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比较潮湿的杂木林中。常生长在潮湿杂木林中,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大叶七叶树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5米。
树皮褐色或深褐色,平滑。小枝粗壮,紫褐色,无毛,有显著的椭圆形淡黄色皮孔。
掌状复叶,对生,叶柄粗壮,圆柱形,淡紫色,近于无毛,长达18厘米;小叶9枚,稀7-8枚,膜质,倒卵形或长圆倒卵形,稀长圆椭圆形,大小不等,中间的小叶较大,长25-35厘米,宽15-18厘米,小叶柄长1.5厘米;两侧的小叶较小,长12-2 0厘米,宽5-10厘米,有长5-10毫米的小叶柄,先端锐尖或短急锐尖,基部楔形稀阔楔形,边缘有紧贴的、近于圆齿状的细锯齿,无毛,上面深绿色,干后淡紫绿色,下面淡绿色,干后淡紫绿色或淡黄绿色,中肋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侧脉28-30对,以50°的锐角与中肋叉分,斜向伸展,在上面微显著,在下面显著,小叶脉常不显著或微显著;小叶柄粗壮,上面扁平,下面圆形,淡紫色,近于无毛。
花序顶生,粗大的圆筒形,基部直径12厘米,连同长10-12厘米的总花梗在内共长40厘米,有淡黄色微柔毛,小花序长6厘米,具5-6花。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不整齐;花萼管状,长7毫米,外面密被淡黄色微柔毛,裂片5,钝尖形或阔三角形,长1.5-2毫米;花瓣4,淡黄色有紫色斑块,前面的两枚花瓣匙状,长1.6厘米,宽4毫米,侧面的两枚花瓣长圆倒卵形,长1.8厘米,宽3毫米;雄蕊7,长短不等,长2.8-3.2厘米,花丝细瘦,淡紫色,无毛,花药长圆状椭圆形,黄色,长1.5-2毫米;两性花的子房长圆倒卵圆形,长3毫米,花柱长5毫米,被稀疏的微柔毛,或近于无毛。
幼嫩蒴果长圆状卵圆形,顶端有尖头,长0.5厘米,直径2-2.5厘米。花期5月,果期9月。
产云南东南部。模式标本采自西畴。
你好 形态: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片状剥落。叶片倒卵状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倒披针形。小花白色。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 产地及习性:产于中国,自...
我国上海,青岛,大连都有。
4公分七叶树价格参考60元,5公分七叶树价格参考88元,6公分七叶树价格参考130元 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以实物为准
种子采集
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好在10月中旬采集,种子成熟后呈淡棕褐色。由于七叶树成龄树座果率低,种子十分珍贵。采集种子时最好在树下铺塑料薄膜等以防止种子跌落时损伤。击种时,应尽量不要将果皮颜色较浅的种子击落。一旦有果皮颜色较浅的种子被采下,必须对这些种子进行后熟处理,可用沙藏等方法促其后熟。
贮藏消毒
种子贮藏应选择在通风干燥的室内。贮藏前将室内用漂白粉和福尔马林消毒,并注意防止虫蛀及老鼠的偷食。
种子贮运
种子在贮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播种前保护果壳,以免在搬运过程中损伤种子,同时也避免种子失水而影响发芽率。种子运回后立即播种的可将其堆放在阴凉通风处,以利于种子的后熟和着色,并对沤烂外种皮有一定作用。堆放厚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_,每天翻动检查1次,以免发霉变质,3~5天后就可搓去外种皮。试验表明,七叶树种子去果皮干藏1个月后,基本失去生命力。如果苗床尚未准备好或有部分种子没有完全成熟,应该带果皮拌沙在阴凉通风处进行湿藏,以保证种子的含水量,促进种子后熟。贮藏方法一般采用室内沙藏法。沙藏分为混沙贮藏和分层沙藏两种,有时分层沙藏因翻动检查也会变成混沙贮藏。本文着重介绍混沙贮藏方法。首先选择细沙,含水量控制在2%~4%,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沙的用量应为种子的2倍左右。将沙与种子拌匀后放在土地上面贮藏,注意千万不要放在水泥地面或透气性不良的地面上。因为七叶树种子的淀粉含量较高,极易发生“自潮”或“自热”现象,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最终导致种子发生酒精中毒死亡。在土地面上铺一层10厘米厚的细沙,然后将拌匀的种子铺好,全部堆放完毕后,再盖上一层4~6厘米厚的沙。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要定期检查,随时拣出腐(霉)烂变质的坏种,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若沙子干燥,可喷少量水保持湿度。经过沙藏的种子充分成熟,发芽力强,播种后出苗整齐、抗逆性强。
