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运行、暂态运行、实时性。
样品测试 技术咨询。 2100433B
可以直接套用,但是主材需要找差,也就是你说的那个文化砖,不论是比定额中的价格高还是底都要找差价的。 投标的时候
五. 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应根据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原则进行配置,二次侧功率因数应根据用户性质测定。根据《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的要求,在最大负荷时,一次侧不应低于0.95。 《城市电...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简介一、PSAPAC简介: 由美国EPRI开发,是一个全面分析电力系统静态和动态性能的软件工具。功能:DYNRED(Dynamic Reduction Program):网络化简与系统...
随着新能源的变革,电力系统的仿真分析需要做到在分析结果上更加准确、运行速度上更加快速、方式上更加灵活。而依照目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先进的计算技术,比如云计算等,势必会成为未来电力系统仿真分析技术发展的重要依据。
数字化变电站文献综述 0前言 由于传统变电站具有功能重复, 缺乏统一化设计, 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的工程设计缺乏规范性要求 (尤其是系统各部分接口的通信规约 )等缺点,鱼待需 要解决,数字化变电站应运而生, 数字化变电站是以变电站一、 二次设备为数字 化对象,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基础, 通过对数字化信息进行标准化, 实现信息 共享和互操作,并以网络数据为基础,实现继电保护、数据管理等功能,满足安 全稳定、建设经济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变电站。 所谓数字化变电站就是使变电站的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 由过去的模拟信息全部转换为数字信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网络和系统。 作为一门新兴技术, 数字化变电站从提出开始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目前已成为 我国电力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相关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数字化 变电站将成为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 1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的意义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仿真。 2100433B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力系统仿真技术与实验》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书共8章分为:电力系统仿真原理和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实验两部分。第1-4章为电力系统仿真原理部分,主要内容有:电力系统仿真基本概念、物理仿真技术、物理仿真实验、电力系统数字仿真技术和各元件数学模型;第5-8章为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实验,主要内容有:电磁暂态仿真实验、机电暂态仿真实验、中长期全过程仿真、机-网接口、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器RTDS、电力系统运行实验等。《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力系统仿真技术与实验》可选作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用书,也可供电力系统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电站仿真系统,是将仿真技术应用于电站所构建的仿真系统,主要用于人员培训。其称呼还有很多,比如电厂仿真系统,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电厂仿真培训系统,电站模拟培训器,电厂模拟培训器,电站仿真机,电厂仿真机,等等。现代电站仿真技术的发展,给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电站机电一体化的普遍应用,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又不断地给电站仿真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电站仿真技术的合理应用与电力安全生产已经密不可分。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由于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需求,开始研制核反应堆和核电站的操作模拟培训器。到20世纪70年代,已建起了相当数量的核电站培训仿真中心,对提高运行人员的操作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最初没有自己的仿真技术,到20世纪80年代初,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开始研制自己的电站模拟培训系统,并于1982年完成了我国第一台电站仿真机的研制。
随着单元发电机组容量越来越大,系统越来越复杂,对它的经济运行、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仿真系统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最佳途径。通过仿真系统可以优化运行过程,可以培训操作人员。电站仿真系统己成为电站建设与运行中必须配套的装备。早期培训用仿真机大都包含对DCS系统的仿真,但往往比较简单,基本都是“黑盒子”模型,与实际系统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主要作用是对机组运行人员的培训。现代的仿真系统,不但可用于对运行人员培训,而且可对热控人员进行DCS组态与培训。
另外,针对新型发电技术,也有相应的仿真机问世,例如循环流化床电站仿真机,超临界机组电站仿真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仿真机、垃圾焚烧电站仿真机,等等。
现代的电站仿真技术,比早期的电站仿真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实践,性能不断趋于完善,涉及的领域和服务功能将更为广泛。
(1)电站仿真最小仿真步长达到10个毫秒,是否实现精度更高的仿真周期,将是一个研究的方向。
(2)由于仿真功能的强大,仿真机已经纳入电力培训领域上岗前的必备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电站仿真系统在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事故分析、经济运行、调节优化等方面的模拟实验上,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3)建模理论和方法,仍然是推动仿真技术进步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它是系统仿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