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鞘石斛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坝王岭)、广西西南至西北部(凌云、乐业、凤山、靖西、德保、那坡)、贵州南部至西南部(兴义、罗甸、平塘、安龙、关岭、惠水)、云南东南部至西北部(屏边、砚山、建水、勐海、凤庆、沧源、澜沧、耿马、镇康、腾冲、贡山、丽江、维西、德钦等地)。
叠鞘石斛一般生于海拔600-2500米的山地疏林中树干上。
叠鞘石斛茎纤细,圆柱形,通常长25-35厘米,粗4毫米以上,不分枝,具多数节;节间长2.5-4厘米,干后淡黄色或黄褐色。叶革质,线形或狭长圆形,长8-10厘米,宽1.8-4.5厘米,先端钝并且微凹或有时近锐尖而一侧稍钩转,基部具鞘;叶鞘紧抱于茎。
总状花序侧生于去年生落了叶的茎上端,花序长5-14厘米,通常1-2朵花,有时3朵;花序柄近直立,长0.5厘米,基部套迭3-4枚鞘;鞘纸质,浅白色,杯状或筒状,基部的较短,向上逐渐变长,长5-20毫米;花苞片膜质,浅白色,舟状,长1.8-3厘米,宽约5毫米,先端钝;花梗和子房长约3厘米;花橘黄色,开展;中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2.3-2.5厘米,宽1.1-1.4厘米,先端钝,全缘,具5条脉;侧萼片长圆形,等长于中萼片而稍较狭,先端钝,基部稍歪斜,具5条脉;萼囊圆锥形,长约6毫米;花瓣椭圆形或宽椭圆状倒卵形,长2.4-2.6厘米,宽1.4-1.7厘米,先端钝,全缘,具3条脉,侧边的主脉具分枝;唇瓣近圆形,长2.5厘米,宽约2.2厘米,唇瓣上面具一个大的紫色斑块,基部具长约3毫米的爪并且其内面有时具数条红色条纹,中部以下两侧围抱蕊柱,上面密布绒毛,边缘具不整齐的细齿,唇盘无任何斑块;蕊柱长约4毫米,具长约3毫米的蕊柱足;药帽狭圆锥形,长约4毫米,光滑,前端近截形。
铁皮石斛分布于安徽西南部(大别山)、浙江东部(鄞县、天台、仙居)、福建西部(宁化)、广西西北部(天峨)、四川、云南东南部(石屏、文山、麻栗坡、西畴)等地
养殖办法; 一.容器选择口径大一点底部或周围有孔的花盆,要求透气性好,沥水性好。 二.基质下层用较粗大石块或砖头垫底,方便沥水透气,中层用较小石子或碎砖头,尽量选取吸水性较好材质,如陶粒、兰石、碎...
识别方法:一看颜色黄金,比较细,为假。二尝一粒,铜皮石斛胶质非常少,像干稻草一样的口感,为假。这种比较好区别 2、外地铁皮冒充霍山铁皮,识别方法一看,看它工艺,外地石斛工艺中间...
