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大型工程项目物资供应管理实践与思考 | 出版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
页 数 | 252 页 | 开 本 | 16 开 |
作 者 | 卢秀军 吴伟 | 出版日期 | 2014年9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卢秀军,高级经济师,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就职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从事企业物资装备管理工作。后调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部,负责物流规划、物资装备供应研究和供应商管理等工作,有较为丰富的物资供应实践和管理经验,并发表过多篇物资管理方面的论文。2006年至2009年间,全程参与川气东送工程建设,主要负责物资装备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和现场组织协调等工作。吴伟,高级工程师,197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自1985年就职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以来,一直从事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在物资采购、石油装备国产化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2006年至2009年间,全程参与川气东送工程建设,主要负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
第一章 川气东送工程综述
第一节 大型工程项目——中国石化川气东送工程介绍
一、大型工程项目的概念
二、石油化工大型工程标准
三、川气东送工程概述
第二节 中国石化川气东送工程物资供应概述
一、川气东送工程物资供应整体情况
二、川气东送工程物资供应的特点及面对的挑战
三、川气东送工程物资供应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及形式
第二章 工程项目物资供应管理运行模式
第一节 大型工程项目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的介绍
一、三峡枢纽工程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的介绍
二、西气东输工程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的介绍
第二节 川气东送工程物资供应管理模式
一、川气东送工程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的形成
二、物资供应管理的核心思路
三、物资供应管理职能与管理关系
四、物资供应管理运行机制
第三节 川气东送工程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的优势
一、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统一调控能力
二、缩减横向管理跨度,提升执行能力
三、物资质量全面监管,提升安全供应能力
四、贴近生产建设现场,提升采购供应效率
五、节 约供应综合成本,提升经济供应能力
六、跨专业团队联动协作,发挥专业协作能力
第四节 川气东送工程物资供应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物资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二、资源配置优化效果显著
三、物资安全供应得到保障
四、区域集中采购经济效益明显
五、区域集中管理运作体系初步形成
第三章 工程项目物资计划管理
第一节 物资计划管理概述
一、物资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物资计划管理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二节 大型工程项目物资计划管理
一、大型工程项目物资计划管理概述
二、川气东送工程的物资计划管理与做法
三、物资计划集中管理的成效
第三节 物资计划管理的启示与思考
一、统一归口管理的运行机制是做好物资计划管理的根本
二、计划管理专业人员必须要贴近现场
三、建立统一信息操作平台是信息共享的有效手段
……
第四章 工程项目物资供应商管理
第五章 工程项目物资采购
第六章 工程项目进口物资采购
第七章 工程项目物资储备管理
第八章 工程项目物资质量管理
第九章 工程项目物资配送管理
第十章 川气东送工程EPC项目中的物资供应管理
第十一章 大型工程建设现场物资供应组织协调
第十二章 工程项目物资供应信息化管理与应用
第十三章 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供应财务管理
第十四章 工程项目标准化采购
第十五章 工程项目设备材料国产化
第十六章 大型工程建设物资供应人才队伍建设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卢秀军、吴伟主编的《大型工程项目物资供应管理实践与思考》主要阐述在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供应中,应用先进的物资供应管理理念,结合石油石化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特点,在中国石化物资供应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之下,探索建立了物资供应区域化集中管理新模式。结合工程实际,重点在物资采购、供应、质量控制、国产化攻关、标准化和主力供应商培育等方面做了一些具体的尝试和实践,是对石油化工企业和大型工程建设物资供应的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希望能够为石油化工企业和同类大型工程的物资供应提供借鉴。主要从还原现场实践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对川气东送工程物资供应进行了阐述,同时对重要和具有启示意义的事件,以案例的方式,就典型经验和教训进行解读
(1)投资规模大,实施周期长,经济风险巨大。(2)技术复合度高,具有很大的技术风险性。(3)具有综合战略目标,有特殊的资源要求,实施难度大。(4)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5)永久性...
