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 评价因子 | 颗粒物、有害气体、有害元素等 |
---|---|---|---|
检测方法 | 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等 | 监测时间 | 每次连续采样5~7天 |
现状评价方法 | 环境质量指数法 | 目 的 | 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是取得大气环境现状质量状况的主要手段。因此,它是大气环境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进行现状监测前,首先要确定监测项目和监测范围。
监测项目一般根据本地区污染源调查结果情况来确定,对已筛选出来的评价因子,一般应列为监测项目。
监测范围取决于污染源所能明显影响到的空间尺度,一般为事先确定的研究区和某些关心点。为了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得到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浓度分布,大气监测点布置一定要恰当。
常见的监测布点方法有: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等。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采样布点时,同时还要考虑人力、物力和监测条件等因素,采样点的数量要确定适当。
监测时间原则上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进行,如不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至少春、夏、秋、冬各一次,每次连续采样5~7天,每天采样4~6次。
目前,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时常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所谓环境质量指数就是将各种污染物的监测浓度值与它们各自的环境质量标准相比,并进行综合运算。它是一个无量纲的“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常用两种形式表示,一种是反映单一污染物影响的“分指数”,另一种是反映多种污染物共同影响的“综合指数”。
分指数是环境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Ci与该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允许浓度(评价标准) Si的比值:
Si为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的值越大,表示 i 因子对环境质量影响越大;当分指数为1 时,单因子的环境质量达到评价标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仅进行了一期监测,又没有直接可用的例行监测资料,不能轻易以这几天的监测值代表整个评价区不同时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因为正如前面已多次分析过的,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气象条件差别大,污染源也在变化,致使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差别很大。
在参与评价因子数大于1时,就要用多冈子环境质量指数来表述环境质量状况。
分级评价法,是我国环境质量评价专业委员会提出的方法。该方法将大气质量划分为五级: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相当于保护大多数人的健康和城市一般植物需要达到的水平;第四级、第五级相当于污染和重污染水平。2100433B
评价因子是指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时所采用的对表征环境质量有代表性的主要污染因子。评价因子选择正确与否,关系到评价结论的可靠程度。
评价因子主要通过污染源评价来获取。它一般选择那些能反映大气质量状况和在大气环境中起主要作用的因子,如排放量大、浓度高、毒性强、经济损失大的污染物。目前,我国大气环境评价中常见的评价因子有:
(1)颗粒物:可吸人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
(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氟化物等;
(3)有害元素:重金属(如铅、汞等);
(4)有机物:苯并(a)芘。
在具体进行大气环境现状评价时,可从上述因子中选择几项,同时可根据具体评价对象加以补充。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污染物浓度、环境人口的密集度、工业发展水平、重要动植物分布、河流水源...
气候方面:美国东海岸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西海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中国是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方面:美国东西两面临海,呈南北纵列状分布,而中国只有东部和南部临海,地形为西高东低,...
一、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
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 地理位置 偃师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洛阳盆地东隅,行政区划隶属洛阳市, 介于东经 112°26′~113°00′和北纬 34°27′~34°50′之间。偃师市东邻巩义市, 西连洛阳市洛龙区和孟津县,南依嵩山与登封、伊川接壤,北隔黄河同 孟州市相望,全市东西长约 44km, 南北宽约 34km,总面积 668.58km2。 本项目位于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北园内,厂址西侧紧邻杜甫大道,南 侧、东侧紧邻集聚区规划道路,北距连霍高速偃师出口 2.1km。地理位置 详见附图 1。 3.1.2 地形地貌 偃师境内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大体可分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类型, 其中平原面积占 31.4%,丘陵占 51.9%,山区占 16.7%。北部为邙山丘陵, 面积约 22.97万亩,中部是伊洛河冲积平原,面积约 44.42万亩,南部为万 安山低山丘陵和山前洪
关 于 大 气 污 染 和 保 护 姓名:牛子禄 指导教师:姜 洋 班级:自动化 16-2(四) 2017年 12月 30 日 摘 要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 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 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张和程度上恶 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回 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 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伟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 百孔,不堪重负。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污染源 治理途径 目 录 一、引 言 二、正 文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 (三)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 (四)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三、结 语 四、致 谢 引 言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 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
大气环境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它包括大气环境的监测技术、理论和模式研究以及应用,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大气环境状态及其演化规律
二、大气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三、大气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
四、大气坏境评价和管理
五、大气环境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
第1章 大气污染特点及控制对策 1.1 大气污染 1.2 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概况及特点 1.3 我国大气污染概况及特点 1.4 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控制的经验及趋势 1.5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对策及战略 第2章 大气环境法律法规
2.1 大气环境法律法规 2.2 环境标准 第3章 大气环境管理概论 3.1 大气环境管理 3.2 我国大气环境管理历程 3.3 大气环境管理措施 3
2100433B
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基础,而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全球性的环境恶化要求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要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大气环境,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书在阐述大气环境特点及控制对策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大气环境法规、大气环境管理,能源与环境、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转化等几方面的内容;最后介绍了大气污染控制常用基础数据及其计算方法, 让人们较全面地了解大气环境及污染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实用价值。本书适于从事大气环境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的专业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广大关心、支技大气环境事业的公众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