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彼里西阿,S.M.浦迪著,孙惠林、马继畲译:《体视学和定量金相学》,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1980。
定量金相技术简介
定量金相技术是指在金相观测中对金相组织进行几何学定量测定的技术(见金相学),也称立体金相。为了研究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和性能的定量关系,常需将检验面上二维空间的组织参数,依立体几何和体视学原理换算成三维空间参数进行分析。1938年美国材料试验协会制定ASTM-E八级晶粒度标准,定量金相技术就开始应用于金属材料的检验和研究。60年代,由于可自动测量的定量金相显微镜的制成和体视学的应用,金相定量测定的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在金属和合金组织的各种形态参数的测量中,应用定量金相技术来测定第二相体积分数、第二相尺寸、质点间距、对有方向性组织的取向程度、比相界面、近邻率、连续性等。有比较法和测量法两类。
定量金相技术 - 比较法 将所测相和标准图片比较定出一个定量级别,用此法只能得到关于材料组织或缺陷的一个笼统的概念,准确性差,但快速简便。
定量金相技术 - 测量法 能得到所测相的准确定量的数据,分为非自动测量法和自动测量法两种。非自动测量法利用一般光学显微镜和一些简单测量工具,测量可在金相组织照片或在金相显微镜投影屏上进行,也可直接通过带有测微标尺的目镜在试样上测定。自动测量法使用定量仪器,测量既可直接在试样检验面上进行,也可在组织的电子图象或金相组织照片上进行,测量速度快,误差小。
①测量面积法。可用求积仪测量模板直接测量被测相在检验面上的面积,也可以把被测相从金相照片上剪下来,秤重以计算其重量而换算成面积。
②线分法。利用测微标尺测量被测相在单位测试线上所占的比率LL、单位测试线上的点数PL和单位测试线上的相个数NL。 线分法测量实例见图1。测得α相在单位测试线上所占的比率LL=0.38,单位测试线上的点数PL=8,则单位测试线上的相个数NL=4。线分法测量除用有刻度的标尺外,还用已知周长的圆模板(图2a)和标有方位角的圆模板(图2b)来测量有方向性的组织。
③点标法。用于测量第二相的百分数等;一种是数出检验面上被测相的点数,例如位错露头的蚀坑、三个晶粒间的结点数等;另一种是用一个带点的阵列,置于检验面上,数出落在被测相上的点数,除以阵列的总点数。阵列有正方形和正六方形等,按金相组织疏密程度选用(图3)。
测量面积法、线分法和点标法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使用。图4为正方形网格,全部网格测试线的总长度(单位测试线长度)为1mm,网格中有36个阵点(网格和被测相边界相截出12个点,即单位测试线上的点数PL=12),有6个网格的阵点落在被测相上,则其点数比PP=6/36。
定量金相显微镜线性扫描程序是由扫描点组成的扫描线,以回纹形轨迹对金相组织进行扫描(图6),从不同相的光电流得到不同的电脉冲并由各相的计数系统进行累计。扫描结束后,如果扫过第二相的扫描点数为n,扫描点间距为K,被扫的第二相个数为N,扫过第二相的扫描线总长度为L=n·K,则第二相的平均截长为:
定量金相技术 - 三维空间参数的换算 为了将二维平面参数转换为三维空间参数,根据体视学原理,把从二维平面中观察到的相的不同形状和特点,借助简单的几何模型(图7)及四个基本方程,将二维平面参数转换成三维空间参数,进而用数字表示出金属组织的几何形貌和分布特征。四个基本方程是:
式中 VV为单位测试体积中被测相所占体积比;AΑ为单位测试面积中被测相所占面积比;LL为单位测试线上被测相线长所占的比;PP为落在被测相上的点数与总测试点数之比;SV为单位测试体积中被测相表面的曲面积;LΑ为单位测试面积上被测相的长度;PL为单位测试线上的点数; LV为单位测试体积中被测相的长度;PΑ为单位测试面积中的点数;PV为单位测试体积中的点数。上述四个方程中的一些量能直接测量,另一些量不能直接测量,但可从方程间接得出。各量之间的关系见图8(画圈的可直接测量,画方框的必须通过计算才能得到)。
定量金相技术 - 定量金相显微镜 各国制造的定量金相显微镜,按其扫描类型分机械扫描和视频扫描两类。机械扫描是试样相对物镜移动,光电探测器接受的光束是由试样表面一小块面积反射发出,速度慢,误差小;视频扫描(即图象分析)的光电探测器接受的光束,不直接由试样表面反射发出,而由光电管上的电子图象发出。这种扫描速度快,误差较大。
自动测量时要获得准确定量数据,必须①试样表面平正无划痕、浮凸和污染;②试样浸蚀合宜,灰度差明显;③测量仪器精度高。
三、测试环节介绍 • 8:00 资格审查 教1-126(交测试费100元) 身份证、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考研成绩单复印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调剂...
