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地下水降落漏斗 | 外文名 | 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 |
---|---|---|---|
适用领域 | 水资源、自然 | 所属学科 | 自然学 |
到2004年全国形成一百多个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
像煤炭一样,深层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专家将一些地方靠超采地下水度日的情况形容为“爷爷喝孙子的水"para" label-module="para">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河北平原、陕西西安、山西大同和江苏苏锡常等地区已经发生地裂缝,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成严重威胁。在西安,城市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诱发和加剧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发展,全市形成了7处比较大的水位漏斗区,出现了11条较大的地裂缝。河北省的平原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疏干含水层造成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已发现地裂缝482条,影响到7个市、近70个县(市),重点分布在沧州、衡水、廊坊等地的古、现代河道和农灌区。在沿海地区,大连、秦皇岛、沧州、青岛、北海等城市和海南新英湾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其中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情况最为严重。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2005年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188个。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降落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有65个(面积扩大了6736平方公里)、漏斗面积缩小的有57个(面积缩小了2175平方公里)、漏斗面积保持稳定的有49个。
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采取封井限采地下水等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大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第Ⅱ承压含水层降落漏斗面积比上年缩小700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区域受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降落漏斗仍在继续发展,尤其是沧州-德州-衡水地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继续扩大,深度继续加深。河北沧州第Ⅲ承压含水组降落漏斗扩大了2089平方公里,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1米。2100433B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也称地下水漏斗。
其地下水等水位线往往呈同心圆状。地下水资源为可更新资源,可开采利用的水量主要是当年或一定水文周期内地下水的补给量。一个地区或一个流域在各种天然补给与消耗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地下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如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其补给量与潜水蒸发和地下径流排泄之间,在相当时期内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收支平衡遭到破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莫斯科、伦敦、巴黎等许多世界著名大城市,地下水位都下降了50米以上并持续下降。中国北方一些城市也形成多处地下水降落漏斗。
雨水漏斗排水漏斗是一个东西,排水漏斗也执行这条定额。
砂芯漏斗过滤装置为烧灼成型的,可以直接过滤。布什漏斗是陶瓷的,过滤部位为带孔的陶瓷和漏斗本身一体的,过滤时要加滤纸或滤布。
这个是地漏,你圈的弯的位置是地漏的返水弯。
以神华北电胜利露天1号煤矿地下水降落漏斗为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及其成因,分析了矿区地下水降落漏斗对区域生态、资源开发和城市发展的影响.结合当前国内降落漏斗研究的内容和趋势,讨论了地下水降落漏斗预测的方法及其优缺点,阐述了对露天矿地下水降落漏斗研究和控制的工程实践意义.
2000年8月26日,江苏省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文中在分析江苏省降落漏斗中心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影响实际,选取31个站点2000~2011年资料系列,提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位演变规律定量定性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为研究地下水资源回复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以北京平原区为研究背景区,以地下水超量开采降落漏斗为典型研究区,系统研究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动静载荷演化诱发形变机理。在传统水准网、GPS(全球定位系统)网、地下水监测网等基础上,采用多基线、多模式、多视角相位组分分解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获取高精度区域三维形变场信息,提高动静载荷作用下的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的能力与精度;在系统研究地下水流场系统演化与地面沉降响应的基础上,结合土工实验、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揭示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动静载荷(城市密集建筑群、立体交通网络设施)演化模式下的地面形变场响应机理;为区域地面沉降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方法。
地面沉降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是地质环境系统破坏所导致的区域地质灾害,并可以诱发一系列其它环境灾害,形成灾害链。开展地面沉降机理与监控方法研究,对于预防、控制和减缓地面沉降的发生、演化,理论与现实意义重大。 本项目以北京平原区为研究背景区,以地下水超量开采降落漏斗为典型研究区。有机集成空中、地面、地下监测网络,结合InSAR等先进的地面形变监测技术,优化多模式、多视角相位组分分解算法,融合小基线、永久散射体技术的干涉测量方法,基于Envisat ASAR数据获取地面三维形变信息;以京津城际铁路为研究对象,开展高分辨率SAR邻近轨道、临近图幅基准转换及数据拼接方法研究,提高高分辨SAR监测城市重大交通线设施的能力。 结合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网数据,基于InSAR提取三维形变信息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长时间序列的监测资料,揭示了北京地区地下水漏斗的形成及动态变化,阐明地面沉降漏斗的形成与演化,进行区域地下水流场与地面沉降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地下水流场系统演变及地面沉降响应特征。从应力场与应变场互馈作用机理出发,研究含水层系统释水形变机理,不同地下水开采强度、变化水位模式下的土体变形特征,揭示区域不均匀沉降的形成、演化机理。在地下水超量开采降落漏斗区域,针对同一区域水文地质体,综合研究其地下水流场演化与建筑集群、立体交通设施时空变化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2100433B
词目:地面塌陷防治
如城镇和企业集中开发的地下水水源地,要尽可能远离城区和重要:工程设施;在地下水资源开发中,避免开采井和开采时间过于集中;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确定开采强度,控制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规模和扩展速率,避免地下水水位急剧降落;根据含水层性质,对抽水井选择有效的过滤器,防止或减少土层颗粒从井孔中流失;正式开采前要进行生产性试验,开采过程中加强地下水和塌陷动态监测。在矿坑疏干排水过程中,要控制排水强度,防止地下水水位的突然下降和反复升降;在必要情况下,在疏干区上游采用灌浆帷幕方法拦截地下水,以限制地下水降落漏斗范围。地面塌陷区水库蓄水时,要使水库水位缓慢上升,防止急剧上升和大降大落。地面塌陷危险区的城镇和企业,特别注意保持排水系统的有效性,防止雨水、地表水以及废水的大量人渗。为了减轻矿区采空塌陷灾害,要根据地下矿产资源和地面工程设施的分布情况,限制采空区范围,或者增多、加大保安柱,减小塌陷规模。对于已经发生的塌陷灾害,要在查明地面塌陷发育状况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治理。其方法除了消除促使地面塌陷发展的各种动力活动外,还可采用填堵法、跨越法、强夯法、灌注法、深基础加固法、控制抽水(或排水)强度法、疏导水流法、地下水气调压法等充填加固地面塌陷坑和地下孔洞,堵截水流,强化土层及洞穴沉积物强度,削弱地面塌陷活动能力,保证工程设施安全。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