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 外文名 |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utheast University |
---|---|---|---|
简 称 | 东大建筑学院(SEU ARCH) | 办学性质 | 主干院系 |
校 训 | 止于至善 | 知名校友 | 王澍,张永和,张桂平 |
现任校长 | 张广军 | 所属地区 | 江苏南京 |
现任院长 | 张彤 | 学院地址 | 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
全职院士 | 4人 |
(1)历史传统悠久,学科底蕴丰厚;学科团队实力雄厚,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建筑学科和建筑教育基地,在老、中、青几代人的共同奋斗下,学科人才辈出,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教学成果。一批中青年知名学者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建筑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并产生全国性的学术影响。
(2)传统优势继续保持,学科方向不断拓展,研究成绩斐然
依托学科传统优势,关注国际学科发展前沿,致力于跟踪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结合科技部重大(点)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青项目及省部科技攻关等,显著拓展了学科领域,为本学科研究依托国家重大社会需求和建筑科技的发展进步做出重大成绩,学科整体实力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3)参与国家和省市地方政府重大科技攻关和规划设计项目并取得显著成绩
以项目建设带动学科建设,推进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完成一系列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和各级政府委托的研究和工程规划设计和咨询项目,获奖等级和数量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
(1)本科生
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学、建筑遗产保护。
(2)研究生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美术学、景观学、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
东南大学拥有国内一流的学科实力和水平。2001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历史与理论双双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并列全国第一,占全国同类学科的三分之一),2007年评为建筑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国仅有的四校之一)。2008年,建筑学在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三(并列),2012年,建筑学在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二。
2011年,学院获得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构建了“地域性建筑创作和城市设计”、“城镇建筑遗产保护”、“冬冷夏热地区建筑技术集成”和“数字技术应用”等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实力在全国都是一流。在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建筑学名列全国第二 ,城乡规划学名列全国第三 ,风景园林学名列全国第二 。
本学科所在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历届主任挂靠单位,一直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
学科由建筑学院、建筑研究所、建筑历史遗产保护研究院、CAAD专业实验室、SEU-UNESCO GIS中心等构成,并与校城市规划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形成产学研一体体制。80年来,建筑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了近3000名高级建筑人才,其中校友中有院士11人,毕业生中有院士9人 ,建筑工程设计大师10名。
学院拥有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东南大学合作的GIS中心和VR实验室,建筑学院与瑞典皇家工学院合作的生态建筑研究中心以及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国家专业实验室。拥有大型建筑环境舱动态研究平台、建筑遗产信息采集实验平台、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平台、建筑遗产关键材料性能退化研究平台等四个开放实验平台。
东南大学建筑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历史与理论”双双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均为所在二级学科排名第一),2007年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国仅4所大学拥有)。
学科构成了“地域性建筑创作和城市设计”、“冬冷夏热地区建筑技术集成”、“数字技术应用”三大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学科态势。
东南大学和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实力强的是同济,宿舍环境好一点的是东南,你如何选择?我选择同济。
中国一流研究生院校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浙江大学研究生院,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考东大研究生?东大建筑学可是学院王牌专业。在全国人才济济,院士一抓一大把。
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1927年)→国立南京大学建筑系(1949年)→南京大学建筑系(1950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52年)→东南大学建筑系(1988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3年至今)。
2005年以来,学科梯队主要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10项。主持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点)项目1项,参加4项。建筑设计获得国家优秀设计银奖2项,铜奖1项,部省优秀规划和建筑设计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2人获得中国建筑教育奖,2人获得中国建筑教育奖特别奖;此外学院教师还获得中国建筑创作奖、青年建筑师奖、优秀图书奖、国内外建筑规划设计竞赛奖。在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主持数量上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
2005-2007年间,出版专著、教材及译著54部,在该学科最高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4篇,在其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2篇。
2014年,汤晓骏、张涵昱11名学生获得HUA·青年设计师国际交流基金奖项。
2019年9月,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9月26日,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杨廷宝: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建筑四杰”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刘敦桢: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建筑四杰”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童寯(拼音:Jùn):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建筑四杰”之一。
戴念慈: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齐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首届中国建筑界的最高奖“梁思成建筑奖”得主(名列榜首),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期、二期总设计师 。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0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创建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建立了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
戴复东: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东南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
钟训正: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获第三届“梁思成建筑奖”。
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当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 。
孟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当选) ,1982届本科、1985届硕士、1990届博士,曾任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2012年获“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称号,2012年获第六届梁思成建筑提名奖。
常青: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1990届博士,同济大学教授,2009年当选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Hon . FAIA)。
段进: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当选),1992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城乡规划学科学术带头人、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陈其宽:1952年任教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美术史学家吴讷孙赞誉陈其宽为“三百年来第一人”。
