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9787502832964 | 页 数 | 564 |
---|---|---|---|
定 价 | 98.00元 | 出版时间 | 2008-11 |
本书旨在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丰富信息,指导今后现场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与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防震减灾事业积累经验,为地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2100433B
《地震现场工作报告(2003年)》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序列与震源机制解、受灾情况、灾区自然与社会环境、震前预测预报、现场应急工作组织与实施等基本情况;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地震宏观烈度调查;生命线工程考察;建筑、构筑物安全检定;次生灾害源排查与避险;发震构造调查;地震地质灾害调查;工程结构震害调查;地震社会调查;地震现场监测与跟踪预报等。
尊敬的广大业主:大家好! 大地回春喜见红花消积雪,普天同乐欣逢盛世贺新年。在这人们辞旧迎新,庆贺新春佳节的美好时刻,小区业主委员会全体成员在此向广大的业主,物业管理公司的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真挚的祝...
冷库需求量越来越大,政府希望多建冷库,怎么可能会关停呢。除非是挠民了。
工程施工技术档案资料,竣工资料填写范例合集 http://www.gong123.com/jianzhu/2011-05-26/229070.html 可下载参考下。另还有竣工安全资料合集等
.精品文档 .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4 地震灾后共建家园工作报告 ,党政报告 为扎实推进我市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帮助受 灾群众重建美好家园,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根据 市委组织部《关于在灾后重建中动员和组织各级各部门扎实 开展结对帮扶共建美好家园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通知》 精神,结合实际,就我办“ 5.12 ”地震灾后组织开展结对帮 扶工作的安排意见报告如下: 一、紧紧围绕总体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灾后帮扶工作的领导, 成立移民办“5.12 ”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移民办主 *全任组 长,副主任 *、 *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围绕灾后 重建工作的形势和任务,认真指导和协助对口乡镇贯彻落实 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努力抓好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党 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
1 / 3 【工作报告】监理工作报告范文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总结范本 2 / 3 本文由小编辑收集整理,以下提供一篇 给大家参考! 在繁忙的工作中送走了盛满收获的 XX年,即将迎来充满希望的 XX年。在 这年初收尾之时,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学习中撑握了一 些管理办法和经验,对过去一年来的工作做一小结: 一、工程概况及我所承担的监理工作: 工程总建筑面积为 5000? O,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外墙装饰为:石材、 玻璃幕墙,内墙普通抹灰,核心筒电梯前室精装修,计划工期为 XX年 9 月 10日至 XX年 9月 10日。我前期主要承担土建监理工作,后期装修等监理工 作。 二、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 为了能够达到此质量目标做了以下工作: 1、对分包资质和施工方案的审查工作: 分包单位进场之前,根据
内容简介
《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GB/T18208.4-2005)》结构明晰,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将为从事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工作的人员准确理解地震现场灾害损失的技术规范、评估方法,解决在地震现场评估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最好的指导和帮助。为使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工作的人员准确掌握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方法和程序,中国地震局组织从事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多年的专家编写了本宣贯教材。本宣贯教材对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关键技术内容、房屋破坏和室内外财产损失评估、生命线系统和其他工程结构破坏损失评估、地震现场调查评估工作程序、震害等级评定等方面做了详尽讲解。
2100433B
4.1 观测范围
现场地震观测在5级和5级以上地震的现场进行;近海和边运地区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和工作条件确定观测内容和规模。
4.2 观测内容
4.2.1 测定余震分布范围、余震震源参数,编制相应的地震目录。
4.2.2 跟踪震情发展趋势,预测强余震。
4.2.3 观测震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地震系列的发展过程。
4.2.4 测定强余震的震源物理参数。
4.2.5 测定震源区的介质和应力状态。
4.2.6 宜设专项观测项目
4.2.6.1 布没场地影响观测台阵;观测地形、地貌、不同场地类别和覆盖厚度对地震动的影响。
4.2.6.2 布设典型建筑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取结构反应信息。
4.2.6.3 布设烈度异常观测台阵。
4.3 技术要求
4.3.1 用于现场观测的地震仪,应是性能稳定、可靠、一致性好、可比性强的便携式地震仪。
4.3.2 宜使用三分向、宽频带、大动态的数字地震仪或遥测台网。
4.3.3 一般观测台网的台间距应不大于10km,极震区要有台站,特别是6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要有三个以上的数字强震仪台站。
4.3.4 对小于6级的地震,台网的台站数宜不少于5个;对于6级地震,台站数应大于10个;对于7级以上的大地震,台站数应大于20个。
4.3.5 应测定台站经纬度和高程p一般情况宜用1250000的地形图标定。有条件时,可利用GPS技术进行标定。
4.3.6 在台站地震仪正式开始记录之前和停止记录时,应分别对其时间服务系统和仪器特性进行标定,并记录在案。
4.3.7 应观察、搜集、记录每个台址的地质、地貌资料,必要时,可进行钻探测试。
4.3.8 应在中心台站配置可视的实时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
4.3.9 应合理设置地震仪的参数。
4.3.10 专项观测台阵和资料分析处理应由专项小组负责。
4.4 编写观测报告现场调查结束按附录F编写地震现场观测报告。
基础数据现场地震处理要检验的数据主要包括原始地震数据、观测系统或SPS文件、测量数据及静校正数据等一切地震采集数据。具体有:不具备自检能力的地震仪器月检记录;分析采集的原始资料噪声水平;炮点、检波点点位的准确性;激发状况(包括TB状况)及接收状况(死道、不正常道、反极性道、漏电等);静校正量的效果;采集数据的记录质量及叠加剖面上目的层的成像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