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天线:直接用于电子对抗装备的各种天线和天线组合的总称。
直接用于电子对抗装备的各种天线和天线组合的总称。
电子对抗天线是电磁波与射频电流之间相互转换的设备,这种转换过程是互逆的,既可用于发射电磁波,也可用于接收电磁波。任何常规天线只要频带满足要求,都可以用作电子对抗天线。
电子对抗天线按装备类型,分为雷达对抗天线、通信对抗天线。按用途,分为侦察天线、干扰天线和测向天线。按结构形式,分为单元天线和阵列天线。单元天线主要包括单极天线、偶极子天线、环形天线、喇叭天线(含宽带单/双脊喇叭天线)、缝隙天线、透镜天线、微带贴片天线、槽缝天线、平面螺旋天线、柱螺旋天线、圆锥螺旋天线、八木天线、对数周期天线、反射面天线等,具有频带宽、波束宽等特点,通常用于空域覆盖比较宽的收发天线。阵列天线是由多个单元天线按特定用途构成较大等效口径的天线,主要包括直线阵天线、L阵天线、圆形阵天线、三角阵天线、正交阵天线、平面阵天线、共形阵天线、多波束透镜天线、相控阵天线等,具有波束窄、增益高、搜索跟踪速度快等特点,主要用于提高干扰有效辐射功率、角跟踪精度和定位精度。电子对抗天线中少数单元天线为全向天线,多数为定向天线,全向单元天线波束的方位覆盖角为360°,仰角为一固定值。通常用于测频和全向发射等。定向天线波束的方位覆盖角和仰角为一有限值,用于侦察接收、干扰发射和测向,以提高干扰有效辐射功率和测向精度等。电子对抗天线最重要的特性是宽带特性,天线工作频带可达数个至数十个倍频程。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的出现,在电子对抗装备向综合化、一体化发展的同时,电子对抗天线也向功能综合、孔径综合、一体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可视门和对讲系统我们是按户计价的,一般的每套1500元左右
我个人认为就目前全国范围来看,比较知名的有:冠林,立林,振威,安居宝,松佳,海湾,ax等。别墅来看,我觉得你最好选择防区较全面的,视频效果较好的、寿命较长的,例如:安居宝 华贝...
电子对讲门怎么套取定额 答:参照套下面的可视对讲机子目的。
国家建材局上海玻璃钢研究所经过两年的研究工作,制订的国军标"电子对抗用纤维增强塑料宽带天线罩规范"于1998年11月20日在北京兵器部招待所召开的全国会议通过审查。会议由国家建材局行业管理司李胜泰主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四部54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电子对抗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21所、原电子工业部29所与51所、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等12个单位代表参加。该国军标包括的范围大,包括机载、舰载、车载和地面站4类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领域技术交流与探讨.促进专业技术发展与创新,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电子对抗系统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年9月在云南组织召开“电子对抗系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移动通信常用的基站天线、直放站天线与室内天线。
无论是GSM 还是CDMA, 板状天线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类极为重要的基站天线。这种天线的优点是:增益高、扇形区方向图好、后瓣小、垂直面方向图俯角控制方便、密封性能 可靠以及使用寿命长。
板状天线也常常被用作为直放站的用户天线,根据作用扇形区的范围大小,应选择相应的天线型号。
频率范围: 824-960 MHz
频带宽度: 70MHz
增益: 14 ~ 17 dBi
极化: 垂直
标称阻抗: 50 Ohm
电压驻波比≤ 1.4
前后比 >25dB
采用多个半波振子排成一个垂直放置的直线阵
在直线阵的一侧加一块反射板 (以带反射板的二半波振子垂直阵为例)
增益为 G = 11 ~ 14 dBi
为提高板状天线的增益,还可以进一步采用八个半波振子排阵
前面已指出,四个半波振子排成一个垂直放置的直线阵的增益约为 8 dBi;一侧加有一个反射板的四元式直线阵,即常规板状天线,其增益约为 14 ~ 17 dBi。
一侧加有一个反射板的八元式直线阵,即加长型板状天线,其增益约为 16 ~ 19 dBi。 不言而喻,加长型板状天线的长度,为常规板状天线的一倍,达 2.4 m 左右。
从性能价格比出发,人们常常选用栅状抛物面天线作为直放站施主天线。由于抛物面具有良好的聚焦作用,所以抛物面天线集射能力强,直径为 1.5 m 的栅状抛物面天线,在900兆频段,其增益即可达 G = 20dBi。它特别适用于点对点的通信,例如它常常被选用为直放站的施主天线。
抛物面采用栅状结构,一是为了减轻天线的重量,二是为了减少风的阻力。
