城市活断层探测和科学研究工作
四、促进城市抗震设防工作
第四章 丽江——一座古城的悲情诉说
第一节 丽江地震的基本概况
一、地震事件
二、构造特征
三、烈度分布
四、灾情特征
第二节 地震应急与处置
一、政府响应
二、社会响应
三、媒体响应
四、丽江悲情
五、灾后重建
第三节 减灾经验及影响
一、古建筑——木制房屋抗震性能好
二、城市建设必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
第五章 汶川——综合减轻灾害的崭新探索
第一节 汶川地震的基本概况
一、地震事件
二、构造特征
三、烈度分布
四、灾情特征
第二节 地震应急与处置
一、政府响应I
二、社会响应
三、媒体响应
四、感人往事
五、灾后重建
第三节 汶川大地震减灾经验及影响
一、汶川大地震减灾基本经验
二、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影响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修订和完善
充分吸取汶川地震预防及抗震救灾经验教训
第六章 芦山——科学减轻灾害的全面体现
第一节 芦山地震的基本概况
一、地震事件
二、构造特征
三、灾情特征
第二节 地震应急与处置
一、政府响应
二、社会响应
三、媒体响应
四、灾后重建
第三节 芦山地震减灾经验及影响
一、芦山之于汶川地震应急管理之变
二、灾难报道中的传媒角色和责任
三、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灾害信息报道中扮演重要角色,标志着信息传播进入自媒体时代
四、防震减灾教育须纳入国民素质教育规划
第七章 鲁甸地震——我国农村防震减灾基础薄弱
第一节 鲁甸地震的基本概况
一、地震事件
二、构造特征
三、烈度分布
四、灾情特征
第二节 地震应急与处置
一、政府响应
二、社会响应
三、媒体响应
四、灾后重建
第三节 鲁甸地震减灾经验及影响
一、鲁甸地震警示我们应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
二、发挥管理体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
三、构建多元救灾体制
第八章 印尼海啸肆虐“地球村”
第一节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8.9级地震概况
一、地震事件
二、构造特征
三、地震灾情
四、什么是海啸,为何它如此凶猛
第二节 国际大救援
第三节 减灾基本经验及影响
一、大震巨灾,呼吁全球治理
二、灾前预防比灾后救援更经济更人道
三、发展经济岂能忘了减灾
四、灾后重建岂能全靠他人解囊,发展中国家需建防灾保险体系
五、学习科普知识预防海啸
第九章 日本“3·11”大地震核泄漏的梦魇
第一节 “3·11”东日本大地震
一、地震事件
二、地震灾情
三、地震引发海啸
四、地震导致核泄漏
五、核泄漏事故后续影响
六、引发经济动荡和保险损失剧增
第二节 震灾救援及灾后重建
一、日本国内救援
二、国际救援及援助
三、灾后重建
第三节 核泄漏引发的思考
参考文献 2100433B
《地震灾害启示录》以新中国成立后影响和推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河北邢台、辽宁海城、河北唐山、云南丽江、四川汶川和芦山、云南鲁甸等重大灾害性地震事件应对为切入点,纵贯我国的地震科技发展史,以全球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为视角,科学解读了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对人类认识和改进自然的巨大促进作用,积*倡导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顺从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
书中全面、科学地介绍了我国防震减灾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科技创新“3 1”工作体系的艰苦探索历程,是一本值得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大中专院校学生及广大社会公众一读的科普读物。
中国地质调查局:汶川地震原因已有初步结论 新华网北京报道,2008年5月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
你问的这个问题专业性很强。减小建筑的质量对抗震是有利的,这一点比较好理解。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震害,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原因是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机理和...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钢结构的地震灾害研究——对不同结构体系的钢结构建筑及其性能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对钢结构建筑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可能发生的破坏形态进行了总结,对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从汶川地震灾害看钢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⑴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⑵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⑶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⑷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原《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中
一般地震灾害
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较大地震灾害
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如4·14熊本地震)
重大地震灾害
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如4·20雅安地震)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如4·14玉树地震,5·12汶川地震)
新《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中
中国政府网 2012年9月21日公布了最新修订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与原预案相比,地震灾害分级虽然仍然分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但四级地震的定义进行了明显的修改。 从对比可以看出,新预案将在地震中“失踪”者计入了灾害分级因素中,而且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的地震灾害等级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如4·14玉树地震,5·12汶川地震)
重大地震灾害
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如4·20雅安地震)
较大地震灾害
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如4·14熊本地震)
一般地震灾害
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2100433B
地震灾害大小的级别划分。主要分四个等级,即:一般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特别重大地震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