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地形测量 | 作 者 | 张晓东 [1] |
---|---|---|---|
出版社 |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9年6月1日 |
页 数 | 255 页 | 定 价 | 43 元 |
开 本 | 16 开 | ISBN | 9787811334258 [1] |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第3章 水准测量
第4章 角度测量
第5章 距离测量
第6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7章 平面控制测量
第8章 三角高程测量
第9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10章 地形测图基本要求
第11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12章 地形图的应用基础2100433B
本书是根据原国防科工委关于高职高专“十一五”国防教材的规划,为高职高专院校编写的。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内容有关的常规仪器作了详细阐述。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坚持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对结论性的公式、定义、测量误差等内容注重结果和应用,并配备了大量实例,以利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技术和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等专业的教材。
地形测量的任务一、野外数据用全站仪或者RTK野外碎步点的坐标和高程二、内业成图将野外的数据传输到电脑,通过专业成图软件如南方cass进行展点和绘图
人工费单价应该能从预算书中分析出来的;使用哪个定额计价,从费用表分析判断。
、在2009年图形算量中一块现浇板中有两道梁,这两道梁是否将这块板分成三块单板? 这个要看图纸是怎么要求的 一般情况是要分为三块板来画 2、板中负筋图纸给出的负筋两端有90度弯勾为什么画出来的是一...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地形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 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可按表 5.1.1 选用。 5.1.2 地形图可分为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其特征按表 5.1.2 分类。 5.1.3 地形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 应分 别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地面倾角 (α )大小,确定地形类别。 2 地 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 5.1.3 选用。 5.1.4 地形测量 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建筑区、工矿区和水 域。 5.1.5 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 过表 5.1.5-1 的规定。 2 等高 (深 )线的插求点或数字高程 模型格网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地形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 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可按表 5.1.1 选用。 5.1.2 地形图可分为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 图,其特征按表 5.1.2 分类。 5.1.3 地形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 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地面倾角 (α)大小,确定地形类别。 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 5.1.3 选用。 5.1.4 地 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建筑区、工 矿区和水域。 5.1.5 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 应超过表 5.1.5-1 的规定。 2
水下地形测量(underwater topographical survey)测量水下地貌以及地物的工作。水下地形测量的成果通常为水下地形图。水下地形测量由于是在水上动态定位和测深,比陆上测量困难复杂 。
作品目录
目 录
绪论
第一节 地形测量及其任务
第二节 我国测绘科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地形测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章 地形测量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地形测量概述
第二节 地球形状与地形测量的关系
第三节 地面点的位置及表示方法
第四节 地形图及地形的表示方法
第五节 比例尺
第六节 直线的定向及坐标计算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水准仪及高差测量
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第二节 水准仪及水准尺
第三节 高差测量
第四节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第五节 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措施
第六节 自动安平水准仪
第三章 经纬仪及角度测量
第一节 角度测量的原理
第二节 经纬仪
第三节 经纬仪的使用
第四节 水平角的观测方法
第五节 垂直角(倾角)的观测方法
第六节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第七节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来源及其减弱措施
第四章 距离测量
第一节 量距概述
第二节 钢尺及距离丈量
第三节 量距成果的整理
第四节 钢尺的检定
第五节 钢尺量距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措施
第六节 普通视距测量
第七节 电磁波测距
第五章 平板仪与碎部点测绘
第一节 平板仪测量的原理…
第二节 平板仪的构造及其使用
第三节 平板仪的施测
第四节 平板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概念及测量计算的数字取位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
第二节 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
第三节 测量计算的数字取位
第七章 导线测量
第一节 导线及其布设形式
第二节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第三节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第四节 导线测量错误的检查及导线测量的精度
第八章 线形三角锁测量
第一节 线形三角锁及其布设形式
第二节线形三角锁的外业观测
第三节 线形三角锁的内业计算
第九章 解析测角交会法及辐射法定点
第一节 测角交会法及其外业观测
第二节 前、侧方交会点的计算
第三节 后方交会点的计算
第四节 光电测距辐射法定点
第十章 高程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
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
第十一章 大比例尺地形测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图根控制测量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第四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第五节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第六节 地形图的接边、检查与修饰
第七节 地形测图的技术计划及技术总结
第十二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一节地形图的内容和用途
第二节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附录:fx-180P型(或fx-3600P)计算器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2100433B
水下地形图在投影、坐标系统、基准面、图幅分幅及编号、内容表示、综合原则以及比例尺确定等方面都与陆地地形图相一致,但在测量方法上相差较大。
水下地形测量时,每个测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一般是用不同的仪器和方法测定。
水下地形测量时,水下地形的起伏看不见,不像陆地上地形测量可以选择地形特征点进行测绘,而只能用测深线法或散点法均匀地布设一些测点。水下地形测量的内容不如陆上的那样多,一般只要求用等高线或等深线表示水下地形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