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榔菊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直立或斜升,颈部覆盖以褐色残叶基。茎单生或稀有不育的匍枝,直立,高10--20厘米,不分枝,绿色,无毛或上部,特别在头状花序下被黄褐色腺毛。基部叶及匍枝上叶具长柄,倒卵状长圆形,长2.5厘米,宽1.5--2厘米,顶端圆形,基部微心形,叶柄细,长3.5-7.5厘米,无翅,下部茎叶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顶端圆形或钝,基部狭成长达2厘米具翅的叶柄,叶柄基部稍扩大,多少膜质,中部及上部茎叶无柄,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4厘米,宽1--2.5厘米,顶端钝或圆形,基部心形抱茎,全缘或稀具不明显细齿,具缘毛,两面无毛或被极疏短毛。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连同舌状花径3-5厘米;总苞半球形或宽钟形,径1.5--2厘米,总苞片2层,绿色,草质, 近等长,外层狭披针形,长10-13毫米,宽1.5一1.8毫米,内层线状披针形,宽1-1.3毫米,全部渐尖,背面被疏或较密白色短毛;舌状花长1.8-2.3厘米,管部长2毫米,无毛;舌片黄色,长16--20毫米,宽1.5-2毫米,具4脉,顶端具3细齿;管状花花冠黄色,长4.5-5毫米,管部长2毫米;檐部钟状,裂片卵形,长约1毫米;花药基部钝; 花柱分枝顶端截形;瘦果圆柱形,长约2毫米,具肋,无毛,全部小花有冠毛,冠毛黄褐色,长3-4毫米,糙毛状。花期7-8月。Rehder和Kobuski(1933)曾将采自甘肃的上述标本定名为DoronicumthibetanumCavill·,据该种的原始记载及云南、四川及西藏产的植物具有较大的头状花序[径5--6(7)厘米];茎、叶及总苞片均被密或较密具横隔的长卷毛,杂有少数具短柄腺毛;瘦果沿肋有疏短毛;冠毛常长于瘦果的3倍,与本种有明显的区别。本种根状茎细;茎单生或有1--2个不育的匍匐枝;茎无毛或仅上部有黄褐色腺毛;头状花序较小(径3-5厘米);总苞片被疏或较密白色短毛,无腺毛;瘦果无毛;冠毛较短,长3---4毫米,与西藏多榔菊D.thibetanumCavill.显然不同。
多榔菊种植技术
品种选用
选用综合性状优良的京农生系列品种。
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良好的沙壤土地种植。土壤过沙或过黏,可以施用厩肥、堆肥、泥炭、腐殖土等改良土壤。秋冬季深翻土地1次,促使土壤风化、有机质分解,降低病虫基数。3月下旬施足基肥,深翻25厘米,精细整地,整平后做高畦,畦宽70-80厘米、高20-25厘米,沟宽30厘米、深40厘米。
5月份在温室内扦插育苗。6月份定植,行距45厘米、株距35厘米,每亩栽3500-3800株。栽植不能过深,以3-4厘米为好。定植后灌1次水。定植后2-3周,植株有5-7张叶片时留3-4张叶摘心,3-4周后侧枝有4-5张叶片时留2-3张叶摘心。采取在畦边拉线绑缚或竖杆绑缚栽培。开花时注意防止雨淋,最好在菊花现蕾时搭建临时棚室防雨避风。温度高、湿度大时适当通风换气。
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2500公斤或饼肥100公斤,深施并与土混匀。5-7月份施腐熟稀 粪水3-5次。第一次在菊花栽后浇施,每次摘心后浇施1次,每次每亩用人粪尿100-150公斤加水浇施,同时每100公斤人粪尿中加入0.3公斤尿素。8月底至9月初菊花孕蕾时,每亩施猪牛粪1000公斤或氮磷钾复合肥25公斤。10月份现蕾时喷施1次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生长前期水分管理以土壤见干见湿为主,随着植株的生长适当控制浇水量,尤其要在花芽分化期尽量控制水分,植株叶片不萎蔫不浇水。植株发生侧芽或见幼蕾时,适当增加浇水量,防止缺水。浇水次数与浇水量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漫灌浇水,以免土壤湿度过大,导致植株窒息死亡。浇水后适时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结。
主要病虫害是叶斑病、霜霉病、锈病和蚜虫、天牛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叶斑病,用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霜霉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锈病。防治菊天牛,在成虫盛发期每亩用天王百树(5.7%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40毫升加适量水喷施。防治蚜虫,在蚜虫发生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或0.65%茴蒿素水剂300-400倍液喷雾。
:多年生草本。总苞片1层,常结合,等长,冠毛有具5-6芒的鳞片;叶对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达100厘米,有铺散分枝,全部茎枝无毛,极少下部有刚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有短翼柄,羽状全裂至不裂,但边缘通常有锯齿,中上部茎叶长椭圆形至宽卵形,基部无柄,圆耳或尖耳状抱茎...