人工繁育研究史
1989年,刘骅等采用中国四川省夹江县叠鞘石斛种子为试验材料,开始对叠鞘石斛的种子萌发和试管苗形成进行研究,在添加NAA、香蕉、马铃薯、荸荠等提取物的MS、1/2MS、N6培养基上进行种子萌发和试管苗生长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中叠鞘石斛种子萌发效率最高,试管苗生长茁壮,N6培养基萌发率最低。附加马铃薯提取物的培养基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附加20%香蕉能促进试管苗的生长发育,附加荸荠提取物的培养基抑制种子的萌发,对小苗的生长也产生不良影响。为寻找叠鞘石斛快繁育苗的有效途径,付开聪等对叠鞘石斛组织培养和野生自然栖息诱导的高位腋芽萌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组织培养中,改良1/2MS培养基对原球茎形成效果最好,调整不同浓度的N、P、K及外源激素对诱导叠鞘石斛原球茎的增殖、生根、壮苗效果极为明显;外源激素对诱导叠鞘石斛高位腋芽萌发效果不明显,高位芽与植株生理年龄和营养有关;该研究认为,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和腋芽繁殖2种途径育苗量大、周期短、种苗生长快、成活率高,是人工种植叠鞘石斛快繁育苗的有效途径。2009年,关萍等选用带侧芽的野生叠鞘石斛茎作为外植体,于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用于研究叠鞘石斛的快速繁殖及离体开花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附加6-AB(1.0毫克/升)、NAA(0.5毫克/升)的MS培养基对侧芽的诱导效果最佳;附加6-AB(2.0毫克/升)、NAA(0.4毫克/升)的MS培养基最适合丛生芽的增殖;在附加6-BA(2.0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中培养无菌苗,少数植株被诱导开花。
人工栽培研究史
20世纪80年代,张明等开始用无土栽培技术对石斛的栽培方法和环境生理做了多项研究。杨启焕等通过比较种植于人造石梯、石穴和石坎、自然岩石上叠鞘石斛的分蘖数、株高,认为人造石梯、石穴和石坎上的叠鞘石斛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状况都优于自然岩石,其中人造石梯栽培的叠鞘石斛成活率和萌孽新株数最高。为寻求适合于叠鞘石斛产业化发展的栽培模式,探索叠鞘石斛栽培的新模式,邓济承等通过比较轻简盆栽、改良地栽和传统贴石栽培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叠鞘石斛生长动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认为不同栽培模式对叠鞘石斛生长动态的影响不明显,但农艺性状和产量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不同栽培模式下叠鞘石斛品质表现差异不大,均达到了中国四川省中药材标准,其中轻简盆栽和改良地栽2种栽培模式年均产量高,认为轻简盆栽和改良地栽是适合产业化发展的叠鞘石斛栽培模式。
叠鞘石斛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但是其种子细如粉尘,每粒重约0.3-0.4微克,由于缺乏胚乳组织,需与真菌共生才能萌发,自然条件下发芽率一般不超过5%,对生长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
药用:叠鞘石斛栽培品的新鲜干燥茎可药用,具有抗肿瘤、降血压、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在中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收载于2010年版《四川省中药材标准》和2015年版《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为中国西南地区主流的药用石斛品种;《中药大辞典》于“石斛”的【原植物】项下收录了叠鞘石斛。
观赏:叠鞘石斛观赏价值较高,且是石斛兰的杂交亲本和重要的贸易对象。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记载:“金兰即石斛之一种,花如兰而瓣肥短,色金黄有光灼,灼开足则扁阔口哆中露红纹尤艳。”,经考证即为叠鞘石斛。
叠鞘石斛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2100433B
夹江叠鞘石斛样方测产记录表 时间 2013.12.11 地点: 夹江歇马新林 2 组 面积 :2X2=4m2 编 号 行 窝 距 (cm) 丛数 平均丛高 (cm) 总 茎 数 丛 均 茎数 产 量 ( g) 烘干 亩产量 (kg) 温度 时间 重量 鲜品 干品 1 2 3 4 5 样方内测产原始记录表 样方编号: 丛编号 每丛高( cm) 每丛茎数(支) 丛鲜重 (g) 备注 冠幅( cm)1 年生 2 年生 合计 1 42 52 40 92 95 50~40 2 48 27 20 47 65 40~20 3 52 48 51 99 195 70~45 4 49 57 43 100 135 50~48 5 55 65 45 110 175 50~50 6 46 32 27 59 75 65~40 7 63 52 41 93 150 45~30 8 67 80 6
目的:建立流苏石斛精制饮片中的石斛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C18(20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三氟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 L/min,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石斛酚进样量在0.4~4.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99.65%,RSD为1.87%。结论:所建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流苏石斛精制饮片中石斛酚的含量测定。
