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断裂应力 | 外文名 | fracture strength |
---|---|---|---|
分 类 | 机械强度 |
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并结合起裂源位置的测量 ,精确测定一种C-Mn钢不同尺寸(W、B和a)和 宽度(B)的四点弯曲(4PB)缺口试样的细观解理断裂应力。发现随试样尺寸和试样宽度的增加 ,断裂载荷明显变化 ,但细观 解理断裂应力基本不变。不同尺寸和宽度的缺口试样的解理断裂主要由正应力判据控制。稳定的下限细观解理断裂应力值可以用较大尺寸的缺口试样测得 ,可用于评价钢的断裂韧度和结构安全性。在缺口试样中 ,解理断裂的临界事件是铁素体晶粒尺寸的裂纹扩展进入基体 ,不随试样尺寸和宽度变化。细观解理断裂应力主要由临界裂纹的长度决定。
为了得到缺口前的应力—应变分布 ,W试样和B试样用ABAQUS软件进行弹塑性三维(3D)有限元分析。由于对称性 ,只分析试样几何的四分之一。对从弹性区到整体屈服载荷Pgy的整个加载过程的最大正应力σyy的分布进行计算。用扫描电境(SEM)对所有试样的断口进行仔细观察 ,先在低倍下沿河流纹反向找到解理起裂源的宏观位置 ,然后逐渐提高放大倍数沿解理河流纹反向追踪找到起裂源的确切位置。测量起裂源距缺口根部的距离Xf和距试样一侧的距离Z。对双缺口试样的未断缺口进行截剖观察残留裂纹 ,确定解理的临界事件。用测量的PfPgy(Pf 为断裂载荷)和起裂源位置距离Xf和Z ,通过三维FEM计算的正应力σyy—X分布曲线 ,测量起裂源处的正应力σyyi作为细观解理断裂应力σf。
W1试样在宽度B的中心平面缺口前的最大正应力σyyσy的分布 ,其中P是外加载荷 ,Pgy是整体屈服载荷 ,X是距缺口根部的距离。对于较大尺寸的W2和W3试样 ,计算结果与W1类似 ,只是峰值正应力较高。W1试样缺口前的峰值应力(σyyσy)max沿宽度B的分布。可以看出在整个加载过程中 ,(σyyσy)max 从试样两个自由表面向内约3mm ,随B向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然后在试样中部(σyyσy)max达到最大值并保持不变。(σyyσy)max 随外加载荷PPgy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宽度(B2和B3)试样缺口前应力—应变分布的有限元计算结果类似于的 W1(B1)试样的结果。
不同试样在平均断裂载荷时试样中部 面的实际应力σyy的分布(有限元计算),最小尺寸的W1(B1)试样的σyy略高于其他试样(W2、W3、B2、B3),而 其他试样的σyy基本相同。小尺寸的W1(B1)试样的σf 略高于其他试样的原因可用缺口试样解理断裂的“活性区”模型进行解释。缺口试样 的解理断裂起裂于缺口前满足双判据(使裂纹形核的塑性应变判据εp≥εpc和使裂纹扩展的临界正应力判据σyy≥σf)的一个活性区内。对于最小尺寸的W1(B1)试样当缺口前的峰值σyy达到其他试样平均断裂载荷时的平均σyy值时 ,活性区的尺寸较小 ,难以找到引发解理的最薄弱组元。为了产生断裂 ,载荷PPgy需要进一步增加 ,以使活性区的尺寸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 ,W1(B1)试样缺口前的σyy应力要高于其他试样,在活性区能够采集到最薄弱的组元之前 ,具有较高强度的次薄弱组元也许引发解理 ,从而使测定的σf值略高。但对于较大尺寸的试样(W2、W3、B2和B3)其活性区尺寸大 ,总能找到解理的最薄弱组元 ,测定的σf值基本不变 ,说明解理断裂主要由正应力判据σyy≥σf所控制。稳定的σf下限值可以用较大尺寸的缺口试样测得。它可能用来评价钢的断裂韧度和结构的安全性。 2100433B
采用岩石破坏过程分析系统(RFPA2D),通过对断裂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含断裂岩体的 声发射的能量最大值和累计值都远大于重力场,说明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岩体应力高于重力场。通过对北票矿区浅源地震的分析,认为现今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对矿震等地质动力灾害的发生起控制作用。一般说来,断裂的活动性及应力场性质不同,地质动力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也不同。