张永和:1977级本科,2005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成为首位执掌美国建筑研究重镇的华裔人士。 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国评委第一人。
张开济:2000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张永和的父亲。
王澍(拼音:shù):1985届本科、1988届硕士(导师:齐康院士),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2012年世界建筑领域最高奖——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2013年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全世界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名单。
张桂平: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
鲍家声:1959年毕业,1985-1992年任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建筑系主任,在此期间与厦门大学合作,共同创办了厦门大学建筑系(今改建筑学院);2000年创办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今南京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任所长,现为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名誉院长;获2012年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
张雷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
罗德启 :196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黄锡璆(拼音:qiú):1964年毕业,2012年荣获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
范悦:1988年毕业,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 2100433B
屡开先河,积淀丰厚影响深远。作为中国最早的高等建筑教育院校,1950 年代首开新中国自主编写专业教材之先河,迄今已出版数十部开创性教材。先后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教育部精品教材”等荣誉,认可度高、影响力广,如《中国建筑史》已发行七版/58印次/76.6 万册,使用校 213 所。传承创新,课改并进教研融合。近年来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及学科发展前沿,高阶、创新推进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材修订,同时涌现出《城市设计》等一批引领专业方向的“新经典”。有 8 部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规教材,近 30 部入选“十三五”省部级重点及规划教材。领军担当,持续领航专业教育。自 1961 年首届“建筑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到 2020 年“高校土建类建筑学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专家委员会”,持续承担主任单位职责,引领我国建筑学(类)专业教材与资源库建设;1989 年起担当教育部全国高校建筑类教指委主任单位,领衔制定全国性的专业教育战略指引和政策规范。
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刘敦桢和童寯教授长期在系任教。齐康、钟训正、程泰宁、王建国院士 为代表的第二代及第三代中青年教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创作设计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建筑,获国家金质奖2项、银质奖3项、铜质奖3项; 部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0余项, 其它省部级奖60余项。1990年以来, 本学科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一直居国内同类学科领先地位。
学院拥有4名 院士 ,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名博士生导师。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人入选省人才培养计划。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17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4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2%,超过70%的教师有国外攻读学位、学习进修和科研合作的经历。学科已形成一支以院士等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视野前瞻,团结和谐、勇于开拓的学科队伍。
一批中青年学者逐渐在城市设计、空间发展理论、城市建筑一体化、历史街区保护GIS技术等专业方向崭露头角、形成特色并产生全国性影响。这些青年学者(8人)均独立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3人承担过两项以上的基金项目研究,其获准数量、研究水平和得奖数量均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
科学研究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域建筑学和城镇建筑规划设计,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高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城镇共建形态转型理论及相关技术,数字技术在城镇建筑学中的应用,中外建筑理论和遗产保护,小城镇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理论及相关技术等。
学科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1门江苏省精品课程(城市规划),承担教育部理工类教学改革课题1项(获准年度全国仅11项)。近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院同学作品获2011 年国际建协(UIA) 国际学生设计竞赛大奖金银和优秀奖各1项。
学院在校的本科生849人,硕士研究生541人,博士研究生178人,连续三年开设海外班。近5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篇,省级优秀博士和硕士论文多篇;先后选派70余名博士生出国深造和联合培养,60余名学院毕业生到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瑞士苏黎世高工、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名校深造。比如:2013年学院有5名本科生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攻读建筑学硕士,另有几名学生被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建筑联盟学院等国际一流大学录取。
学院在历届全国大学生建筑学设计竞赛和作业评比中成绩均获名列前茅。主办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国际会议6次,与美、英、法、日、瑞士、瑞典、荷、德、奥、韩、澳、新加坡等国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与UNESCO等国际组织一直保持经常性联系,同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展开了系列国际联合教学并互认学分,开展多项重要的国际和国内科研合作项目。
葛明对自己的定位是,首先做一名好的教师,其次再做一名好的建筑师。这是因为在中国建筑问题的诸多可能性中,他认为,设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现实的方式,而对于设计教育的问题,如果高校中的设计老师能够相对自救的话,或许还有些办法……
------------- ------------- 第二章 结构上的作用 作用:引起结构内力和变形的一切原因 直接作用:荷载 间接作用:不是直接以力出现,但是对结构产生内力 作用效应:作用在结构上产生的内力和变形等反应 由直接作用 (荷载 )引起的效应称为荷载效应 作用的分类 时间:永久 /可变 /偶然 位置:固定 /可动 反映:静态 /动态 永久荷载的代表值 :标准值:取分布的平均值,保证率 50% 可变荷载的代表值 :标准值 /准永久值 /组合值 材料强度的代表值:标准值 结构的抗力 定义:抵抗作用效应的能力 抗力不定性主要因素:材料性能 /几何参数 /计算模式 结构的功能 安全性 /适用性 /耐久性 分项系数 荷载标准值 *分项系数 =荷载效应 分项系数:恒载 1.2 活载 1.4 材料 /分项系数 =材料强度 第三章 屈服强度 :设计时钢材允许达到的最大应力 极限强度:
本书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80周年院庆系列丛书”之一。东南大学的联合教学已进行了四、五个年头,本书辑录了东南大学这几年来的联合教学的过程,联合教学作为对外交流、和国际接轨的一种手段、一种方式,它的目标应是提高我们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设计观念。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2年级设计教学研究:空间的操作(1927-2007)》 是为了纪念东南大学建筑学院80周年院庆献礼。本书首次较为详尽与系统地回顾总结了近20年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本科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与研究的成果。本书最后用近20年来不同阶段的学生作业展示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二年级的教学成果,体现了本科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从传统教学到理性化教案的发展变化过程。本书作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教学研究的一次系统的总结,有助于其他建筑院校更好地开展建筑设计教学工作。无论对于建筑学专业的教师,还是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处于建筑设计入门阶段的初学者,本书均是一本珍贵的读物。 {zzjj}
作 者: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编
出 版 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29187
出版时间:2011-09-01
版 次:1
页 数:237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