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湖北省电力公司 | ISBN | 9787508324234 |
---|---|---|---|
页 数 | 282 | 定 价 | 39.00元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4-1 |
内容简介
为适应新形势下电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需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电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技术知识普及,《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织相关技术专家,编写了本书。
本书是《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电力新技术应用(上册)》,共分四篇。
第一篇为新型电力安全自动装置,主要内容有微机型安全自动装置基本知识、电力系统稳定器、远方跳闸装置、按频率自动减负荷装置、电力系统自动解列装置、微机型故障录波器、剩余电流保护、微机防误装置。第二篇为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内容有基于“分布控制”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基本“集中控制”的配网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涵盖的其他内容、配电自动化工程实施中的经验及问题配电自动化的前景。第三篇为热机设备节能降耗新技术,主要内容有国内外能源利用现状与非传统能源的简介、热力发电厂能量平衡的基本知识、热力发电厂锅炉一汽轮机组节能降耗新技术。第四篇为现代通信知识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有信号传输基本知识、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交换技术、IP通信、SDH通信、接入网、电信管理网络、可视会议通信等。
本书既可作为电力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用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和参考书。
2100433B
1.新型模板和脚手架技术; 2.钢结构技术; 3.安装工程应用技术; 4.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5.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6.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7.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技术; 8.建筑防水新...
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显示的要求,大屏幕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对于大屏幕系统来说,显示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CRT显示技术。 采用阴极射线管(CRT)技术的大屏幕投影显示屏,这种技术也是最早采用...
目前,现代社会对于电能的供给,需要依靠着安全、可靠等原则和指标,不断的优化发展方向和技术手段,从局部向整体发展,重点在电力系统信息化和新型技术开发上做文章。本文主要是介绍了电力系统新技术应用现状,结合时代背景,对电力心痛新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
建筑涂料的技术发展与新技术应用 上海大学环境化工学院 张人韬 一 国外近年乳胶涂料技术的主要开发点 1.聚合物乳液合成技术 水乳型建筑涂料的技术发展着重点在于合成树脂乳液的改进 包括乳液粒子设计改进 乳液 粒子结构改进 减少乳化剂或不使用乳化剂 用其它材料改进涂膜性能和使用助剂改进涂料施工 性及使用颜填料改进涂料的耐候性和装饰性等 采用无表面活性剂自乳化技术的特点是 聚合技术使多种不同单体组成聚合物呈层状结构存 在于同一胶粒中 从而达到调节玻璃化温度 保证产品性能的目的 使产品既具有一定的硬度 耐污染性 又便于施工 易于进行 通过定向聚合 辐射聚合 互穿网络聚合等方法产生聚合物 乳液 以改进涂料的性能和增加使用功能 1 合成树脂乳液粒子设计与结构改进 常规乳液粒子为均质结构 为了改进 Tg 与 MFT 之间的关系和涂膜弹性 抗污能力等 可 把乳液粒子设计为梯度渐变型 核壳型 多核壳型 粒
随着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都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实际应用。《电力系统新技术应用》归纳整理了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储能各个环节以及电网分析与控制领域的新技术,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应用情况进行介绍,为读者了解国内外电力系统的新技术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该书可供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控制及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师生和从事电力系统研究工作的人员阅读和参考。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的目的是采用有效的检测手段和分析诊断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为推动电力设备状态监测工作更好的开展,北京市电力公司组织编制了《电力设备状态监测新技术应用案例精选》,将公司正式启动开展状态监测工作以来所发现的缺陷和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全书包括4章,分别是:GIS状态监测应用案例、变压器状态监测应用案例、输电电缆状态监测应用案例、配网设备状态监测应用案例,每章又从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简介、应用案例简介、典型案例详解三个方面展开阐述。附录中收录了《北京市电力公司开关类设备状态监测试验规程》。
本书可供供电企业相关专业的运行、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电力设备的设计人员和制造厂商,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作为学习参考。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的目的是采用有效的检测手段和分析诊断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积极引进、深入学习和推广应用电力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有利于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性运行隐患,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有利于科学地进行检修需求决策,合理安排检修项目、检修时间和检修工期,有效降低检修成本,提高设备可用性;有利于形成符合状态检修要求的管理体制,提高电网检修、运行的基础管理水平;有利于在电力企业中营造科学决策、改革创新的氛围,为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