为进行模拟应力场的对比分析,在重力场条件下 ,设模型内无断裂,外部载荷按金尼克方法计算,约为岩体自重应力γH的1~1/3。在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外部载荷选取,按实测地应力资料统计给出,为岩体自重应力γH的1.5~3倍。模型内含有断裂,在断裂处,介质是不均匀的,断裂附近的应力大小和方向都将发生较大变化。对断裂带的力学参数,采用弱化断裂内介质的方法处理断裂带。根据实验结果,Ⅰ级断裂带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取正常岩体力学参数的1/10,其它级别断裂取1/5。
从地质研究上看,中国大型断裂的宽度可达40km(郯庐断裂鲁北段),而研究中的断裂有时就是某一条断层,宽度可以小到几米。因此,仅用某一断面露头的宽度来表示某一断裂的宽度是不合适的。断裂常常表现为一系列规模不等的近于平行的断 层或构造弱化带。所以,断裂越大、越深,它的宽度就越大。从理论上讲,利用高精度仪器,布设小间距的地球物理探测网可以揭示断裂带的实际宽度,但对于矿区局部区域的断裂(级别低,规模小),还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为此 ,断裂宽度根据上述推断、断裂级别和计算要求进行处理。确定Ⅰ级断裂宽1000m,Ⅱ级断裂宽500m,Ⅲ级断裂宽200m,Ⅳ级断裂宽100m,Ⅴ级断裂宽50m。
预应力是为了改善结构服役表现,在施工期间给结构预先施加的压应力。结构服役期间预加压应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载导致的拉应力,避免结构破坏,常用于混凝土结构。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筋...
预应力是为了改善结构服役表现,在施工期间给结构预先施加的压应力。结构服役期间预加压应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载导致的拉应力,避免结构破坏,常用于混凝土结构。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筋...
简单地说,剪力、弯矩等对应的是一个截面,而应力是构建上某一截面上某一点的受力。这点从其单位上看不难理解,应力的单位是N/m2所以意思是单位面积上的受力,包括平行于面的切(剪)应力、垂直于面的拉...
采用A3普通低碳钢的圆周缺口拉伸试样,研究了其三轴应力状态和断裂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断裂应变的对数和断裂时的三轴应力状态参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表征材料内部损伤临界特征的β_c为不敏感于应力状态的材料常数。
通过对大量实测地应力资料的深入分析和对云南丽江地区、川西北氓江上游地区的现场地质调查,结合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进行了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及其工程意义的研究:(1)系统研究了地应力的形成因素和影响因素,阐明了断裂在地应力场形成中的作用;(2)分别研究了活动断裂和非活动断裂对地应力场的影响:(3)研究了云南丽江地区和川西北岷江上游地区的断裂构造格架、主要断裂的现今活动性及其对应力场的影响;(4)应用离散元法研究了断裂引起附近应力场变化的规律及其机理:(5)通过实例研究阐明了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影响的工程意义.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取得了如下进展和新认识: (Ⅰ)重力作用和地质构造运动是形成地应力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地质构造、地形、岩性等则是影响地应力的重要因素,而断裂构造是造成地壳岩体中应力发生复杂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2)不论是单一活动断裂还是复合活动断裂,均对岩体中的应力场有明显的影响。活动断裂附近的主应力方位和量值均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限于断裂附近一定距离内。同一条断裂不同段具有不同的应力状态,活动断裂附近的应力是随时间而变化的,特别是在地震活动区。复合活动断裂能造成在断裂复合部位的局部应力集?
特殊的应力腐蚀断裂过程有它们自己的名称:在含氨的环境中铜的断裂叫做‘季裂’,在强碱中,(不锈)钢的断裂叫做‘苛性断裂’,很出名的是不锈钢的 ‘氯化物断裂’。已知应力腐蚀断裂类型有几百种,其中有些仅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例如,不锈钢的连多硫酸应力腐蚀断裂一般是在炼油厂停机期间产生。
1什么会引起应力腐蚀断裂?
