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大气污染现状、废气收集输送系统设计、工业废气治理工程设计流程、废气治理常用设备(例如RTO)、废气治理设施自动控制、废气治理常用材料(例如活性炭纤维)及各行业(例如电镀、涂装、焊接)废气污染控制技术等内容。随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科学发展,书中增加了典型废气设计案例的内容,简要地介绍了废气工程设计案例。
本书可供普通高等院校环境工程、高职类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科研和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作者:邵振华 主编
丛书名:
出版日期:2016年3月 书号:978-7-122-24184-9
开本:16K 787×1092 1/16 装帧:平 版次:1版1次 页数:210页
第1章大气污染现状
1.1大气成分/1
1.2大气污染物来源/2
1.2.1燃料燃烧/2
1.2.2工业生产过程/3
1.2.3二次污染/7
1.3空气质量评价指标/9
1.3.1空气污染指数/9
1.3.2空气质量指数/9
1.3.3评价指标的变更/11
1.4污染控制治理措施/12
1.4.1治理方针政策/12
1.4.2废气治理路线图/13
第2章废气收集输送系统设计
2.1污水站密闭加盖设计/14
2.1.1玻璃钢盖板/14
2.1.2钢支撑反吊膜结构/15
2.2操作工位吸风罩设计/16
2.2.1密闭罩/16
2.2.2柜式排风罩/18
2.2.3外部吸气罩/19
2.2.4热源上部接受式排风罩/20
2.2.5槽边排风罩/22
2.2.6吹吸式排风罩/24
2.3空间整体换风设计/25
2.3.1全面通风方法/25
2.3.2全面通风设计/26
2.3.3全面通风换气次数计算/27
2.4废气输送管道设计/28
2.4.1常用材质/28
2.4.2管道的组成件/30
2.4.3管道系统图的画法/34
第3章废气治理工程设计流程
3.1废气治理相关资料收集/37
3.1.1准备/37
3.1.2整理/37
3.2污染企业现场勘察/38
3.2.1前期准备/38
3.2.2现场勘察内容/38
3.2.3勘察分析/39
3.2.4勘察报告编制/39
3.3废气通风管道系统设计/39
3.3.1设计计算步骤分解/39
3.3.2压力损失估算/44
3.3.3案例分析/45
3.4废气治理工艺设计/47
3.4.1吸收过程/47
3.4.2填料塔技术/48
3.4.3案例分析/52
3.5废气治理工程投资估算/55
3.5.1管道材料部分投资估算/55
3.5.2标准设备部分投资估算/55
3.5.3非标设备部分投资估算/56
第4章废气治理常用设备
4.1吸收塔/57
4.1.1填料塔/57
4.1.2降膜吸收塔/60
4.1.3旋流板塔/61
4.2吸附器/64
4.2.1立式罐吸附器/64
4.2.2卧式罐吸附器/64
4.2.3碳纤维吸附器/65
4.2.4转轮吸附器/65
4.2.5移动床和流化床吸附器/66
4.3RTO/67
4.3.1原理/67
4.3.2主体设备介绍/68
4.3.3流程说明/73
4.4换热器/76
4.4.1概述/76
4.4.2换热器分类/76
4.4.3换热器的计算/79
4.5风机/82
4.5.1概述/82
4.5.2风机特性曲线/83
4.5.3风机风量调节/84
4.6循环泵/86
4.6.1概述/86
4.6.2性能特点/86
4.6.3选型依据/88
4.6.4选型原则/88
4.7加药泵/88
4.7.1概述/88
4.7.2分类/89
4.7.3结构原理和特性/89
4.7.4加药泵选型原则/89
4.8仪表/90
4.8.1ORP计/90
4.8.2pH计/91
4.8.3液位计/92
4.8.4可燃气体探测器/95
4.8.5LEL/96
4.9光催化氧化设备/96
4.9.1工作原理/96
4.9.2光催化氧化净化技术/98
4.10低温等离子体/101
4.10.1等离子体工艺原理/101
4.10.2介质阻挡放电/102
4.10.3电晕放电/102
4.11除尘设备/106
4.11.1滤筒除尘器/106
4.11.2电除尘(油)器/111
4.11.3湿式电除尘(油)器/120
第5章废气治理设施自动控制
5.1吸收设备自动控制/129
5.1.1风机启停控制/129
5.1.2系统静压控制/132
5.1.3循环泵自动控制动作/133
5.1.4加药泵自动控制动作/133
5.1.5补水阀自动控制动作/134
5.1.6排水阀自动控制动作/134
5.1.7药品供应控制动作/137
5.2吸附设备自动控制/137
5.2.1控制系统简介/137
5.2.2吸附装置工作过程介绍/137
5.2.3控制系统简介/137
第6章废气治理常用材料
6.1吸收剂/140
6.1.1还原吸收剂/140
6.1.2氧化吸收剂/143
6.2吸附剂/145
6.2.1吸附剂物理性能/145
6.2.2吸附剂的脱附再生/145
6.2.3吸附剂种类/146
6.3漆雾过滤材料/149
6.4催化剂/149
6.4.1贵金属催化剂/149
6.4.2光催化剂/151
6.4.3SCR催化剂/153
6.4.4催化剂失活类别/155
6.5蓄热体/157
6.5.1材质/158
6.5.2结构类型/158
第7章各行业废气污染控制技术
7.1涂装行业喷漆废气治理技术/163
7.1.1工程概况/163
7.1.2工艺流程/164
7.1.3主要设备计算/165
7.1.4热平衡计算/166
7.1.5混合气体爆炸安全性分析/168
7.1.6工程案例照片/168
7.2化工行业有机溶剂回收及治理技术/169
7.2.1吸附原理/169
7.2.2吸附流程/169
7.2.3工艺计算/171
7.2.4工程案例/174
7.3污水站恶臭废气治理技术/176
7.3.1生物除臭法/176
7.3.2工程案例/177
7.4码头油气回收技术/180
7.4.1安全可靠的“船岸界面”/180
7.4.2冷凝 变压吸附技术/183
7.4.3冷凝计算/185