圃地选择与作床
苗圃地的好坏直接影响道苗木的质量、产量和育苗成本。因此必须注意苗圃地的土壤、坡度、坡向等因子。
⑴土壤土壤以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壤土或轻粘壤土为宜。土壤宜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较好,如果酸性较强,pH值在4~5以下时,必须用石灰进行中和以减轻土壤的酸度。
⑵坡度为有利于排水,一般选择1~3°的缓坡土地,如果育苗地为粘土,则坡度可稍大一些,但不宜超过5。如果是大田育苗,则采用高床。
⑶坡向在气候寒冷,秋、冬季易遭西北风危害的北方,以东南方向为佳,因其光照好,昼夜温差小,冻拔、霜害轻,土壤湿度也较大。在气候温暖的南方,东南坡、东坡、东北坡都可以作苗圃地。
苗床制作
⑴整地如果在10月进行育苗,应在9月或之前进行整地,通过耕地、耙地,拣除石块,清除杂草,并可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如果有备好的焦泥灰、干粪肥等可以通过耙地将肥料和土壤进行充分混拌。
⑵作床作床时,床面高于步道15~25厘米,床面宽1~1.2米,从步道取土覆于床面,床缘呈45。斜坡。苗床方向,在坡地一般与等高线平行。七叶树在幼苗期间对遮荫有一定的要求但并不是十分苛刻,所以苗床南北向,东南一西北向都可以。
⑶土壤消毒高温消毒可在苗床上铺杂草和桔杆点火焚烧。药剂消毒,在播种前一个星期用硫酸亚铁、呋喃丹、敌克松、多菌灵等混合细沙播撒或水剂喷洒。
⑴现采现播因七叶树种子较少且较珍贵,为避免损失,应事先准备好苗床,并在苗床上进行打孔点播。一般株距15厘米,行距25厘米,由于幼苗出土能力较弱,播种时必须将种脐朝下。为减少水分的蒸发,播种后应立即覆土,覆土深度以不见种子为好。在胚芽未出土之前,既要防止土壤干燥,又要防止苗床板结。播种后5天左右如果土壤较干燥可适量浇水。一般播种后25~30天就可发芽。
⑵贮藏发芽后播种经过贮藏的种子在翌年4月初就可陆续发芽,育苗户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批选出已发芽的种子进行点播。在点播时应视胚根的长短在苗床中打出相应深度的种植孔,种植后覆细土使根土密接并盖住芽头,覆土厚度以不见芽头为宜。
⑶其他方式育苗
七叶树也可以用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方式进行繁殖,扦插繁殖可采用夏季嫩枝扦插或冬季1年生枝条硬枝扦插。由于七叶树本身的特点,扦插的成活率较低,扦插前用激素蘸枝条可适当提高成活率。幼苗嫁接成活率较高,同时可以增强长势。组织培养是大量繁殖优良种苗最好的途径,但组织培养对环境和技术的要求较高,一般在科研单位应用。
⑴出苗期
种子直接播种后25~30天开始发芽。发芽后播种的待芽头出土,地上部分出现真叶,地下部分出现侧根时,幼苗开始独立进行营养。此时幼苗大部分营养来自于种子本身分,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要加强圃地管理,适当的遮阳,阳棚高度宜低不宜高,以作业方便为准,以防冬播苗木早晚受冻和白天日灼。
⑵生长初期
从苗木长到3~5厘米开始到苗木高生长是生长初期。此时七叶树幼苗幼嫩,抗逆能力弱,炎热、低温、旱、涝、病虫害等都容易使幼苗死亡。幼苗的生长对水肥的要求也逐渐增多,视苗木生长情况适当施用稀薄粪肥。为增强抗病能力可使用50%托布津可湿性剂0.5%~1%溶液或用50%多菌灵0.1%溶液喷雾防病。
⑶速生期