应力腐蚀断裂的三个基本机理
⑴ 活化路径溶解和晶间腐蚀
这个过程涉及到沿着一条比正常腐蚀敏感性高的路径加速腐蚀,大部分材料通常处于钝化态。最常见的活化路径是晶界,在该处杂质元素偏析使得在一定程度上更难发生钝化。例如,当奥氏体不锈钢由于铬碳化物沿晶界析出而敏化时,在晶界处局部铬浓度降低。这个区域不太容易被钝化。由于敏化作用,将会沿晶界发生腐蚀。在张应力下,腐蚀就成为晶间应力腐蚀断裂。在没有张应力作用而只有腐蚀时将发生“晶间腐蚀”。
⑵ 氢脆和硫化物应力腐蚀断裂
在所有金属中氢有一定的溶解度,氢原子很小,分布在晶体金属中的金属原子之间。因此,它比较大的原子的扩散要快得多。例如,在室温下,铁素体钢中氢的扩散系数类似于盐在水中的扩散系数。氢往往被吸附到三维张应力高的区域,在这些地方由于位错浓度较高,金属结构更加松弛。因此,它在裂纹或缺口受到应力作用之前就被吸附到这些区域。此后,溶解的氢加速了金属的断裂,一方面使得开裂更容易,另一方面促进了局部塑性变形的迅速发展。这些作用导致金属的脆化;断裂既可以在晶间也可以穿晶粒。通常断裂扩展速度相当快,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可达1mm/s。铁素体的bcc(体心立方)晶体结构金属原子之间空隙相对小,但是这些空隙之间的通路相对宽。因此氢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相对低,但扩散系数相对高。相反,在fcc (面心立方)奥氏体晶格中空隙比较大,但它们之间的通路比较小,因此,像奥氏体不锈钢这样的材料,氢的溶解度比较高,扩散系数比较低。所以,奥氏体不锈钢AISI 316L对氢脆几乎不敏感,而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可能对这种现象敏感。
正如前面所讨论的,不仅仅是氢环境会引起氢脆。在阴极腐蚀反应过程中析出的氢也可能会引起断裂。不是与氢气(H2)结合,而是原子氢[H]扩散到金属中。在阴极保护过程中双相不锈钢发生氢裂的几个事件已有报道。例如,连接到阴极保护下的海上钢平台的水下双相不锈钢(或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管道、管线或上升管可能会发生这些问题。对于双相不锈钢,推荐的安全极限是-750mV。该极限受到显微组织参数和应力水平的影响。专业阴极保护设计是重要的。硫化氢(H2S)引起的断裂是氢脆的一种形式。硫化氢中的硫含量在水中溶解并与金属表面相接触,强烈地促进原子氢[H]溶入金属中。由于这个原因,硫被称为“毒害者”。氢脆的前提条件是H2S的分压应当大大低于氢气的分压。换句话说,对于氢脆,H2S比氢气具有更大的腐蚀性。
⑶ 膜诱发的裂纹和氯化物腐蚀断裂
如果一种普通的塑性材料上涂有一种脆性膜,例如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那么在停止韧性钝化之前,起源于膜的裂纹会扩展进入塑性材料表层(大约1μm)。如果脆性膜已经在腐蚀过程形成,那么它会在钝化的裂纹尖部再次形成,这个过程重复进行。膜诱发的开裂过程通常可能是穿晶断裂。不锈钢的氯化物腐蚀断裂可以认为是膜诱发开裂而扩展形成的。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会产生氯化物腐蚀断裂
①存在氯化物:即使氯化物含量低,例如,自来水中仅30ppm,也可能发生氯化物腐蚀断裂。
②存在张应力:张应力可以来自于外部的高载荷,或者来自于内部冷变形或焊接。
③温度高于60℃:该极限用于工业设计。特殊环境下,温度可以更低一些。最有名的例子是游泳池环境中的大变形量冷成型部件(天花板悬架和螺纹棒)的氯化物断裂。显然,环境中的三氯甲烷(在水中次氯酸与胺形成的反应产物)沉积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盐酸。在约30℃的温度下引起了应力腐蚀断裂。氯化物腐蚀断裂在用于热水和经冷加工(不退火)的不锈钢结构中常常见到。例如食品工业中温度为60~120℃非常常见,制作管道和容器的材料相对薄。氯化物腐蚀断裂常常作为“保温层下的腐蚀”的一种形式出现。直缝焊钢管在管子的外侧存在很高的应力,尤其在不退火的情况下。如果由于雨水渗入,保温层材料被弄湿,钢管表面的氯化物含量会增高。与氢脆不一样,奥氏体钢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氯化物腐蚀断裂主要在含镍10%左右的奥氏体不锈钢中产生(即AISI 304和316)。铁素体对氯化物腐蚀断裂免疫,双相不锈钢仅在拉伸载荷非常高或强烈的冷变形状态下是敏感的。在这些情况下,在奥氏体相中的初始裂纹不再受双相组织中的铁素体相的抑制。