抛物面天线一般都能给出 不低于 30 dB 的前后比 ,这也正是直放站系统防自激而对接收天线所提出的必须满足的技术指标。
八木定向天线,具有增益较高、结构轻巧、架设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它特别适用于点对点的通信,例如它是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外接收天线的首选天线类型。
八木定向天线的单元数越多,其增益越高,通常采用 6 - 12 单元的八木定向天线,其增益可达 10-15dBi。
室内吸顶天线必须具有结构轻巧、外型美观、安装方便等优点。现今市场上见到的室内吸顶天线,外形花色很多,但其内芯的构造几乎都是一样的。这种吸顶天线的内部结构,虽然尺寸很小,但由于是在天线宽带理论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以及使用网络分析仪进行调试,所以能很好地满足在非常宽的工作频带内的驻波比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在很宽的频带内工作的天线其驻波比指标为VSWR ≤ 2 。当然,能达到VSWR ≤ 1.5 更好。顺便指出,室内吸顶天线属于低增益天线, 一般为G = 2 dBi。
环形天线和人体非常相似, 有普通的单极或多级 天线功能。再加上小型环形天线的体积小、高可靠性
和低成本,使其成为微小型通信产品的理想天线。典型的环形天线由电路板上的铜走线组成的电回路构成,也可能是一段制作成环形的导线。其等效电路相当于两个串连电阻与一个电感的串连( 如图1 所示) 。Rrad 是环形天线实际发射能量的电阻模型,它消耗的功率就是电路的发射功率。
假设流过天线回路的电流为I,那么Rrad 的消耗功率,即RF 功率为Pradiate=I2·Rrad。电阻Rloss 是环形天线因发热而消耗能量的电阻模型,它消耗的功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能量损耗,其大小为Ploss=I2·Rloss。如果Rloss>Rrad,那么损耗的功率比实际发射的功率大,因此这个天线是低效的。天线消耗的功率就是发射功率和损耗功率之和。实际上,环形天线的设计几乎无法控制Ploss 和Prad,因为Ploss 是由制作天线的导体的导电能力和导线的大小决定的,而Prad 是由天线所围成的面积大小决定的。
室内壁挂天线同样必须具有结构轻巧、外型美观、安装方便等优点。
现今市场上见到的室内壁挂天线,外形花色很多,但其内芯的购造几乎也都是一样的。这种壁挂天线的内部结构,属于空气介质型微带天线。由于采用了展宽天线频宽的辅助结构,借助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以及使用网络分析仪进行调试,所以能较好地满足了工作宽频带的要求。顺便指出,室内壁挂天线具有一定的增益,约为G = 7 dBi。
第1章电子对抗概述
1.1电子对抗的发展历史
1.1.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1.1.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1.1.3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时期
1.1.4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时期
1.1.5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和信息时代
1.2电子对抗的概念
1.2.1电子对抗的含义
1.2.2电子对抗的基本内容
1.2.3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1.3电子对抗的技术领域和应用
第2章测频接收机技术
2.1信号环境与信号截获
2.1.1电磁信号环境
2.1.2信号截获
2.2测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2.2.1测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2.2.2测频接收机的特性
2.3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
2.3.1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2.3.2宽带超外差接收机
2.4瞬时测频接收机
2.4.1工作原理
2.4.2鉴相特性和测频范围
2.4.3极性量化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4.4频率分辨力和测频精度
2.4.5多相关器的IFM接收机
2.4.6同时信号问题
2.5数字接收机
2.5.1数字接收机的基本结构
2.5.2数字接收机的关键技术
2.5.3几种典型的数字接收机结构
2.6其他测频接收机
2.6.1晶体视频接收机
2.6.2信道化接收机
2.7侦察方程与作用距离
2.7.1简化的侦察方程
2.7.2修正的侦察方程
2.7.3直视距离
2.7.4侦察作用距离对雷达的作用距离优势
第3章测向与定位技术
3.1测向技术概述
