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主要是探索和发展了计算电阻距离的新方法。一是研究了电阻距离的递推关系,建立了适用于一般图的电阻距离递推公式,为电阻距离的计算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二是研究了若干种复合运算下合成图的电阻距离,给出了其只用原图信息表示的计算公式,极大地简化了合成图的电阻距离计算工作。此外,我们还研究了轮图上的随机游动;计算了亚苯链的基尔霍夫指标;确定了二部图的基尔霍夫指标的界并刻画了极值图;给出了一般富勒烯图的距离为1和距离为2的顶点对之间的电阻距离的界以及一般富勒烯图的全局圈性指标的界。
图上的电阻距离即电网络中的等效电阻,由于其重要的应用背景和极好的数学特性,因而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而电阻距离研究中最基本、重要的研究问题就是电阻距离的计算问题,它不仅一直是电路理论研究中的一个中心问题,而且与调和函数理论、点阵格林函数和图上随机游动等领域的很多经典计算问题密切相关。但是,目前仍然没有计算电阻距离的快速有效的一般方法。为此,本项目将探索和发展计算电阻距离的新方法。一是研究电阻距离的递推关系,建立适用于一般图的电阻距离递推公式,为电阻距离的计算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途径。二是研究若干种复合运算下合成图的电阻距离,给出其只用原图信息表示的计算公式以简化合成图的电阻距离计算工作。本研究有望在电阻距离计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对电阻距离相关领域若干重要计算问题的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导线电阻计算公式;R=ρL/S式中: ρ为物质的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Ω. m)。 L为长度,单位为米(m) S为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m2)。2。直流电路,纯电阻性负载交流电路的电阻计...
大概是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吧?基本思路就是【勾股定理】。如图。按说不能画出图来,因为两个点位置不知道。但为了说着方便,我还是画了个在第一象限的图。设两点的坐标是A(x1,...
计算公式是:R=ρ(L/A),式中R--导线的电阻, 单位为欧姆,ρ---导体的电阻率,单位为欧姆·厘米(到电工手册中查,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电阻率),L--导线的长度,单位为厘米,A--导线的...
电线的电阻计算公式? | 电线越粗 电阻越小 用电越少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 确定: 十下五 ,百上二 , 二五三五四三界 ,柒拾玖五两倍半 ,铜线升级算 . 给你解释一下 ,就是 10 平方一下的铝线 ,平方毫米数乘以 5 就可以了 ,要是铜线呢 ,就升一个档 ,比如 2.5 平方 的铜线 ,就按 4 平方计算 .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 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 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 3, 柒拾和 95 平方都乘以 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 , 说明 :只能作为估算 ,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 6 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 10A 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 可以选择 1.5 平方的铜线或 2.5 平方的铝线。 10 米内,导线电流密度 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 10-
降阻剂接地电阻计算公式 根据现场实测土壤电阻率,参考地质、水文、气象资料,结合 GJ 系列物理性接地降阻剂多年来应用的实 际经验。分别提出如下公式供设计参考。 1 、垂直接地体: 一般 2 - 3m 浅井采用 5×50×50 角钢或管材;大于 3m 以深井采用 Φ50 (壁 厚 2 - 5 )的钢管为金属电极,按下式计算: 式中: Rc :单根垂直接地体接地电阻( Ω ); ρ :用季节系数校正后的土壤电阻率( Ω.m ); L : 从地面下 0.8m 算起,单根接地体长度( m ); D :灌降阻剂后等效垂直接地体直径(不计金属极和渗透的体积因素) ,一般为 0.1-0.2m 内选用; K :降阻系数在以下范围选用 ρ ≤ 100Ω·m K = 5 100 < ρ ≤ 500Ω·m K = 10 500 < ρ ≤ 1000Ω·m K = 15 ρ > 1000Ω·m K = 2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 ,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 ,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 ----------------------------------------- 电阻率的另一计算公式为:ρ=E/J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E为电场强度——常用单位N/C J为电流密度——常用单位A/㎡ (E,J 可以为矢量)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
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
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
-----------------------------------------
电阻率的另一计算公式为:ρ=E/J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E为电场强度——常用单位N/C
J为电流密度——常用单位A/㎡
(E,J 可以为矢量)
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在相同的条件下:电阻率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它只与导体的种类(如铜,铝)物体的温度有关,而与物体的形状(如长度,横截面积等)无关的。因为它是描述物质导电能力的。 R=p*l/s 这个公式说的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 、横截面积,电阻率的关系,主要是用来求电阻的, 打个比方: 电阻就像化学中物质的量,而电阻率相当于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只与是哪 种溶液有关,而与它的体积没有关系的,你说,一瓶子Cu2SO4溶液,我从中取出一试管,它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了吗,没有,我想这你能理解吧。但它的物质的量变了。 同样,一块铜导线,你剪掉一半,让它变细,改变的只是它的电阻的大小,而不能改变它的电阻率。 物质的量=物质不量浓度*V 只不过这个公式的参数少,而电阻的多而已。 如果你想知道电阻率的公式,它与温度(实质是电子的运动速度),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的电子数,电子的电子层分布有关,你要学一些电子动力学……很多微观力学的。
电阻率的单位,公式及换算
电阻率的英文:resistivity
电阻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cm)),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
导体的电阻率
导体材料中某点的电阻率r定义为该点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与同点的电流密度j的大小之比,即
. (10-10)
由一定材料制成的横截面均匀的导体,如果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则由式(10-10)可以证明这段导体的电阻为
.(10-11)
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决定于材料自身的性质。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在通常温度范围内,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变化关系可以表示为
r= r0 ( 1+a t ) , (10-12)
式中r为t℃时的电阻率,r0为0℃时的电阻率,a称为电阻温度系数。表10-1中列出了一些金属、合金和碳的r0和a值。
表10-1 一些材料的r0和a值
材料 | r0 /(W×m) | a/℃-1 |
银 | 1.49×10-8 | 4.3×10-3 |
铜 | 1.55×10-8 | 4.3×10-3 |
铝 | 2.50×10-8 | 4.7×10-3 |
碳(非晶态) | 3500×10-8 | -4.6×10-4 |
镍铬合金 (60%Ni,15%Cr,25%Fe) | 110×10-8 | 1.6×10-4 |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纯金属的a值都在0.4%左右,这表示温度每升高1℃,其电阻率约增加0.4%。而这些材料的线膨胀系数要小得多,温度每升高1℃其线度只增大0.001%左右。所以在考虑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时,可以忽略其长度l和截面积S的变化。在式(10-12)两边同乘以l/S,就得到金属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R = R0(1+a t ) , (10-13) 式中R是t℃的电阻,R0是0℃的电阻。根据这一线性关系可以制成电阻温度计,用于温度的测量。常用的电阻温度计有铜电阻温度计(-50℃~150℃)和铂电阻温度计(-200℃~500℃)。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 W×m (欧姆×米)。电阻率的倒数称为电导率,常用s表示,其单位是S×m-1 (西门子/米)。 某些材料的电阻率在其特定温度TC以下会减小到接近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处于超导状态的材料称为超导体。温度TC称为超导转变温度,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转变温度。钛的转变温度为0.39 K,铝为1.19 K,铅为7.2 K,铌三锡(Nb3Sn)为18.1 K,铌三锗(Nb3Ge)为23.2 K,La-Ba-Cu-O系氧化物为46 K,Y-Ba-Cu-O系氧化物为90 K,Tl-Ba-Ca-Cu-O系氧化物为125 K,Hg-Ba-Ca-Cu-O系氧化物为134 K等。 |
镀锌板计算公式:M=7.85*长*宽*高*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