1、名称:夹江叠鞘石斛
夹江是地名,石斛又称黄草、栽秧花,之所以称为叠鞘石斛是由于这种石斛叶鞘层层堆叠。夹江叠鞘石斛是指在夹江地域范围内种植培育的一种兰科植物。
2、类别:中药材
3、地域范围:乐山市夹江县现辖行政区域(含乡镇)。
夹江叠鞘石斛多种植于夹江县歇马、麻柳、华头等乡镇。在青衣江的沿途浇灌下,该地区每年降雨量充沛,土壤湿润,为叠鞘石斛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野生叠鞘石斛多生长在大树树杈和阴暗潮湿的地表岩石上,而在歇马等乡镇,山区树木繁殖茂盛,多年来形成了成片山林,为夹江叠鞘石斛提供着众多天然的附生环境,常年的落叶堆积形成了营养丰富的腐殖质层,更是为石斛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生长条件。
与此同时,夹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6℃,加之全年307天的无霜期为夹江叠鞘石斛的生长保驾护航,避免了草本植物在极端天气下难以存活的现实状况。
近些年来,随着夹江县政府不断出台对石斛资源的保护政策,夹江叠鞘石斛的繁殖栽培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夹江县政府的努力牵头下,一批批专家来到夹江对石斛进行研究,其中省农业厅张红非处长,四川农业大学叶萌教授,乐山农科院赵鑫院长等专家都对夹江叠鞘石斛的种植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奠定了夹江叠鞘石斛的优良品质。
夹江叠鞘石斛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夹江县歇马乡、麻柳乡、华头镇共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种源
叠(迭)鞘石斛。
二、立地条件
野生或仿野生环境状态,模仿野生环境状态选择距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外,降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生态环境良好的生产区域,海拔400米至1300米米,选择沙质岩石、石壁或乱石之处栽培,土壤pH值7.0至9.0,有机质含量≥1.0%。
三、栽培管理
1.繁殖方法:选取3年生生长健壮的植株,用分株繁殖和高芽繁殖法进行繁殖。
2.栽培方法:主要选用贴石栽培法。
3.种植规格:合理密植,每亩400丛以下。
4.灌溉和排水:
(1)灌溉:夏秋高温期,应在早晨和傍晚时喷灌,春冬时,应在温度稍高的中午前后喷灌,以种植基质适当湿润与润透为度。
(2)排水:经常清理排水沟,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5.除草:每年5至8月份进行人工除草,除草次数不少于3次。
6.施肥:石斛栽培成活后,一年内可追肥2次。早春施肥一般在2至3月份;早秋施肥在9至10月份进行,以腐熟的农家肥上清液或多元复合肥溶液1.5万千克/公顷。施肥水时间在清晨露水干后进行。
7.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每年秋季至来年春季可采收,11月至12月为最佳采收期。采收方式包括采旧留新和全草采收。采用采旧留新方式的应采收18个月以上生长期的植株地上部分。
2.初加工:鲜用者除去根及泥沙;干用者采收后,除去杂质,用开水略烫或烘软,再边搓边烘晒,至叶稍搓净,65℃以下干燥至含水量≤12%;也可将将干燥茎扭曲成螺旋形或弹簧形成枫斗;还可将干燥茎切成段(节)。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品:本品茎呈圆柱形,长约20厘米至60厘米,直径0.5厘米至1.5厘米。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沟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2)干品:本品茎呈细长圆柱形,不分枝,上下近等粗,上部通常略弯曲,长约20厘米至45厘米,直径0.2厘米至1.2厘米,节间长1.5厘米至5.5厘米,表面黄绿色,具光泽,光滑或有纵沟纹;节明显,稍膨大,色较深。质坚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褐色,有短纤维状维管束外露。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3)枫斗:本品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3至6个旋纹,茎拉直后长5厘米至10厘米,直径0.2厘米至1.2厘米。表面黄绿色,具光泽,光滑或有纵沟纹;节明显,稍膨大,色较深。质坚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褐色,有短纤维状维管束外露。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4)饮片:本品圆柱形,长约5至15毫米,直径0.2至1.2厘米,表面黄绿色,具光泽,光滑或有纵沟纹;节明显,稍膨大,色较深。质坚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褐色,有短纤维状维管束外露。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2.理化指标:鲜品水分≤85.0%,干品、枫斗和饮片水分≤12.0%;总灰分≤4.0%,浸出物≥10.0%(50%乙醇为溶剂),多糖含量≥8.0%(以葡萄糖计)。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夹江叠鞘石斛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夹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夹江叠鞘石斛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