电气学院2011年博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 院系 考 试 科 目 参 考 书 目 作 者 出 版 社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网络理论 《电网络分析选论》 梁贵书 校内出版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
1.业主的要求;2.《建筑设计资料集》
中北大学 2010 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低剂量 X射线 CT重建算法研究 摘 要 计算机断层成像 ( CT)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工业、 医学等领域。但是在应用过程中, 特 别在医学诊断时,常常要求在尽可能小的射线剂量下获得高分辨率、低噪声的医用 CT 图像。因此,研究低剂量射线情况下的 CT 图像重建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本 论文将对 X 射线 CT图像的优质重建算法进行研究,并寻求优化重建速度的方法。主要 研究内容包括: 在平移 /旋转扫描方式下, 分别介绍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 迭代重建算法 和统计重建算法中 MLEM 算法、MAP 算法和 OSEM算法等图像重建算法的原理, 并在 计算机上对各算法予以实现,最后比较不同重建算法的图像重建效果。 关键词:X-CT图像重建 , 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 , 系统矩阵, 迭代重建算法, 统计重 建算法 中北大学 2010 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A R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阅读参考书目 1, 书 名: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第二版 ) 作者:罗小未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十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对 1982 年 第一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一书进行了全面地修订和重新编写 , 大 大地补充和增加了新的内容 , 并尽可能地反映了国外自 18 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至今两百余年来的建筑文化发展概况 ,以适应新暑期的教学 需要。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 18 世纪下半叶至 19 世纪 下半叶欧洲与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二、 19 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对 新建筑的探求 ; 三、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及其代表人物 ;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五、战后 40~70年代的建筑思想—现代建筑 派的普及与发展 ;六、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等。 2, 书 名:现代建筑——一部批评的历史 著 者:(
前言
第1章 金相检验设备及技术延伸
1.1 金相显微镜
1.1.1 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1.1.2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
1.1.3 金相显微镜的操作
1.1.4 金相试样的制备
1.1.5 视频照相技术
1.2 显微硬度计
1.2.1 显微硬度计的工作原理
1.2.2 显微硬度计的使用
1.3 图像分析仪(定量金相)
1.3.1 图像分析仪的原理及功能简介
1.3.2 图像分析仪在金相分析中的应用
1.4 扫描电镜
1.4.1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1.4.2 扫描电镜的特点
1.4.3 扫描电镜的主要结构
1.4.4 扫描电镜主要指标
1.4.5 样品的制备
1.4.6 扫描电镜图像衬度观察
1.5 透射电子显微镜
1.5.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1.5.2 透射电镜像的衬度
1.5.3 电子显微镜在金相学或材料学中的应用
1.6 金相检验技术延伸及探索
1.6.1 用定量金相法测定球墨铸铁中碳偏析