从3月底(部分地区3月中旬)七叶树开始展叶,七叶树的生长有间歇期,从开始展叶到5~6月是生长高峰期,这时开始出现侧枝。此期要注意松土、除草,增施追肥,灌水排涝,防治病虫害。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施用磷钾肥,肥水管理得当就可以打破其间歇期,使其不停地生长。七叶树的病虫害主要有叶斑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虫害主要有毛虫、氏金龟子、介壳虫和蛀心虫。防治病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0.1%药液喷洒。防治虫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0.1%药液喷杀,对于蛀心虫可用敌敌畏、甲胺磷等蘸棉球塞进蛀洞内杀虫。
⑷抹芽
当年苗木在一般管理条件下苗高可达50~80厘米(冬播苗),春播苗一般也可以达到40~60厘米。在苗木展叶期我们就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抹芽,抹去多余的分枝,一般留3~5个主枝。七叶树易出现多梢现象,可抹去多余梢头,抹梢后注意包扎好伤口,防止感染,视培育目标保留1~3株健壮的主梢,以培育良好的树形。
为提高苗木越冬的抗低温、干旱的能力,9月中旬以后应停止施肥。为有利于来年苗木移植,可在11~12月,在离根部20~30厘米处呈45°角用起苗铲快速将主根截断,这样,既可控制苗木对水分的吸收,又可促进苗木木质化,并多生长吸收根。七叶树大多数是用于庭园、公园绿化及行道树的栽植,因此需要培育成大苗以供绿化工程用。1年生苗木在春季进行移栽,以后每隔1年栽1次。幼苗喜湿润,喜肥。小苗移植的株行距可视苗木在圃地留床的时间而定,留床时间长的株行距可以大一些,一般为1.5米×1.5米。小苗移植和大苗移栽前都应施足基肥,移植时间一般为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季(3月前)苗木未发芽时进行。移植时均应带土球,土球的大小一般为树(苗)木胸径的7~10倍。为防止树皮灼裂可以将树干用草绳围住。成年树木每年冬季落叶后应在树木四周开沟施肥,最好施用有机肥,以利于翌年多发枝、多开花。
主要有叶斑病、白粉病和炭疽病危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毛虫和氏金龟子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杀。
大叶七叶树近种辨别
本种和原产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印度七叶树 A. indica (Carrib.) Hook.的亲缘关系较近。区别在于本种的小叶较大,其最大的中间小叶长25-35厘米,宽15-18厘米,小叶柄较短,仅长5-15毫米,花瓣较短,前面两枚较长的花瓣仅长16毫米,子房有微柔毛;后者的小叶较小,最大的中间小叶长15-25厘米,宽8厘米,小叶柄较长,长1-2.5厘米,子房有短绒毛。两者相较,易于辨别。
阐述了七叶树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归纳了七叶树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独特价值,提出了七叶树在城市绿化中的多种应用形式,以期为七叶树在城市绿化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利用经发酵消毒后的黑木耳和香菇菌棒废弃物,设计与泥炭、谷壳的不同配比基质处理,研究其对红豆树、木荷和黄连木3种容器苗生长和芽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对废菌棒复合基质的生长反应显著,其芽苗移栽成活差异也很大;当废菌棒量不超过20%、谷壳不低于40%时其容器苗生长量和芽苗移栽成活率较好,接近于生产上常用的60%泥炭+40%谷壳的对照配比基质处理,其中20%废黑木耳菌棒+40%泥炭+40%谷壳为最佳的基质配方,20%废香菇菌棒+40%泥炭+40%谷壳和40%废黑木耳菌棒+30%泥炭+30%谷壳次之;随着配比基质中废菌棒量的增多和谷壳量的减少,3树种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和芽苗上袋成活率呈明显的降低趋势;比较分析表明,配比废黑木耳菌棒的复合基质其容器育苗效果优于配比废香菇菌棒的基质处理,这主要是由于香菇菌棒颗粒小而易吸水,透水透气性差的缘故。
大果七叶树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广西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七叶树是无患子目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聚伞圆锥花序组落叶乔木,七叶树种子可食用,但直接吃味道苦涩,需用碱水煮后方可食用,味如板栗。也可提取淀粉。木材细密可制造各种器具,种子可作药用,榨油可制造肥皂。七
