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冻土地基广义强度破坏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依托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项目负责人 | 李洪升 |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冻土地基的破坏行为和特征,研究冻胀力与冻土断裂韧度—广义冻土强度的关系。提出了广义强度破坏准则,这是个全新的概念。可以从新的角度揭示冻土地基的破坏机理,探索新的学科领域和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寒区工程基础抗冻害破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可对工程冻害进行定量评价及冻害预报。 2100433B
批准号 |
50278010 |
项目名称 |
冻土地基广义强度破坏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7 |
项目负责人 |
李洪升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3-01-01 至 2005-12-31 |
支持经费 |
25(万元) |
CFG桩为桩体中掺加适量石屑、粉煤灰和水泥加水拌和,制成一种粘结强度较高的桩体,与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CFG桩复合地基。桩,桩间土与基础之间必须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即褥垫层是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的...
三种:1整体剪切破坏,有塑性破裂边界,地面隆起;2局部剪切破坏,微隆起;3冲剪破坏,骤陷。地基破坏均为剪切破坏
软弱地基抗变形能力差,因此地震中变形破坏严重,上部建筑破坏更大
在高寒地区,冻土作为房屋地基,它的两大特性冻胀和融沉将给建筑物造成巨大危害,要处理冻土地基,首先就要了解土壤的冻胀性。季节性冻土地基的基础处理要确定埋深和采用防冻害措施:多年冻土地基的基础处理保护冻土不融化方案和允许房屋下部冻土融化的方案。
岩石的强度理论及破坏判据——本资料为岩石的强度理论及破坏判据,共23页。简介:岩体力学研究对象:岩体是岩块和结构面的组合体,其力学性质往往表现为弹性、塑性、粘性或三者之间的组合。岩体力学问题求解:是将岩体划分成若干单元或称微分单元。流变本构关系:...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冻结法凿井穿越表土层厚度不断加大,传统冻土力学理论已不适用于深层冻结壁稳定性评价。为揭示深厚表土冻结壁变形破坏的力学机制,发展和完善深部冻土力学基础理论,本项目采用了宏、细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有关冻土的强度与本构模型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低温三轴静力试验与流变试验,研究了冻土的强度、弹塑性变形、流变及损伤演化等力学特征,并开展了冻结壁数值模拟优化分析,取得了以下结论: (1)在低围压下,冻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变软化型,与此对应的体积变形则总是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先缩后胀;而对于高围压下冻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变硬化型,与此对应的体积变形则为压缩型,即体积随轴向应变的增加只是减小,不出现体胀现象。 (2)冻土的强度先是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而当围压增大到一定值,冻土的强度随围压的进一步增大而减小。为了描述高围压作用下冻土强度随着围压增大而呈现非线性减小的特征,建立了冻土的非线性强度准则。 (3)采用考虑受静水压力影响的偏平面上的破坏形状函数,构建了复杂应力状态下冻土的强度准则,并给出了该强度准则的应力空间破坏曲面。 (4)构建了冻土的广义力学本构关系。体积屈服面采用椭圆的形式,以塑性体积应变为硬化参数;剪切屈服面选用抛物线的形式,以塑性剪应变为硬化参数;引入以塑性体积应变为硬化参数能够反映冻土剪胀性质的抛物线剪胀屈服面。 (5)研究了冻土的宏观变形与微观损伤演化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冻土进行CT扫描试验,研究了冻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内部结构的损伤演化过程,探讨了温度对冻土的宏观力学性能及微观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 (6)开展了冻土的流变力学特征。结合损伤力学理论,从冻土内部存在裂隙、空洞等缺陷特征出发,建立了冻土的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7)建立了深部凿井冻结壁稳定性分析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采用不同冻结壁厚度下冻结壁开挖卸荷冻结壁的变形特征、应力分布等。 2100433B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冻结法凿井穿越表土层厚度不断加大,传统冻土力学理论已不适用于深层冻结壁稳定性评价。为揭示深厚表土冻结壁变形破坏的力学机制,发展和完善深部冻土力学基础理论,本项目拟采用宏、细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开挖卸荷作用下深部冻土的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工程应用。具体内容包括:开展卸载过程及卸载后蠕变阶段深部冻土的细观损伤CT实时试验,定量研究深部冻土细微观损伤演化与宏观力学行为之间的联系, 建立符合实际的损伤演化方程;研究深部冻土的卸载屈服特征与黏塑性流动轨迹,基于损伤能量等效性假设,构建卸荷条件下冻土的广义黏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采用应力空间变换的方法将本构关系拓展到复杂应力状态,建立深部冻结壁稳定性分析力学模型。通过开展本研究,对于揭示深部冻结壁的变形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冻结壁的优化设计与支护方式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