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多维地震作用下巨型框架结构振动控制研究 | 依托单位 | 福州大学 |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项目负责人 | 颜学渊 |
本课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多维隔震的巨型框架-子结构新体系,以该体系的简化模型、响应和控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耦合效应的巨型框架多维隔震结构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提出了巨型框架多维隔震结构简化模型;研究了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特性和参数影响规律;通过缩尺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巨型框架多维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验证了理论和数值分析的巨型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巨型框架多维隔震结构抗风可靠性研究;研究了强震作用下巨型框架多维隔震结构体系碰撞效应及减震控制理论、技术。项目成果丰富,为巨型结构的振动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和研究基础。 2100433B
巨型框架结构具有巨大抗侧刚度且整体工作性能强,是现代结构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利用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减轻巨型框架结构在多维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课题旨在提出考虑多维隔震的巨型框架-子结构新体系,并以该体系的非线性空间简化模型和响应预测及控制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涵盖:建立考虑耦合效应的巨型框架多维隔震结构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提出考虑耦合效应的巨型框架多维隔震结构非线性空间简化模型,研究体系的空间动力响应特性及各参数影响规律;研究巨型框架多维隔震结构的设计反应谱及地震反应预测理论,研究巨型框架多维隔震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通过缩尺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巨型框架多维隔震结构的时域地震反应,验证理论和数值分析的巨型框架结构振动控制策略;进行时域和频域下巨型框架多维隔震结构抗风可靠性相关研究;研究在强震作用下巨型框架多维隔震结构体系动力响应特性、失效模式及混合控制理论、技术。
本文对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巨型框架结构采用考虑节点转动的串并联多质点系模型;并对在该模型下建立的动力矩阵用动力凝聚法进行简化,推导了相应的振动微分方程。通过具体算例分析得出了巨型框架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一些震害特点。
巨型框架结构的隔震分析——采用ANSYS通用有限元程序建立了巨型框架结构隔震分析的动力计算模型,对巨型框架结构进行了隔震动力时程计算,给出了巨型框架结构隔震后在多条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位移及内力等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巨型框架结构在隔震后具有良好...
《耦合地震作用下结构振动控制与优化》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土木工程结构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理论、方法、技术、系统和工程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并主要论述了耦合地震作用下结构振动控制的结构计算分析与结构参数与控制装置布局的优化设计。
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研究、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作学习参考书。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技术的演变与发展
1.3 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1.3.1 中外古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的成功应用
1.3.2 当代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1.3.3 国内外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研究的新形势
1.4 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分类
1.4.1 被动控制
1.4.2 主动控制
1.4.3 半主动控制
1.4.4 混合控制
第2章 耦合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结构振动控制
2.1 引言
2.2 滑移隔震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2.2.1 滑移隔震的基本原理
2.2.2 滑移隔震的基本特性
2.3 滑移隔震体系的分类
2.3.1 基于滑动摩擦力的隔震结构
2.3.2 基于滚动摩擦力的基础隔震结构
2.4 软钢U型带片向心机构
2.4.1 U型带片限位阻尼器及其恢复力模型
2.4.2 状态的判定
2.5 滑移隔震结构动力反应分析
2.5.1 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
2.5.2 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结构多质点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2.5.3 滑移隔震结构的滑动与啮合状态判别准则
2.5.4 滑移隔震结构的竖向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5.5 滑移隔震结构水平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6 滑移隔震结构多质点体系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2.6.1 地震波选取和调整
2.6.2 滑移隔震结构多质点体系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2.6.3 拐点的处理
2.6.4 工程实例分析
第3章 耦合地震作用下LRB隔震结构振动控制
3.1 引言
3.2 LRB隔震原理及隔震系统的组成
3.2.1 LRB隔震的基本原理
3.2.2 LRB隔震结构的组成
3.3 LRB及其设计
3.3.1 LRB恢复力模型
3.3.2 LRB设计
3.4 LRB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
3.4.1 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LRB隔震结构多质点动力分析模型建立
3.4.2 LRB隔震结构竖向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3.4.3 LRB隔震结构水平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3.4.4 LRB隔震结构多质点体系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3.4.5 工程实例分析
第4章 耦合地震作用下MRD结构振动控制
4.1 引言
4.2 MRF与MRD
4.2.1 MRF的组成
4.2.2 MRF的工作原理
4.2.3 MRF的力学模型
4.2.4 MRF的优点
4.2.5 MRD
4.2.6 MRD的设计
4.3 MRD的恢复力模型
4.3.1 Bingaln黏塑性模型
4.3.2 Bingham黏弹-塑性模型
4.3.3 Bouc-wen模型
4.3.4 现象模型
4.3.5 轴对称模型
4.3.6 平板模型
4.3.7 简化模型
4.4 MRD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4.4.1 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MRD结构多质点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4.4.2 MRD结构竖向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4.4.3 MRD结构水平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4.4.4 采用瞬时最优控制策略的地震反应分析
4.4.5 工程实例分析
第5章 耦合地震作用下MRD与滑移隔震混合控制
5.1 引言
5.2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方式
5.2.1 隔震层安装MRD
5.2.2 上部结构层间安装MRD
5.2.3 隔震层与上部层间都安装MRD
5.3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5.3.1 双向耦舍地震作用下MRD与滑移隔震混合结构多质点动力分析模型建立
5.3.2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结构滑动与啮合状态判别准则
5.3.3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结构竖向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5.3.4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结构水平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5.3.5 工程实例分析
第6章 耦合地震作用下MRD与LRB隔震混合控制
6.1 引言
6.2 耦合地震作用下MRD与LRB隔震混合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建立
6.3 MRD与LRB隔震混合结构竖向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6.4 MRD与琥B隔震混合结构水平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6.5 工程实例分析
第7章 耦合地震作用下结构优化设计
7.1 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必要性与特点
7.1.1 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必要性
7.1.2 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特点
7.2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方法的应用概况与新发展
7.2.1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的应用概况
7.2.2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方法的新发展
7.3 SGA
7.3.1 SGA的特点
7.3.2 SGA的理论基础
7.3.3 SGA应用步骤
7.3.4 符号串的编码与解码
7.3.5 个体适应度的评价
7.3.6 遗传算子
7.3.7 SGA的运行参数
7.4 SGA的改进
7.4.1 SGA的主要缺点
7.4.2 SGA的改进措施
7.5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的直接搜索算法
7.5.1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的单向搜索算法
7.5.2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的进退搜索算法
7.5.3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的斐波那契算法
7.6 直接搜索算法与SGA的混合
7.6.1 算法的混合原则
7.6.2 算法的混合策略
7.6.3 算法的混合原理
7.6.4 初始群体的形成
7.6.5 群体的进化
7.7 滑移隔震结构的参数优化研究
7.7.1 优化模型的建立
7.7.2 工程实例分析
7.8 LRB隔震结构的参数优化研究
7.8.1 优化模型的建立
7.8.2 工程实例分析
7.9 MRD结构布局优化设计
7.9.1 优化模型的建立
7.9.2 工程实例分析
7.10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
7.10.1 优化模型的建立
7.10.2 工程实例分析
7.11 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
7.11.1 优化模型的建立
7.11.2 工程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2100433B
批准号 |
50005020 |
项目名称 |
高精度超低频多维振动控制及精密定位微构件的研究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E0503 |
项目负责人 |
魏燕定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浙江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1-01-01 至 2003-12-31 |
支持经费 |
1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