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工程力学由孙钧院士开创于70年代,在当时,孙钧院士对我国人民防空工程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培养了大批学生,充实了人防工程设计、施工和科研部门的技术队伍,而且为上海市人防工程示范性地规划、设计了多处不同等级的人防样板工程,包括分几批培训技术干部。结合这一时期为数众多的工程实践,孙钧院士对地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进而涉猎地下防护工程抗爆结构动力分析等复杂力学领域。
这也是孙钧院士所强调的求得问题最优解的结果,他认为寻求最优解不仅对工程有最大意义,而且可能蕴含着理论上的突破。因为探索最优解的对象通常不是常规的、小型的、简单的工程,而是非常规、大型、复杂的工程,有可能从中揭示出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意义的新领域。为获得最优解就必须花费更大功夫,对问题作一再提炼、概括、抽象。 2100433B
该学科丰富了经典粘弹塑性力学在地下结构学科领域的理论内涵及其工程实用价值,在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两方面,都取得较为系统和有创见的学术成果。
属于基础工程(一般是单独列项或发包)。
工程力学与 结构力学 有什么区别 结构力学是 属于 工程力学的吗??
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工程科学中,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在理论工作上,有时要用微观的方法得出宏观的物理性质。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
有一本书,是专门的课后答案。工程力学习题全解(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配套)。下载的没有找到,可以在网上买本二手的就行。
《地下结构抗震》主要论述地下结构震害及其特点、地下结构抗震计算与设计方法、地下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等,具体包括地下结构抗震概论、地下结构震害、地震与地震区划、地震作用下土的动力特性及土层动力响应计算、土-结构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岩土中的应力波、动力计算的边界、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地下结构抗震模型实验以及抗震设计原则与构造措施等。《地下结构抗震》包含了作者近年来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地下结构的抗震原理及其分析计算方法。
《地下结构抗震》为高等院校土建专业及地下结构专业高年级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使用,亦可供从事抗震工程的设计、研究人员参考。
第1章 抗浮设防水位
1.1 引言
1.2 抗浮设防水位
1.3 地下水浮力的计算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抗浮设计
2.1 荷载分类
2.2 地下结构抗浮计算
2.3 地下结构抗浮稳定性验算
2.4 抗浮三阶段设计理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下结构抗浮措施
3.1 概述
3.2 压载抗浮技术
3.3 降排截水技术
3.4 抗拔桩技术
3.5 抗浮锚杆技术
3.6 新型抗浮桩技术的应用
3.7 地铁车站抗浮措施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等截面抗拔桩承载力及变形计算
4.1 概述
4.2 等截面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4.3 抗拔桩单桩的变形计算
4.4 抗拔桩单桩承载力特性
4.5 抗拔桩群桩的极限承载力
4.6 抗拔桩荷载一位移曲线及极限承载力预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扩底抗拔桩承载力及变形计算
5.1 概述
5.2 扩底抗拔桩的破坏形态
5.3 扩底抗拔桩承载力的计算
5.4 扩底抗拔桩荷载一位移曲线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挤扩支盘桩抗拔承载力
6.1 概述
6.2 DX抗拔桩有限元模型
6.3 DX桩抗拔性能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嵌岩抗拔桩的承载力
7.1 概述
7.2 嵌岩桩抗拔极限承载力
7.3 抗拔桩嵌岩段的极限侧摩阻力
7.4 灰色关联分析
7.5 嵌岩抗拔桩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抗拔桩极限侧摩阻力试验
8.1 抗拔桩验收试验统计
8.2 广州地铁6号线嵌岩抗拔桩试验
8.3 太古汇嵌岩抗拔桩试验
8.4 嵌岩扩底抗拔桩试验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抗浮锚杆极限承载力
9.1 概述
9.2 锚杆(索)扩孔钻头
9.3 抗浮锚杆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9.4 抗浮锚杆的破坏性试验及承载力预测模型
9.5 抗浮锚杆的现场验收试验成果分析
9.6 砂浆或混凝土与岩石粘结强度统计分析
9.7 本章小结
第10章 广州塔抗拔桩基础设计
10.1 工程概况
10.2 作用在基础上各种荷载组合及控制内力
10.3 基础选型
10.4 桩摩阻力试验及设计参数选择
10.5 抗拔桩基础设计计算
10.6 本章小结
第11章 珠江新城中轴线地下空间抗拔基础设计
11.1 工程概况
11.2 作用在基础(底板)上各种荷载组合
11.3 基础选型及设计参数
11.4 抗拔桩与锚杆设计及计算
11.5 抗拔桩与锚杆基本试验及验收试验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广州轨道交通六号线如意坊站抗拔基础设计
12.1 工程概况
12.2 作用在基础(底板)上的荷载组合原则
12.3 抗拔桩基础选型及设计参数
12.4 抗拔桩基础设计与计算
12.5 本章小结
第13章 广州轨道交通六号线文化公园站抗拔基础设计
13.1 工程概况
13.2 作用在基础(底板)上荷载组合原则
13.3 基础选型及设计参数
13.4 抗拔桩设计
13.5 本章小结
附录A 广州市地下含水层分类及地下水位
A.1 自然地理条件
A.2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富水性划分
A.3 广州地区河流阶地的分布及特征
A.4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A.5 广州市地下水资源开采状况对地下水位影响
A.6 广州地区地下水化学特性及环境调查
参考文献
本书为富有挑战性地区建设能源地下结构提供坚实基础。 本书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关于在一些区域已经使用、且最新可获得的能源地下结构相关知识及设计程序的全面性综述。本书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又划为不同的章节,由该领域最睿智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者撰写。第一部分描述能源地下结构的物理模型,包括室内试验研究土体的热力学行为、现场试验、离心机模型试验和小比尺模型试验。第二部分包括能量桩、管道、桥梁基础的数值模拟,且考虑了在不同气候区域条件下能源地下结构的使用功效。第三部分从能源地下结构的传播及岩土工程相关设计方法的发展角度,讨论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