2电极电位和氧含量的影响
合金的电化学电位对发生SCC的倾向有显著的影响。对于高强钢的氢脆,负电位增大将会提高氢析出的速率,从而对氢脆敏感。对于铁素体钢、马氏体钢以及双相和超级双相不锈钢,根据情况,阴极保护电位不应当低于-600~-900mVSCE。锌或铝阳极在低至-1059mV时会产生危险。在临界条件下,合适的阴极保护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固定的保护电位条件下可设置可腐蚀的牺牲阳极,不会降低现有的防腐能力。另一方面,氯化物腐蚀断裂在电位相对高时发生。氧也要求较高的含量。在完全缺氧的情况下(例如在湿天然气中),将不会发生氯化物腐蚀断裂。由于这个原因,316L可被用于高压湿天然气用途,即使水分中盐的含量相对高一些。不过,由于外部应力腐蚀开裂的风险,往往选择双相不锈钢,尤其是它要在近海海洋环境中使用。
3应对氯化物腐蚀断裂或腐蚀疲劳的设计
由于在大多数类型的水中都会发现氯化物,因此氯化物腐蚀断裂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每个设计人员都应当认识到如果使用过程的温度超过60℃就可能会发生这种现象。当应力和氯化物含量共同起主要作用时,AISI 304或316是可以使用的。在食品工业中可看到考虑应力水平的一个好的设计实例。用于加温含盐产品的容器可能加热到95℃,然后再冷却下来。每个批次的操作时间大约20分钟,在容器的蒸汽/水一侧的加固带钢上产生热应力。就是在这个氯化物腐蚀断裂的位置,继之以发生缝隙腐蚀和点蚀。
4结论
奥氏体不锈钢对氯化物腐蚀断裂敏感,但对氢脆或多或少免疫。铁素体、马氏体和双相不锈
钢对氢脆敏感。然而,它们或多或少对氯化物腐蚀断裂免疫。对于氯化物腐蚀断裂,在温度高于60℃时选用AISI 304或316比较好。此外对应力水平应特别注意。这意味着对冷成型钢种,焊接质量,热应力或外部拉伸应力要特别注意。
在高风险时,最好不选择304或316。双相不锈钢是一种好的替代品。铁素体钢种也是一种好的替代品。然而,适用于制作管道和容器的这些钢种在市场仍然相对较新。在低电极电位下发生氢脆,氯化物腐蚀断裂在高电极电位下发生。氯化物腐蚀断裂是需要氧气的。在缺氧的地方,将不会发生氯化物腐蚀断裂。
编译自《不锈钢世界》
董菁 编译
《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及其工程应用》主要介绍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及其工程应用。
《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及其工程应用》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地应力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西部地区地应力场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活动断裂对地应力场、非活动断裂对地应力场的影响的研究,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复杂断裂构造复合条件下的地应力特征及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的工程应用等。
《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及其工程应用》可供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岩石力学等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2100433B
根据蠕变实验可以得到不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曲线,使用方程来描述这些曲线并不困难。但是蠕变物理机制复杂,导致蠕变变形的原因较多。蠕变应变量、蠕变应变速率、蠕变应力、变形时间以及环境温度之间关系复杂,建立一致的关系式不太容易。针对蠕变问题学者们大胆假设,使用较少的物理量来反应蠕变关系,得出相应的蠕变理论。比较经典的成果为:陈化理论、时间硬化理论、应变硬化理论、塑形滞后理论等。其中时间硬化理论主要思路是:材料进入硬化导致蠕变变形率下降的因素是时间,和蠕变应变没有关系。应变硬化理论指出:受时间控制的蠕变与塑性变形作用不一致,导致硬化的因素是蠕变阶段的应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