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位于道场山。又名文笔塔、文风塔,俗称道场塔。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道光十九年(1839)两次重修。
1987年政府拨款维修,1988年6月竣工。维修后的多宝塔,共计七层,通高33米,底层外墅宽1.98米。
中文名称 | 多宝塔 | 概述 | 多宝塔位于道场山 |
---|---|---|---|
湖州多宝塔 | 塔身为砖木结构 | 建阳多宝塔 | 建阳多宝塔位于距水南5里 |
大足多宝塔 | 大足多宝塔位于县城以北的北塔坡 |
按材质宝塔接头,分为铜的和不锈钢的。
有螺纹的那头接固定端,宝塔那头接管子。
小宝塔是阳性水草。宝塔草,属于玄参科石龙尾属,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株高60~120厘米。叶轮生,淡绿色。产于日本、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地。阳性、中性、阴性水草分类一、阴性草 弱光无须CO2水晶MOSS...
4-G1/2(4分)直宝塔(4的一端最外端最小处的外径是: 4mm ; 卡口最大处的 外径是:6mm ; 接口内径是: 2mm ; 螺纹外径: 20mm ; 螺纹总长: 12mm ; 宝塔总高度: 48mm)材料: PE白色 6-G1/2(4分)直宝塔(6的一端最外端最小处的外径是: 6mm ; 卡口最大处的 外径是:8mm ; 接口内径是: 4mm ; 螺纹外径: 20mm ; 螺纹总长: 12mm ; 宝塔总高度: 48mm)材料: PE白色 8-G1/2(4分)直宝塔(8的一端最外端最小处的外径是: 8mm ; 卡口最大处的 外径是:9mm ; 接口内径是: 6mm ; 螺纹外径: 20mm ; 螺纹总长: 15mm ; 宝塔总高度: 48mm)材料: PE白色 10-G1/2(4分)直宝塔(10的一端最外端最小处的外径是: 10mm ; 卡口最大处 的外径是:12
****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镇山宝塔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 制 人 : 批 准 人 : 编制单位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年**月**日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总说明 第二章 工程范围和工程特点 第三章 施工部署 第四章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第五章 总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 第六章 施工平面布置及管理 第七章 工期质量保证措施 第八章 降低成本与预防质量通病措施 第九章 安全生产措施 第十章 文明施工措施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二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 第一章 编制总说明 一、编制说明 作为本工程的承包单位,我公司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施工
引言:叠石与缘分
二○○六年
测绘笔记:7月2日——7月14日
01 游园,分配测绘任务
02 仁寿殿,九卿房
03 仁寿殿和北配殿的内部
04 北九卿,北配殿,仁寿殿
05 仁寿殿,转轮藏,涵虚牌楼
06 北配殿,涵虚牌楼,东宫门外影壁
07 仁寿门,东宫门,戊戌变法
08 北配殿,东宫门门匾,观赏石
09 德和楼,涵虚堂,北配殿,多宝塔
10 北配殿,仁寿门
11 花承阁遗址,赅春园遗址,二龙闸遗址
12 西堤,畅观堂,耕织图,北大未名湖
13 景福阁,补测数据
二○○六年
测绘笔记:7月23日——7月29日
14 花承阁遗址,宜芸馆,玉澜堂
15 玉澜堂,宜芸馆
16 养云轩,无尽意轩,北宫门,后溪河,鉴远堂
17 后溪河,苏州街
18 十七孔桥,玉带桥,景福阁
19 介寿堂,听鹂馆,画中游
20 福荫轩,样式雷,假山
二○一一年
测绘笔记:7月6日——7月17日
21 安顿住处,熟悉测绘点
22 谐趣园,瞩新楼
23 谐趣园,霁清轩
24 文昌阁,琉璃塔,清可轩,霁清轩
25 鱼藻轩,西所买卖街,大船坞
26 玉琴峡,霁清轩一角,谐趣园假山
27 谐趣园,畅观堂,西堤上的桥
28 谐趣园里的知春堂,养云轩与无尽意轩
29 霁清轩的垂花门,乐寿堂
30 谐趣园宫门前,清华轩,画中游
31 画中游,听鹂馆,益寿堂
32 劝农轩,益寿堂
后记:隔湖相望,六桥锁烟水
李芝岗,男,陕西子洲人,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东方石刻艺术研究所负责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延安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成果和著作:《陕北的炕头狮》,《论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雕刻书法艺术》,《中华石狮雕刻艺术》(陕西省规划项目研究课题),《中国石牌楼艺术》(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课题),《中国雕刻书法艺术》(陕西省艺术科学项目课题),《精雕细刻》(长篇小说),《石不能言最可人》(中国黄河电视台“黄河讲堂”栏目学术讲座六讲报告)。雕刻创作成果代表作:复制系列化中国石狮1000多个,硬件研究成果一套:新疆伊犁广场大型人物雕像——林则徐:陕西省绥德县广场的巨型牌楼走狮和龙柱;“母爱”“九龙壁”“郑成功”“狮虎相合”;西安高新林凯大厦广场雕刻大型文化柱;新疆和田部队雕刻大型文化长廊两道等
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时,塔内砌砖轴,外环木构楼阁,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层砖心木塔。每层的斗栱、云楣、栋梁、栏杆都经过精雕细刻,塔壁和门扉还绘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塔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因为外面涂上白灰层,故称白塔。由塔内旋梯攀援登顶,可鸟瞰榕城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