叶树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深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黄褐色或灰褐色,无毛或嫩时有微柔毛,有圆形或椭圆形
淡黄色的皮孔。冬芽大形,有树脂。掌状复叶,由5~7小组成,叶柄长10~12厘米,有灰色微柔毛;小叶纸质,长圆披针形至长圆倒披针形,稀长椭圆形钾先端短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有钝尖形的细锯齿,长8~16厘米
,宽3~5厘米,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除中肋及侧脉的基部嫩时有疏柔毛外,其余部分无毛;中肋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侧脉13~17对,在上面微显著,在下面显著;中央小叶的小叶柄长1~1.8厘米,两侧的小叶柄长5~10
毫米,有灰色微柔毛。
花序圆筒形,连同长5~10厘米的总花梗在内共长21~2 5厘米,花序总轴有微柔毛,小花序常由5~10朵花.组成,平斜向伸展,有微柔毛,长2~2.5厘米,花梗长2~4毫米。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萼管状钟形,长3~5毫米
,外面有微柔毛,不等地5裂,裂片钝形,边缘有短纤毛;花瓣4,白色,长圆倒卵形至长圆倒披针形,长约8~12毫米,宽5~1.5毫米,边缘有纤毛,基部爪状;雄蕊6,长1.8~3厘米,花丝线状,无毛,花药长圆形,淡黄色,长
约1~1.5毫米;子房在雄花中不发育,在两性花中发育良好,卵圆形,花柱无毛。
果实球形或倒卵圆形,顶部短尖或钝圆而中部略凹下,直径3~4厘米,黄褐色,无刺,具很密的斑点,果壳干后厚5~6毫来,种子常1~2 粒发育,近于球形,直径2~3.5厘米,栗褐色;种脐白色,约占种子体积的1/2。花期4~5月
,果期10月。
大果七叶树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4米,树干直径30厘米,树皮淡褐色,粗糙。小枝圆柱形,极粗壮,近顶端的直径约为1-1.2厘米,紫褐色,无毛,有多数椭圆形或长圆形淡黄色皮孔。冬芽顶生,近于球形,长与直径均约1厘米,紫褐色,鳞片6-8枚,15-20厘米的叶柄;小叶7-8枚,先端短急锐尖,基部阔楔形或楔形,边缘有紧贴的钝锯齿,中间3小叶大于两侧的小叶,中间3小叶长圆状卵形或近于长圆状倒披针形,长25-28厘米,稀达31厘米,宽8-10厘米,小叶柄淡紫褐色,长1-1.5厘米,两侧的小叶倒卵形或近于长圆形,长16-20厘米,宽5-8厘米,小叶柄长5-10毫米,两面无毛,上面深绿色,干后淡紫绿色,下面淡绿色,干后淡褐绿色,中肋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侧脉23-25对,以80°角与中肋叉分,在上下两面均显著,小叶脉成网状,微显著。花序顶生,圆筒形,基部直径12厘米,连同长10厘米的总花梗在内共长40-45厘米,花序的总花梗有淡黄色微柔毛,小花序长5-6厘米,具3-5朵花,近于平列伸展,花梗长约7毫米,有淡黄色微柔毛。花杂性;花萼管状,长约5-6毫米,外面有灰色微柔毛,裂片5,大小不等,阔三角形或钝尖形;花瓣4,大小不等,外面有灰色微柔毛,边缘有纤毛,白色,前面的两枚匙形,长1.5厘米,宽4毫米,基部爪状,旁边的两枚长圆倒卵形,长1.4厘米,宽5毫米;雄蕊通常6,长短不等,长3.5-4厘米,花丝线形,无毛,花药长圆形,长2毫米;花盘微裂;子房长圆状卵圆形,有红褐色绒毛,花柱被绒毛,柱头小形。蒴果卵圆形,黄褐色,无刺,有小斑点,直径7-7.5厘米,顶端有短尖头,成熟后3裂,壳很薄,干后厚2毫米;种子通常1枚,近于球形或扁球形,栗褐色,直径 6.5-7厘米,种脐淡白色,约占种子的1/2。花期4月,果期10月。 产广西西南部。生于海拔400-1400米的林中。模式标本采自那坡。 本种与天师栗 A. wilsonii Rehder 的亲缘关系很相近,区别在于本种有较大的花和果,种脐较大,而小叶无毛有较短的小叶柄亦为重要的特征,可资辨别;再本种有大形果实,又与云南七叶树A. wangii Hu相近,但本种的小枝较粗壮,冬芽有丰富的树脂,小叶较大有23-25对侧脉,亦易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