灌木,高2—3米;枝条直立或开张,嫩时有棱角,暗红褐色,近无毛,老时暗褐色或暗灰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急尖,无毛或近于无毛,具数枚褐色鳞片。叶片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6—15毫米,宽4--7毫米,先端圆...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以豫南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建筑文化为背景,结合古镇、古村落乡土建筑的具体实例,对豫南乡土建筑的类型与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该地区乡土建筑的特点,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新农村乡土建筑提供借鉴.
错那多榔菊Doronicum conaense Y. L. Chen
甘肃多榔菊Doronicum gansuense Y. L. Chen
长圆叶多榔菊Doronicum oblongifolium DC.
狭舌多榔菊Doronicum stenoglossum Maxim.
西藏多榔菊Doronicum thibetanum Cavill.
中亚多榔菊Doronicum turkestanicum Cavill.
根状茎短而非块状,具多数纤维状根。茎单生,直立,高60-90厘米,较粗壮,基部径7-8毫米,不分枝,或仅有花序枝,绿色,具纵条棱,上部有疏生腺状长柔毛,下部近无毛。基部叶在花期常凋落,中部茎叶卵状长圆形,无柄,长4--7厘米,宽2.5-3厘米,顶端钝或短尖,基部稍扩大,心形半抱茎,边缘具圆小尖细齿或近全缘,膜质,两面特别沿脉被疏贴生腺状柔毛 。
上部茎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4厘米,宽1.5--2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心形半抱茎,两面有疏短腺毛。头状花序连舌状花径2-2.5厘米,3-4个在茎端及叶腋排成总状花序,花序梗长3-8厘米,被腺状长柔毛,顶端扩大成倒锥形;总苞半球形,长10-13毫米,宽1.5--2厘米;总苞片2-3层,外层狭披针形,宽1.5-2毫米,边缘具缘毛,背面下半部被腺状柔毛,上部无毛或近无毛;内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宽0.5---0.8毫米,具缘毛,背面无毛,全部苞片顶端长渐尖,与花盘等长或稍短于花盘。舌状黄色,长8-10毫米,管部长2.5-3毫米无毛,舌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稍开展,长7-8毫米,宽约2毫米,具4脉,顶端具2-3细齿;管状花多数,花冠黄绿色,长3.5--4毫米,管部长约2.5毫米,檐部钟状漏斗形,裂卵状三角形;花药线形,长1-1.2毫米;基部钝,附片卵形;花柱分枝短,顶端钝或截形。瘦果异形,倒锥状长圆形,长2.5-3毫米,褐色,具10肋。舌状花的瘦果无毛,无冠毛,管状花的瘦果被密白色短毛;有冠毛;冠毛多数,淡褐黄色,长3-3.5毫米,糙毛状。花期5一9月。
模式标本采自高加索东部。本种与中亚多榔菊DoronicumturkestanicttmCavill甚为近似,仅以基生叶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内层总苞片狭披针形;和舌状花管部无毛,舌片基部有微毛相区别。新疆的标本头状花序未完全开放,上述描述乃参考《苏联植物志》该种的记载而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