大型工程项目是指投资规模巨大的工程项目。所谓工程项目是指一般的按设计文件进行实施,经济上统一核算,行政上有独立组织并实行统一管理,完成后可独立发挥设计文件所要求的作用的项目。
工程项目管理它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设计、设备询价、施工、签证、验收等系统运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
进入二十一世纪,大型及超大型工程项目不断涌现,它的系统化管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必须要靠我们自己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求实创新,不断地进行研究、实践和总结。
本文运用ABC分类法及供应风险与采购设备材料成本/价值模型,对工程公司采购物资进行特点分析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提出了工程公司供应商关系管理应当选取的策略,对于工程公司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有侧重地形成战略联盟伙伴关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管理者手记:企业转轨时期的实践与思考》主要是作者在辽河油田八年工作期间,源于基层实践,用心总结与思考,有感而发的真实记录。也从一个大型石油企业的微观层面展现了国企改革转轨的探索与实践历程。
《水电开发工程物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以雅砻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工程为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结合我国大型水电开发工程建设的物资供应管理实践,在工程物资供应链的基本概念解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围绕水电开发工程物资供应链生命周期中从战略策划、设计与构建到供应链日常运作管理等不同阶段的业务模型和关键决策方法。
《水电开发工程物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以雅砻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工程为例》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各部分适当吸纳了雅砻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工程物资供应的管理实践来实证《水电开发工程物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以雅砻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工程为例》所提出的工程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实用性。
《水电开发工程物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以雅砻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工程为例》可供水电开发工程及其他基本建设工程的物资供应管理从业者、从事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从事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研发工作者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深圳工务署处长郭伟新在CBIMS论坛上发言
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深圳工务署,我们是深圳市政府的一个部门,当时学习模仿香港的模式创新财务,集中政府工程建设的部门,把所有深圳市政府投资的项目都归到我们这个部门负责建设管理及监督。我们今年统计有130多个项目,从前期到施工,每年要完成的投资是六七十个亿。
2012年我们了解BIM技术以后,发现BIM应该是未来信息化尤其在建筑领域的一场革命,通过BIM可以促进建筑质量品质的提升,提高整个工作效率,所以我们从2013年开始逐步试点应用BIM技术,一直到现在。
我认为现在要做的是建立开放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和信息标准体系,把政府的工程决策、项目执行、过程监管机业务咨询等所有内容与BIM结合起来并固化到我们的流程中,就是把对一个项目建造的所有行为、所有的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审批信息都放到里面,用BIM传递且在不同阶段应用,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现在发布了工务署政府公共工程的实施纲要,这个纲要的发布对我们非常有意义。第一解决了我们的路线图时间表,第二从顶层设计上来指导BIM的应用。作为企业应用BIM比较简单,企业讲效益,只要老板做决策就可以,但政府不一样,政府工作要按照程序,不是某一个人说好就行,需要各部门都认可,还要流程达到标准后才能往下做。我们应用BIM有三个阶段的改革,2015年之前是初步的启动阶段,2015到2017年每年都有计划,属于变化的阶段,2017年我们希望做到全面普及,相信到2017年底我们的市场又是另外一个景象。
今天我想谈的是《政府公共工程BIM应用的实践与思考》,在BIM进入新阶段的时候,应该怎么更好地使用BIM的问题。我从业主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应该怎么看待BIM。业主为什么要用BIM?为什么花钱去鼓励这个技术?花很大精力和工夫培育市场到底值不值得、应不应该?
首先一个问题是政府公共工程为什么要用BIM。政府工程有自己的特殊性,不是企业老板花钱建什么都可以,政府做投资拿的是纳税人的钱,建什么项目是有讲究的,自然有特性。有六点原因让我们应用BIM。
第一是项目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需要。目前建筑行业总体来讲还是比较低端和低效的,管理也比较散漫,我们需要改变现在离散低效干扰多的管理方式,这是我们的需要。
第二是工程监督的需要。建筑质量是大事,现在大家都注重质量,但是楼盖起来了究竟如何进行质量上的监督?传统的方式是用一个监理,国家有法规强制监理,还有质量安全总站到现场去抽查检查,但这种方式比较落后。
第三是政府公共工程的信息安全需要。政府的很多项目链条很长,例如从幼儿园到保育院到学校到老人院,包含人生的每个阶段,涉及百姓民生所以每个人都很关注。我们的信息安全很重要,不能流失。
第四改变审批周期和模式方面的需求。众所周知,政府对于项目的审批流程很长,基本都是几十项许可,怎么通过BIM技术来改变我们的审批模式,这也是我们的需要。
第五是廉洁的需求。政府建筑工程领域需要外部的纪检监督,实时自动全覆盖地进行监督,而IM技术可以做到业务全覆盖、过程全记录、结果可追诉,通过应用BIM来增加我们的廉政监督需要,保证项目质量和参与人员都不出纰漏。
第六是公众服务的需求。模型是为了建造服务的,通过BIM技术建造了一个楼,建造从开始设计到施工可能需要五六年时间,但是建造好的楼立在那里要五十年一百年,所以模型的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后期的应用阶段,这个模型怎么用很关键,这其中涉及到公众服务的需要。基于以上六点BIM技术所带来的优势,所以我们在做政府投资项目时会选择应用BIM。
之前很多BIM的应用都是单个的、无序的、传统的应用,到了现在的新阶段我认为应该改变。今年我们选择了三个项目,建立项目级的协同平台应用,要求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员、所有团队必须把数据共同传递过来,做到从无序升级到指导全部的应用。另外标准的制定很重要,标准应该很具体很细致,如果没有标准我们的应用就只是探索,没办法形成体系。必须在项目开始之前从设计阶段就要有指引,构件怎么划分、怎么定义、怎么命名、怎么分类,这些都要有规定。否则设计院做很多模型,到施工阶段基本没用,到施工阶段模型就废了。造成这样的问题第一是因为我们尚在探索阶段,第二是我们的体系问题,设计院执行的是设计标准,施工单位执行的是施工标准,设计院的同行对施工标准不熟悉,对工艺、材料不熟悉,施工单位对设计标准又不熟悉,只遵从设计院做的设计模型和施工做的施工模型都是不行的,这是我们下一步要改变的现状。
目前在深圳我们选择的项目中,施工阶段有19个项目进行了BIM多角度全方位的应用,通过这些应用来提升效率,制定标准和改变流程,这是我们今年的目标,已经开始实施了。我们计划从2016年起,在此基础上从应用型常规到建立标准、流程、评价为核心的BIM技术应用体系。现在BIM应用是单一的,某个层面的,不标准不系统,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验和与跟华的合作,能够形成一个体系。到第三年2017年我们计划推行所有项目全过程全专业的共享。
BIM的应用要以全员、全专业、全过程建设和管理为总体目标,通过协同平台搭建、标准制定、应用价值点梳理、流程再造等一系列工作提升应用水平。我们要借助BIM的技术来改变现有的管理流程和模式,包括设计师的一些做法都需要改变,可能改变不是那么快,但是一定会改。总体来讲现在BIM的应用开始发生变化了,这个新阶段会很漫长,不是一天两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探讨,一起把BIM技术推广应用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