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电压继电器与保护装置 | 标准号 | JB/T 9562-1999 |
---|---|---|---|
批准发布部门 | 国家机械工业局 | 发布日期 | 1999-08-06 |
实施日期 | 2000-01-01 |
备案信息
备案号:8495-2001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
过电压继电器是当电压值大于动作值时,衔铁被吸合,动合触点闭合,继电器动作;当电压低于返回值时衔铁被释放,动合触点打开,继电器返回低电压继电器是电压低于动作值时,衔铁释放,动断触点闭合,继电器动作;当电...
辅助电源:低电压继电器工作所需的维持电源;即需要另加220V的直流电源做为低电压继电器的正常工作电源。3—99V: 低电压继电器所需保护设备的调节电压;即低电压保护的调节范围。一般设置在60V-80V...
实验一 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 DL型电流继电器和 DY型电压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掌握 动作电流值、动作电压值及其相关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预习和思考 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 2、动作电流(压) 、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3、实验结果如返回系数不符合要求,你能正确地进行调整吗? 4、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 三、原理说明 DL—20c 系列电流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短路和过负荷的继电 保护装置中。 DY—20c 系列电压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电压升高(过电压 保护)或电压降低(低电压起动)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DL—20c、DY—20c 系列继电器的内部接线图见图 1-1。 上述继电器是瞬时动作的电磁式继电器, 当电磁铁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达到或超过整 定值时,衔
一日,某变电站220 V直流系统绝缘监察装置发出"直流母线接地"信号。现场的情况是:控制室监察装置每几秒钟发出一次"直流母线接地"信号,并且自动恢复正常后还是会有规律地反复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有规律且频繁的变电站直流母线接地现象很少出现。1故障查找变电站直流系统的电源通过电缆连接到全站室内外各端子箱、操作机构箱等设备。由于设备分布
电压继电器是输入量、特性量为电压的量度继电器,分为过电压继电器和欠电压继电器。前者由于电压值增加达到整定值而动作,然后处于动后状态;后者由于电压值减少达到整定值而动作,然后处于释放状态。电压继电器有电磁型、晶体管型。
电磁型电压继电器原理及结构如图1所示,当电压达到整定值时,铁芯将舌片吸合,继电器动作,触点闭合或断开,控制电路通断。晶体管型电压继电器由电压形成回路、整流滤波回路、比较回路、执行回路和输出回路组成。感应型过流继电器具有感应机构和电磁机构。
感应机构如图2,输入电流产生的磁通分为Фj1、Фj2两部分。Φj1通过短路环,在其中产生感应电势Ed和感应电流Id,感应电流Id又产生磁通Φdo此Φd与Φj1合成磁通Φ1;Φd与Φj2合成磁通Φ2,Φ1与Φ2的相位差为
电压继电器分类
从形态上,可分为:电磁式电压继电器和静态电压继电器(集成电路电压继电器)。
从结构类型,可分为:凸出式固定结构、凸出式插拔式结构、嵌入式插拔结构、导轨式结构等。
从电压动作类型,可分为:过电压继电器和低电压(欠压)继电器。
从使用方式,可分为:有辅源和无辅助源电压继电器。
除此以外,常见的还有直流电压继电器、三相电压继电器、负序电压继电器、带延时功能的电压继电器等。
1.结构和原理
电磁式电压继电器分为凸出式固定结构,凸出式插拔式结构,嵌入式插拔结构等,并有透明的塑料外罩,可以观察继电器的整定值和规格等。
电磁式电压继电器磁系统有两个线圈,线圈出头接在底座端子上,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串并联,因而可使继电器整定范围变化一倍。
电磁式电压继电器铭牌的刻度值及额定值对于电流继电器是线圈串联时的电流(以A为单位),对于电压继电器是线圈并联时的电压(以V为单位)。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以改变游丝的反作用力矩从而可以改变继电器的动作值。
电磁式电压继电器的动作:对于过电流(压)继电器,电流(压)升至整定值或大于整定值时,继电器就动作,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断开。当电流(压)降低到0.8倍整定值时,继电器就返回,动合触点断开,动断触点闭合,对于低电压继电器,当电压降低到整定电压时,继电器就动作,动合触点断开,动断触点闭合。
2.技术要求
1. 继电器额定电压、整定范围、功率消耗、返回系数。
2. 动作值极限误差:在基准条件下,继电器各整定值极限误差不超过±6%。
3. 动作值一致性:在基准条件下,继电器动作值的一致性不超过6 %整定值。
4. 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差:在标称极限温度下,动作电压的变差不超过±5%整定值。
5. 动作时间:在1.1倍实测动作值时,过电压继电器的动作时间不大于0.12 s(对DY-32~34/60C不大于0.15 s);在2倍实测动作值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04 s(对DY-32~34/60C不大于0.06 s);低电压继电器在0.5倍实测动作值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15s。
6. 热性能:当周围环境温度为40℃时,继电器能在长期允许电压(见表1)下工作,无绝缘和其它元件损坏,其线圈温升不超过65℃。
7. 过载能力:当继电器的线圈并联时,在最小整定值处,使电压均匀地自1.05倍整定电压升至2.2倍整定电压时,继电器动合触点不应有不能工作的抖动。
8. 绝缘性能
a. 绝缘电阻不小于300MΩ。
b. 介质强度
继电器各导电电路连在一起与外露的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能承受2kV(有效值)、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试验,而无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
9. 动作可靠性
a. 在动作电压或返回电压下,继电器动作过程中的可动系统不应停滞在中间位置。
b. 当对线圈突然施加1.75倍的整定电压激励量时,其动合触点应无抖动地闭合。
c. 当无外来碰撞和振动,继电器的整定值整定在铭牌中部(或大于中部整定值)时,过电压继电器激励量为整定电压的0.6倍,继电器的动断触点应可靠地闭合,动合触点应可靠地断开;低电压继电器激励量不低于整定电压的1.5倍,继电器的动断触点应可靠地断开,在0.6倍的整定电压(或更低)时,继电器的动断触点应可靠地闭合。
10. 触点性能
a. 触点断开容量:在直流有感(τ= 5ms)回路,U≤250V,I≤2A,为50W;在交流(cosφ=0.4)回路,U≤250V,I≤2A,为250VA。
b. 电寿命:5×10次。
c. 机械寿命为10次。
3.调试方法
1. 继电器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在运输中产生的损坏,即将继电器整定在第一整定点上,用手将可动系统往磁极方向转动,然后放开,可动系统应当转回到原来位置,直到止挡。
2. 继电器重新调整时,必须保证:
a. 可动系统的轴向活动量在0.15~0.25mm之间;
b. 动片和磁极间的气隙应均匀,在任何动作情况下,动片和磁极不应相碰;
c. 在动作过程中,可动系统不得停滞在中间位置;
d. 当指针由第一刻度旋向最大刻度时,游丝各圈不得相碰;
e. 当触点在打开位置时,动静触点间总气隙不小于1.5mm;
f. 静触点片和限制片间的间隙为0.1mm~0.3mm。
3. 继电器最小整定值的调整,主要是改变游丝的反作用力的大小,最大整定值的调整主要是改变动片和磁极间的气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