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
3名词术语
4应用范围和条件
5工作设计
6仪器设备及其性能检查
7野外工作
8资料的整理与处理
9提交成果与成果验收
附录A(标准的附录)全国放射性勘查计量站模型主要参数
附录B(标准的附录)换算系数计算方法
附录C(标准的附录)地面γ能谱测量野外记录表
附录D(标准的附录)地面γ能谱测量异常登记表
附录E(提示的附录)地面γ能谱测量应用依据
附录F(提示的附录)地面γ能谱测量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G(提示的附录)成果报告质量评级标准2100433B
《地面γ能谱测量技术规程(DZ/T 0205-1999)》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版权页:
8.2.2数据处理
地面γ能谱测量结果受岩性及土壤湿度的影响。在野外测量中应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记录,高精度测量中应进行修正。
岩性校正可采用钍归一法。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较多,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8.3图件编制
地面γ能谱测量图件分为基础图件和成果图件两大类,尽可能采用计算机成图。
8.3.1基础图件编制
8.3.1.1剖面平面图
a)作图比例尺一般应与工作比例尺相同。
b)参数曲线的高度不宜超过两条测线距离,对超过部分可采用波折线并加注数值的方法表示。
c)对有意义的异常地段,可缩小或放大参数比例尺专门绘制,对其范围在图框中加框标明。
8.3.1.2平面等值线图
a)平面等值线图的异常下限由公式(10)求出,等值线间距视图面大小及异常幅值等情况而定,一般是等间距的。
b)若各地质单元的背景平均值差异很大时,用公式Xi-C0/S0将数据转化,然后编制等值线图。
c)平面等值线图一般用彩色图,其着色要求符合DZ/T 0069-1993。
8.3.2成果图件
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综合分析地面γ能谱测量数据及其他物化探成果,结合地质资料反复推断解释,编制综合成果图。因工作对象和任务不同、研究程度不同,成果图无一固定模式,按项目任务要求而定。一般完成以下几类:
8.3.2.1地质-γ能谱剖面图
a)附地质剖面图;
b)水平比例尺与工作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视参数大小而定,标明剖面方向;
c)标注岩石、土壤采样点位置及编号、元素含量等。
8.3.2.2多参数综合解释成果图
a)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式,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转换、计算,形成新的平面或立体图;
b)根据项目具体任务选择合适的成果表示方式,编制相应的综合解释图。
8.3.2.3有条件时,可用地面放射性测量工作站对测量结果进行人机交互解释,绘制各种图件和图像,其中包括曲面图、色块图、切割剖面图像、彩色相关图像和彩色合成图像。
8.3.2.4按项目要求提交的其他成果图件。
9提交成果与成果验收
9.1提交成果
9.1.1成果报告
9.1.1.1地面γ能谱测量工作结束后,应提交成果报告,由项目承担单位编写。成果报告编写提纲参见附录F。
9.1.1.2地面γ能谱测量成果报告可单独提交,也可作为该区地质工作报告的一部分提交。
9.1.1.3如工作中有专题研究内容,要单独编写报告,作为成果报告的附件一并提交。
9.1.2成果图件
9.1.2.1提交所有基础图件,它们包括:
a)铀、钍、钾元素含量及总道计数率实际材料图。
b)铀、钍、钾元素含量及总道计数率剖面平面图。
c)铀、钍、钾元素含量及总道计数率平面等值线图。
d)铀钍、铀钾和钍钾比值平面等值线图。
9.1.2.2提交的成果图件有:
a)地质-γ能谱测量剖面图。
b)按项目具体任务编制的综合解释成果图。
9.1.3资料
9.1.3.1找矿远景区(片、段)有关资料
根据找矿远景区(片、段)规模、成矿条件、异常明显程度分级。远景区资料包括:
a)主要异常登记表(参见附录D);
b)异常点(带)检查评价资料;
c)工程验证资料。
9.1.3.2原始资料
a)仪器检定合格证书。
b)岩石、土壤样品钾、铀、钍元素含量及其他目标元素含量分析结果。
c)仪器准确度、稳定性检查原始数据及散点图。
d)测区放射性本底实测数据。
e)野外记录本(附磁盘,数据用ASC I码表示)。
f)其他。
可以一样可以不一样,有时投标文件会比招标文件多,但内容必须都是招标文件要求提供的内容。
邮箱呢
应用软件那里可以下载
前言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
3名词术语
4应用范围和条件
5工作设计
6仪器设备及其性能检查
7野外工作
8资料的整理与处理
9提交成果与成果验收
附录A(标准的附录)全国放射性勘查计量站模型主要参数
附录B(标准的附录)换算系数计算方法
附录C(标准的附录)地面γ能谱测量野外记录表
附录D(标准的附录)地面γ能谱测量异常登记表
附录E(提示的附录)地面γ能谱测量应用依据
附录F(提示的附录)地面γ能谱测量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G(提示的附录)成果报告质量评级标准
《地面γ能谱测量技术规程(DZ/T 0205-1999)》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GPS RTK测量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PS RTK Surveys 1 总则 1.1 为了 GPS RTK技术在治黄测绘及其它相关领域内推广应用,统一 RTK作业方法、仪器 使用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1.2 本标准参照与引用的标准 1.2.1 《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1.2.2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97); 1.2.3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JTJ/T066-98); 1.2.4 《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 (CH8016-1995)。 1.3 本规程适用于四等平面以下、等外水准控制测量、放样测量、地形测量(包括水下 地形测量)、断面测量,以及当采用 RTK技术辅助水文测验、河道冲淤监测时亦可参照本 规程。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裂变中子能谱测量原理和方法
经慢化后的裂变中子谱的测量方法有核反应法(包括
ϕ
式中:σ(E)为
Y(E)=
式中,
地面控制测量,分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两部分。
释文:重力测量可在陆地,海洋以及空中进行。其中在陆地上进行的重力测量称之为地面重力测量。它是重力测量应用范围最广、用途最多的一种重力测量形式。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