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大同矿区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稳定控制关键技术 | 作 者 | 郭金刚、靖洪文、孟波 |
---|---|---|---|
ISBN | 9787564635961 | 页 数 | 302页 |
定 价 | 65元 | 出版社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7年6月 | 装 帧 | 平装 |
开 本 | 16开 |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稳定控制研究现状
1.3 大同矿区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关键技术问题
2 大同矿区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灾害特征研究
2.1 巷道变形破坏特征
2.2 大同矿区双系地层煤岩体强度实测
2.3 原生应力场、采动次生应力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
2.4 静动压巷道围岩松动圈发生发展演化规律
3 大同矿区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围岩承载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3.1 双系煤层巷道围岩锚固结构承载性能研究
3.2 巷道应力一强度二元平衡控制机理
3.3 石炭系特厚煤层火成岩侵人大断面巷道破坏机理与控制
3.4 侏罗系煤层开采冲击地压巷道灾害形成机理与控制
3.5 侏罗系煤层极近距离煤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
3.6 双系煤层开采小煤柱交锋巷道稳定性控制机理
4 大同矿区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支护材料及关键技术研究
4.1 大同矿区现用支护材料力学特性室内试验
4.2 锚杆(索)支护材料性能原位破坏性试验及评估优化
4.3 新型支护材料及支护系统研发
5 大同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稳定性评估方法与支护规范化设计
5.1 支护评价体系和巷道稳定评估模型
5.2 分类设计方案
5.3 材料规范化
5.4 锚杆、锚索支护施工
5.5 巷道支护矿压监测
6 基于B\S架构的大同矿区坚硬顶板巷道支护专家系统
6.1 系统架构
6.2 支护专家系统理论基础
6.3 系统特点
7 大同矿区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稳定控制工业性试验
7.1 极近距离煤层巷道支护设计工业性试验
7.2 火成岩侵入厚煤层巷道支护工业性试验
7.3 冲击倾向巷道支护工业性试验
7.4 过煤柱巷道支护工业性试验
7.5 普通回采巷道支护优化工业性试验
附录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试行)
参考文献2100433B
《大同矿区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稳定控制关键技术》是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在大同矿区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稳定控制方面所取得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大同矿区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灾害特征研究、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围岩承载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支护材料及关键技术研究、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稳定性评估方法与支护规范化设计、基于B\S架构的支护专家系统以及工业性试验。
《大同矿区坚硬顶板静动压巷道稳定控制关键技术》适用于煤矿支护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大中专师生研究参考。
开挖时要注意开挖进尺、控制超欠挖、支护时注意钢架(如果有)连接、防排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二衬施工时要注意不能侵线。
放坡的坡度,边坡稳定验算,支护方案(如果有的话),分层厚度。 《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深基坑工程技术策划和施工管理过程的总结。以基坑工程为主题,以基坑办案的确定、实施过程的控制...
焊前坡口加工、焊中多层多道、焊后保温缓冷措施等等。
针对凤凰山煤矿厚层坚硬顶板条件下工作面沿空留巷难度大,留巷变形严重的情况,结合顶板移动规律,采用顶板预裂爆破技术,利用采场周期来压沿空切顶,形成上覆基本顶岩梁的支撑结构,控制基本顶的回转和下沉变形,实现卸压作用。结合154307工作面沿空留巷工艺特征,分析了坚硬顶板条件下沿空留巷充填系统工艺流程、顶板预处理手段、留巷内辅助加强支护方式,并对留巷期间围岩移近速度等活动规律进行观测分析。留巷后巷道断面8 m2以上,巷道顶板完整稳定。
本文通过对影响良庄矿业公司15层煤回采巷道稳定的矿压因素的分析,提出采用支护与卸压相结合的方式,解决15层煤回采巷道的控制问题,为今后类似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我国坚硬顶板煤层分布很广,煤炭储量也极丰富,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及北京京西等煤田。开采坚硬顶板煤层的矿区主要是大同矿务局和京西矿务局,尤其是大同,煤炭储量丰富、煤层条件好、开发强度也很大,全局每年约开采原煤近4×107t。
坚硬顶板煤层是指煤层直接顶的强度指标D>120,初次跨落步距大于25m的煤层;或者是无直接顶,且岩层厚度在2-5m以上的煤层。
根据煤层顶板的岩石性质、结构及构造等因素,坚硬顶板又可分为:较坚硬、坚硬及特别坚硬顶板。根据煤田开发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关于坚硬顶板的分级指标及各级顶板应采取的相应的管理办法。各矿区煤层顶板的性质差别较大,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坚硬顶板分级办法确定坚硬顶板的类型 。
本书针对多年来大同矿区坚硬顶板特厚煤层开采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归纳、整理和提升.内容涉及坚硬顶板大空间采场覆岩结构失稳理论、覆岩运动实测技术及大空间采场坚硬顶板控制技术等方面,主要包括大空间采场及远近场概念、区域地质动力环境评估、坚硬顶板分类方法、大空间采场坚硬顶板运动与覆岩结掏失稳的力学特征、岩层破裂演化实测技术、坚硬顶板太空间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及坚硬顶板远近场控制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