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破坏效应是工程地质学术语,可分为破裂效应和地基效应两种基本类型。前者指的是强震导致地面出现地能断层和地裂缝。从而引起跨越破裂带及其附近的建筑物变形或破坏。后者指的是地震软土震陷、砂土液化及淤泥塑流变形等。从而导致地基失效。这两种地面破坏效应对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饱水砂土因地震而受到强烈振动.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丧失强度。致使地基失效的现象,称为砂土液化或振动液化。这种现象在一些饱水粉土中也会发生。砂土液化的机理是:在地震过程中。较疏松的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引起的剪切力反复作用下.砂粒问相互位置产生调整。而使砂土趋于密实。砂土要变密实就势必排水.但在急剧变化的周期性地震力作用下.伴随砂土孔除度减小而透水性变弱,因而排水愈来愈不通畅。应排除的水来不及排走。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于是就产生了剩余孔隙水压力(或超孔陈水压力)。2100433B
破坏水泥地面的器械有:电镐、风镐、电锤。 风镐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利用冲击作用破碎坚硬物体的手持施工机具。是一种手持机具,因此要求结构紧凑,携用轻便。 手持的风动工具,用压缩空气推动活塞往复运动,...
木地板遭受到破坏确实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好好的木木地板就这么被刮花了业主也一定很心疼,不过你也不用担心,解决这个有妙招哦~~ 第一,漆面修复都是使用厂家专用的修复漆或凝胶等产品,既能保证修复效果又能保...
你好,拨打4000-166-166远程服务解决
在地面机械施工载荷作用下,露天矿山下伏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不足时,将诱发采空区顶板产生突发性冒落和引起地表塌陷,对采空区上方作业人员和采掘设备构成潜在安全隐患。以安太堡露天煤矿下伏采空区工程为背景,应用FLAC3D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开挖高程下的采空区地表施加机械施工载荷作用下下伏采空区顶板变形破坏效应,提出了房柱式采空区破坏模式和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判定依据。通过对下伏采空区顶板及采空区煤柱损伤破坏区域、应力集中程度和主应力值变化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并通过各监测点位移变化曲线,揭示了机械施工载荷作用下,采空区顶板及采空区煤柱的变形破坏过程和损伤演化特征,确保工程的安全施工。
地震时地震波在岩土体中传播,引起地面运动,使建筑的地基、基础以及上部结构都发生抵动,亦即给建筑物施加了一个附加荷载,即地震力。当地震力达到某一限度时,建筑物即发生破坏。这种由于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称为振动破坏效应。
一次强烈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毁坏、倾倒,主要是地震力的直接作用引起的。建筑物破坏的原因是:承重结构的强度不够和结构刚度或整体性不足。振动破坏效应是最主要的一种地震效应。2100433B
地震导致斜坡岩土体失去稳定,触发各种斜坡变形或破坏,引起斜坡地段的建筑物破坏, 称为斜坡破坏效应。因地震而引发的崩塌、滑坡、溜滑等均属斜坡破环效应。
斜坡破坏效应不但对斜坡上的建筑物造成破坏,有时还会破坏斜坡下方的道路及其他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地震,在约250km的范围内发生了大量的黄土期塌骨坡,死伤18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由于黄土滑坡和窑洞坍场所致。
地面破裂效应是指地震导致岩土体直接出现断裂或地裂,跨越断裂或断裂附近的建筑物及道路、各种管线会因此而发生严重破坏。断裂构造地层切割成各种形状的结构体,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地震裂缝主要表现在地面错动及其他形式的不连线变形,导致建筑场地地基失稳,而使上部结构物被牵动产生无法抵制的错断或开裂。地振动破坏效应是反映地震波直接建筑物破坏的现象,包括建筑物的水平滑动、晃动及共振等造成的的破坏,这是地震效应中的主要震害,约95%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是由强烈地振动直接造成的。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