7.5纺织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治理技术/190
7.5.1污染源分析/191
7.5.2处理技术/191
7.5.3主流工艺/192
7.5.4工程案例/195
附录
附录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摘自GB 16297—1992)/199
附录2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摘自GB 14554—93)/204
附录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摘自GB 14554—93)/204
附录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摘自GB 13271—2014)/206
附录5橡胶工艺污染物排放标准(摘自GB 13271—2014)/206
附录6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7
附录7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209
附录8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209
参考文献 2100433B
这个网站有,可是要下载豆。http://www.daanwang.com/khda/t13755.html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书上有详细的公式啊,代进去就可以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
第七章 袋式除尘器 7.1 袋式除尘器处理烟气量为 3600m3/h,过滤面积为 1000m2,初始浓度 为 8g/m3,捕集效率为 99%,已知清洁滤布阻力系数 ξ=6×107/m,烟气 粘度 μ=1.84×10-5 Pa·s,要求滤袋压力损失不超过 1300Pa,集尘层的平 均阻力系数 α=8×108m/kg,试确定清灰周期和清灰后的压力损失。 解:(1)过滤速度: μ f=Q/60A =3600/(60 ×1000) =0.06m/min 清洁滤袋的压力损失:△ Po=ξoμuf =6 ×107×1.84×10-5×0.06 =66.24Pa ∴ △Pd=1300-6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教案 学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 任爱玲 赵文霞 授课专业: 环 境 工 程 课程学分: 4学分 课程总学时: 60学时 课程周学时: 4学时 2004年 8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进程 周 次 课 次 章 节 计划 学时 教学手段 教学环境 4 5 6~ 7 8~ 9 9 10 11 11~ 12 13~ 14 14~ 15 16 17 17~ 18 2 2 5 2 1 2 2 3 3 3 2 1 3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 染 第三章 污染气象学基 础知识 第四章 除尘技术基础 第五章 机械式除尘器 第六章 湿式除尘器 第七章 袋式除尘器 第八章 电除尘器 第九章 吸收法净化气 态污染物 第十章 吸附法净化气 态污染物 第十一章 气态污染物 的催化净化 第十二章 气态污染物 的其它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结合我国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新要求,以及大气污染控制领域推出的新技术和新标准,介绍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经典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当前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与现有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充实了VOCs污染控制内容,增加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H2S排放与控制、移动源废气污染控制、室内空气质量与控制等章节。本书由15章组成,包括概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机械力除尘器、电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气态化合物控制技术基础、VOCs污染控制技术、含硫气态污染物控制、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移动源废气污染控制、气体收集输送系统的设计、污染物扩散和排气筒设计、室内空气质量与控制。每章附有例题和课后习题,方便读者使用。
该书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修订内容包括:大气扩散模式及应用、氮氧化物的控制技术、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颗粒物性质及测量技术,精简了除尘部分的内容,改写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一章。
该书由郝吉明、马广大和王书肖担任主编,参与该书修订的有:清华大学郝吉明(第二、六、九、十章)、王书肖(第七、八章)、傅立新(第十一章)、贺克斌(第十二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广大与黄学敏(第一、三、四章)、马广大(第五章)、张承中(第十三章)。该书在修订过程中收到清华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修订建议。
