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性植物,生长缓慢,耐热,耐寒,耐旱,耐碱。
单干,高15~20米 高耸挺直,平面平滑,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核果阔卵形。幼株干基肥大,随成长逐渐转为上部粗大。干的环纹圈圈明显,干面灰白平滑,径达50~80厘米。花白色,雌雄同株,穗状花序,着生于叶鞘的下部,最初包被于一圆筒状的佛焰苞内,花开时则脱佛焰苞而出,小花梗有许多分支,状如扫帚。
棕榈科的茎单一或丛生,直立、攀缘或匍匐,通常不分枝,稀具二叉分枝。表面平滑或粗糙,具叶环痕或无叶环痕,具刺或无刺,残存叶基、枯叶或易脱落,稀形成叶裙,稀具支持根。叶大型,常螺旋状聚生于茎顶而形成“棕榈型”树冠,稀排成2列,或在藤本中呈散生。在芽时外向折叠或内向折叠。大多为羽状叶(一回羽状分裂,羽片单折或数折,稀为复羽状分裂、二回羽状分裂、近轴分裂或具羽状脉的二叉状羽状叶),少数为掌状叶(各式掌状分裂,具中肋或无中肋,常具戟突,稀不分裂为圆扇形掌状叶或菱形掌状叶)。叶柄长或短,稀无叶柄。叶柄基部常扩大成纤维质的叶鞘,全部或部分包裹着茎干,不开裂至明显纵裂而具三角状裂缝,形成或不形成冠茎。花小,常辐射对称,两性或单性,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有时杂性,稀为阶段性的雌雄交替;于花轴上3朵规则地聚生(2雄(在两侧)1雌(在中央))或单生、成对着生、多朵簇生,稀纵向聚生或多朵横向聚生。常组成大型的佛焰花序,大多为分枝的圆锥状花序,少数为不分枝的穗状花序,稀有数个花序并生于同一节而形成复花序。常为离地性花序,多次开花结果,稀花序顶生、近顶生或为向地性花序,一次开花结果。总苞舟状、鞘状或管状,花序梗苞片有或无,花序轴苞片与花序梗苞片相似、不相似或退化,小花轴苞片显著、细小或无;小苞片有或无。花序梗短至长,花序轴短于或长于花序梗,小花轴短至长、细至粗。花梗常缺,小花生于小花轴表面或陷入小花轴,稀具短的花梗、梗状萼基或梗状花托。萼片、花瓣各3,稀为2或更多,乳白色或略带淡绿色、淡黄色,稀(紫)红色、(橙)黄色,合生或离生,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雄蕊6,两轮,稀为3至多数;花丝直立或在芽时内曲,分离或合生,或着生于花瓣上;花药2室,常基着或背着,内向、外向或侧向开裂,稀孔裂;有时具退化雄蕊。心皮3,各式合生或少数离生,有时为仅含1胚珠的假1室,稀为离生心皮1或4,稀聚合心皮数达到4-10;花柱常短而不明显;柱头直立或下曲;子房上位,每室具1胚珠;有时具退化心皮。果为核果、浆果,稀紧密地排列成头状的聚花果。外果皮光滑或具瘤、具棱、具刺、具毛或被以覆瓦状的鳞片;中果皮肉质至纤维质;内果皮难以区分,或薄膜质至厚骨质,少数具3或更多的明显的萌发孔。种子常1,稀2-7,在聚花果的单果中则可达10,与果皮粘合或分离。胚小,顶生、侧生或基生;胚乳均匀或嚼烂状;少数具肉质外种皮。
原产地古巴、牙买加、中美。华南各地普遍栽培。
红玉兰【紫玉兰、木笔花、木兰花、辛夷】的繁殖方法是播种、嫁接、扦插、压条与分株繁殖。以果实变红并绽裂为采种适期,剥出晾干后进行沙藏,于次年3月,在室内点播,约20天出苗,5月移入苗床或苗圃,两年至四年...
弄点肥
树干挺直,高15~30m,单项树冠,整齐。叶羽状全裂,长4~6m,裂片多数,革质,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 宽3~4cm先端渐尖;叶柄粗壮,长超过1m。佛焰花序腋生,长...
是国内行道树、园景树最高大壮观的椰子类植物,寿命长达10年。
适合盆栽、蔓篱、花坛栽植或丛植。大王椰子因其高大雄伟,姿态优美,四季常青,树干挺直如电线杆,成为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最常见的棕榈类植物,寿命可长达数十年。列植于会堂、宾馆门前,或作为城乡行道树,均十分整齐美观。园林绿化中还常将其三五株不规则种植于草坪之上或庭院一角,再配以低矮的灌木于石头,则高矮错落有致,充满热带风光。北方常将幼龄树盆栽,用于装饰宾馆的门厅、宴会厅和大型会议室,则风采别致,气度非凡。
通过对深汕西高速公路的绿化树大王椰子的调查发现,地上部分严重的叶部和干部病害只是树势衰弱的表象,真正导致树木死亡的原因是天气异常等多种因素叠加而引起的根部腐烂坏死。
【CAD图纸】大王椰(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