3.1.1测向的概念和意义
3.1.2测向技术的分类和指标
3.2比幅单脉冲测向技术
3.2.1相邻比幅单脉冲测向原理
3.2.2全向比幅单脉冲系统
3.2.3测向误差分析
3.2.4特点及应用
3.3干涉仪测向技术
3.3.1干涉仪的基本原理
3.3.2测角模糊问题
3.3.3测向精度分析
3.3.4多基线干涉仪
3.4其他测向技术
3.4.1环形天线测向法
3.4.2多普勒测向技术
3.4.3多波束测向法
3.4.4阵列测向与空间谱估计技术
3.5对辐射源的定位技术
3.5.1无源定位技术概述
3.5.2测向交叉定位技术
3.5.3时差定位技术
3.5.4其他多站定位技术
3.5.5单站无源定位技术
第4章信号处理与电子侦察系统
4.1概述
4.2脉冲时域参数测量
4.2.1脉冲幅度测量
4.2.2脉冲到达时问测量
4.2.3脉冲宽度测量
4.3雷达信号分选
4.3.1雷达脉冲描述字
4.3.2分选参数的选择
4.3.3多参数联合分选
4.3.4脉冲重频分选
4.4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
4.4.1脉内调制类型
4.4.2脉内调制分析方法
4.5 雷达辐射源识别
4.6 电子对抗侦察系统
4.6.1 电子对抗侦察的特点
4.6.2 电子对抗侦察系统类型
4.6.3 电子对抗侦察装备
第5章 电子干扰
5.1 概述
5.2 雷达干扰方程
5.2.1 接收机接收的有用信号功率
5.2.2 接收机接收的干扰功率
5.2.3 干扰方程
5.2.4 烧穿距离
5.2.5 关于干扰方程的几点讨论
5.3 压制干扰
5.3.1 最佳压制干扰波形
5.3.2 直接射频噪声干扰
5.3.3 噪声调频干扰
5.3.4 噪声调相干扰
5.3.5 噪声干扰的效果
5.4 欺骗干扰
5.4.1 距离欺骗
5.4.2 速度欺骗
5.4.3 角度欺骗
5.5 投掷式干扰物和诱饵系统
5.5.1 箔条
5.5.2 诱饵
5.5.3 诱饵的战术应用
第6章 电子干扰系统
6.1 有源电子干扰系统的结构
6.1.1 干扰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6.1.2 干扰发射机关键器件
6.1.3 干扰机系统的结构
6.1.4 功率管理
6.1.5 干扰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6.2 电子干扰系统体系结构
6.2.1 平台上/平台外体系结构
6.2.2 电子干扰系统的作战应用模式
6.3 典型的电子干扰系统
6.3.1 干扰机
6.3.2 投掷式干扰系统
6.3.3 AN/ALE-47干扰物投放器
第7章 隐身与硬摧毁
7.1 隐身技术
7.1.1 赋形
7.1.2 雷达吸收材料(RAM)
7.1.3 隐身目标探测区域的减缩
7.2 反辐射武器
7.2.1 反辐射武器的分类
7.2.2 反辐射导弹系统(ARM)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7.2.3 反辐射导弹的战斗使用方式
7.3 定向能武器
7.3.1 高能激光武器(HEL)
7.3.2 高功率微波武器(HPM)
7.3.3 粒子束武器
第8章 电子防护技术
8.1 反侦察技术
8.1.1 截获因子与低截获概率雷达
8.1.2 低截获概率技术措施
8.2 抗干扰技术
8.2.1 空间选择抗干扰技术
8.2.2 频率选择抗干扰技术
8.2.3 功率选择抗干扰技术
8.2.4 信号波形选择抗干扰技术
8.2.5 极化选择抗干扰技术
8.2.6 抗干扰电路技术
8.3 抗摧毁技术
8.3.1 抗反辐射导弹的有源诱偏原理
8.3.2 有源诱偏的技术实现问题
8.4 电磁加固技术
8.4.1 "前门"加固技术
8.4.2 "后门"加固技术
第9章 电子对抗的发展
9.1 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总趋势
9.1.1 未来高技术武器装备对电子对抗装备发展的影响
9.1.2 电子对抗技术发展的特点
9.2 从传统电子战走向信息战
9.2.1 信息战概念的形成
9.2.2 信息战的基本概念
参考文献
电子对抗的基本原理、技术、系统与应用等内容。全书共分9章,第1章介绍电子对抗的历史发展、概念和基本内容;第2章介绍电子侦察信号截获问题以及几种典型的测频接收机对信号频率的测量原理和技术;第3章介绍电子对抗中常用的无源测向方法和辐射源定位技术;第4章介绍了电子对抗的信号处理技术,以及电子对抗侦察系统的组成和装备应用;第5章讨论了电子干扰的基本分类、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的原理和技术;第6章介绍了电子干扰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原理,以及典型装备应用;第7章讨论了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反辐射武器和定向能武器等硬摧毁手段的原理和技术;第8章介绍电子防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第9章介绍了电子对抗的发展趋势以及信息战概念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