2010年1月15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策划编辑 |
责任编辑 |
封面设计 |
责任绘图 |
版式设计 |
责任校对 |
责任印制 |
---|---|---|---|---|---|---|
陈文 |
谭燕 |
于文燕 |
杜晓丹 |
余杨 |
王效珍 |
毛斯璐 |
绪论1
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
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学习方法1
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成绩的评定3
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规则4
五、学生实验守则5
六、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5
第一章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术6
一、实验室常用仪器6
二、实验基本操作及其过程10
三、实验结果的处理和表达21
四、实验误差及其处理22
五、实验室安全知识28
六、Flash实验教程的概念、功能、使用和意义等基础介绍31
七、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教程32
第二章性能测试实验33
实验一系统的压力和真空度的测定33
实验二烟气参数(温度、压力、含湿量、密度、流速及流量)的测定36
实验三轴流风机性能测试实验40
实验四文丘里及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的测定42
实验五虚拟仿真实验——填料塔净化二氧化硫性能实验46
第三章固态污染物控制实验51
实验六区域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51
实验七大气环境中悬浮颗粒物PM10和PM25的检测实验53
实验八粉尘样品的分取及安息角的测定55
实验九烟气含尘浓度的测定57
实验十粉尘真密度的测定(真空法)60
实验十一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62
实验十二移液管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65
实验十三冲击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70
实验十四粉尘比电阻的测定75
实验十五旋风除尘器性能的测定77
实验十六袋式除尘器性能的测定81
实验十七湿式文丘里除尘器性能的测定85
实验十八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测定90
实验十九电除尘器伏安特性测定93
实验二十交通源颗粒物排放因子的测定95
第四章气态污染物控制实验98
实验二十一奥氏气体分析仪测定烟气组分(CO2、CO、O2、N2)98
实验二十二填料塔反应器回收烟气中CO2101
实验二十三膜吸收法捕集烟气中CO2104
实验二十四湿壁柱吸收空气中CO2109
实验二十五鼓泡反应器吸收空气中CO2112
实验二十六大气环境中SO2浓度的测定116
实验二十七大气环境中氮氧化物浓度的测定119
实验二十八烟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物的净化122
实验二十九吸收法净化烟气中氮氧化物126
实验三十吸附法净化气体中的氮氧化物131
实验三十一活性炭吸附含苯有机废气135
实验三十二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冷凝法)138
实验三十三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冷凝吸收组合法)141
实验三十四还原法处理烟气中氮氧化物143
实验三十五催化燃烧法净化废气中有机污染物146
实验三十六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149
实验三十七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152
实验三十八空气中污染物苯系物含量的测定154
实验三十九空气中污染物氨含量的测定157
实验四十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检测159
实验四十一餐饮业烟气油烟净化器性能测定162
实验四十二湿法烟气脱硫(氧化镁法)166
实验四十三生物质型煤成型实验169
实验四十四生物质型煤燃烧过程脱硫实验172
实验四十五催化转化法去除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176
实验四十六光催化氧化法净化VOCs179
实验四十七生物洗涤降解法净化VOCs183
实验四十八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脱除烟气中SO2和NOx187
实验四十九室内空气总VOCs的快速测定实验190
实验五十等离子体法净化室内空气实验192
实验五十一膜基冷凝法捕集低浓度VOCs实验194
实验五十二膜法净化恶臭气体实验197
实验五十三膜吸收法净化烟气中NO2实验200
实验五十四膜基离子液体捕集烟气中SO2实验201
实验五十五烟气中硫氮氧化物协同净化实验203
实验五十六吸收与吸附联合法净化实验206
附录209
参考文献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