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低碳技术(低碳绿色发展丛书) | 作 者 | 邹德文李海鹏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ISBN | 9787010157481 |
内容简介
本项目总书名为《低碳绿色经济发展丛书》,由十套分册组成,主要涉及到低碳理论、低碳经验、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城乡、低碳生活、碳金融、低碳政策以及低碳合作等内容。本套丛书框架结构严谨、体例编排合理,各套虽独立成册,但彼此联系密切,逻辑性强,共同构建起了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各册逻辑严谨,既深刻阐述了低碳理论内涵,也总结了国际发展动态和借鉴启示,同时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现状与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等。《低碳技术》是《低碳绿色经济发展丛书》第四本。2100433B
电话、电梯、胶片、收割机……历史上许多技术发明,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走入现实生活,最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百年间,积聚智慧的世界博览会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时尚风向标。 在本届上海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
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低碳技术可分...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民众的生活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逐渐成为了民众新时期的选择标准。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具有耗能较多、容易影响环境的缺点,因此,施工单位要科学地引入低碳技术,秉承绿色建筑理念,选择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技术手段,适应绿色环保的社会趋势。本文主要针对低碳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为建筑工程的绿色环保发展提供借鉴。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民众的生活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逐渐成为了民众新时期的选择标准.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具有耗能较多、容易影响环境的缺点,因此,施工单位要科学地引入低碳技术,秉承绿色建筑理念,选择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技术手段,适应绿色环保的社会趋势.本文主要针对低碳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为建筑工程的绿色环保发展提供借鉴.
在《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20期撰文认为,技术创新障碍是指阻碍技术创新成功实施或者降低技术创新成功效率的内外因素的总和。市场、技术和政府政策在驱动低碳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动力障碍。
1、技术风险障碍。中国的低碳技术积累和技术水平与国外多年的差距是短期内无法弥补的。这使得中国低碳技术创新面临的技术不确定性风险远高于其他产业的技术创新。
2、市场失灵障碍。低碳技术创新之所以面临市场失灵,是因为技术成果的公共性与技术知识的外部性效应。
3、路径依赖障碍。技术的路径依赖和锁定儿童文学说明,市场对能源领域的技术选择可能是无效的,先进的低碳技术在市场上会输给落后的能源技术,而居于支配地位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并非是环境有益的。
4、国际低碳技术转让障碍。在发达国家向中国转让先进低碳技术的问题上,技术转让方和技术接收方均存在阻碍技术转让的障碍。技术转让方,即发达国家方面,基于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发达国家缺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低碳技术的政治意愿;掌握先进低碳技术的企业缺乏转让技术的经济动力。2100433B
低碳技术能引领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彻底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全球能源利用的结构,而低碳技术则是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手段。当今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将颠覆以化石能源为基石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带来能源利用方式的全新革命,这便是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逐步应用并最终取代化石能源的新时代。
作为我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有关技术转让方面谈判的专家,邹骥教授对于世界先进的低碳技术以及我国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据他介绍,以高能效技术来看,发达国家的综合能效,也就是一次能源投入经济体的转换效率达到45%,而我国只能达到35%。这两年,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来看还是很落后,而且发展十分不平衡。
如果分领域来看,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我国已经初步掌握,而且这两年进步很快,但仍不太成熟,产业化还有一定问题。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及氢能技术等,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也还有不小差距。
在交通领域,例如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问题、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技术等,我们虽然掌握一些,但短时间无法达到产业化的水平。对于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我们在系统控制方面,还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IPCC报告指出,未来全球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到2030年超过20万亿美元。国际能源机构估算,2001—2030年,中国能源部门需要投资2.3万亿美元,其中80%用于电力投资,约为1.84万亿美元。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大影响。
邹骥告诉记者,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只使用当前的非低碳技术,对于环境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我们的技术,从目前来看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而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停不下来,那么用落后技术建成的固定资产不可能在短期内推掉重建。这就将形成一个能源基础设施在其生命周期内的资金和技术锁定效应,因此造成的高排放问题将很难解决。我们一定要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对于一直研究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并参与气候谈判的专家,邹骥更希望通过气候变化这场国际博弈,在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提高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综合实力的时候,如果是一个污染型的经济,这表明它没有竞争力,不合世界发展潮流。如果真能通过这场国际博弈,让中国经济在二三十年后变成一个更清洁的低碳经济,掌握更多的低碳技术,到那时中国的经济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真正富强了,应该是一种积善成德、施惠于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