1.6.2 用图像仪演示球墨铸铁中铁素体生长动力学
1.6.3 用图像仪模拟结晶动力学
第2章 钢材的宏观检验技术
2.1 钢锭的结晶过程及缺陷的分布
2.2 酸浸试验
2.2.1 试样制备
2.2.2 试验方法
2.2.3 各种低倍缺陷的特征、评级原则、形成原因及消除方法
2.3 断口检验
2.3.1 对试样的要求
2.3.2 试验方法
2.3.3 断口组织和缺陷的分类及鉴别方法
2.4 塔形发纹检验
2.4.1 对试样的要求
2.4.2 试验方法
2.4.3 发纹的形成原因及消除方法
2.4.4 发纹的识别
2.5 硫印试验
2.5.1 硫在钢中的分布及影响
2.5.2 硫印检验方法
2.6 无损探伤法
2.6.1 磁粉探伤
2.6.2 超声波探伤
第3章 钢铁材料的金相检验
3.1 钢中常见的金相组织
3.1.1 铁素体
3.1.2 奥氏体
3.1.3 渗碳体
3.1.4 珠光体
3.1.5 莱氏体
3.1.6 贝氏体
3.1.7 马氏体
3.1.8 魏氏组织
3.2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3.3 金相试样的热处理
3.3.1 非金属夹杂物试样的热处理
3.3.2 网状碳化物试样的热处理
3.3.3 带状碳化物及带状组织试样的热处理
3.3.4 轴承钢碳化物液析试样的热处理
3.3.5 碳化物不均匀性试样的热处理
3.3.6 石墨碳试样的热处理
3.4 晶粒度的测定
3.4.1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3.4.2 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
3.5 脱碳层的测定
3.5.1 脱碳层的测定原则
3.5.2 脱碳层的测定方法
3.5.3 脱碳层测定注意事项
3.6 球化组织的检验
3.6.1 球化退火的原理
3.6.2 球化组织的检验方法
3.6.3 球化组织检验注意事项
3.7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检验
3.7.1 钢中常见非金属夹杂物类型
3.7.2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检验方法
3.7.3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检验注意事项
3.7.4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3.8 显微裂纹的检验
3.9 碳化物液析的检验
3.10 滚动轴承钢带状碳化物的检验
3.11 结构钢带状组织的检验
3.12 网状碳化物的检验
3.13 碳化物不均匀度的检验
3.13.1 碳化物不均匀度的检验方法
3.13.2 碳化物不均匀度检验注意事项
3.13.3 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级法
3.14 钢中石墨碳的检验
3.15 石墨钢石墨形状的检验
3.16 奥氏体钢中嵯嗟牟舛
3.17 钢中马氏体的金相检验
3.17.1 低碳马氏体钢的金相检验
3.17.2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马氏体的金相检验
3.18 医用不锈钢的金相检验
3.19 铸铁的金相检验
3.19.1 白口铸铁及其金相检验
3.19.2 灰铸铁及其金相检验
3.19.3 球墨铸铁及其金相检验
第4章 非铁金属材料的金相检验
4.1 铝及铝合金的金相检验
4.1.1 概述
4.1.2 铝及铝合金的金相组织
4.1.3 铝合金的金相检验方法
4.2 铜及铜合金的金相检验
4.2.1 概述
4.2.2 铜及铜合金的金相组织
4.2.3 铜及铜合金的金相检验方法
4.3 镁合金的金相检验
4.3.1 概述
4.3.2 镁合金的金相组织
4.3.3 镁合金的金相检验方法
4.4 钛及钛合金的金相检验
4.4.1 概述
4.4.2 钛合金的金相组织
4.4.3 钛合金的金相检验方法
4.5 硬质合金的金相检验
4.5.1 概述
4.5.2 硬质合金的金相组织
4.5.3 硬质合金的金相检验方法
4.6 粉末冶金制品的金相检验
4.6.1 概述
4.6.2 粉末冶金制品的金相组织
4.6.3 粉末冶金制品的金相检验方法
4.7 轴承合金的金相检验
4.7.1 概述
4.7.2 轴承合金的金相组织
4.7.3 轴承合金的金相检验方法
第5章 金属热加工过程的缺陷分析
5.1 铸造缺陷
5.1.1 气孔
5.1.2 疏松
5.1.3 缩孔
5.1.4 夹杂
5.1.5 偏析
5.1.6 金相组织缺陷
5.2 锻造缺陷
5.2.1 原材料缺陷造成的锻件缺陷
5.2.2 落料不当造成的锻件缺陷
5.2.3 锻造工艺不当造成的缺陷
5.3 热处理缺陷
5.3.1 热处理裂纹
5.3.2 热处理变形
5.4 焊接接头缺陷
5.4.1 裂纹
5.4.2 孔穴
5.4.3 固体夹杂
5.4.4 未熔合和未焊透
5.4.5 形状缺陷
5.4.6 其他缺陷
第6章 失效分析基础
6.1 失效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6.1.1 失效分析的思路
6.1.2 失效分析的方法
6.2 机械构件失效的主要形式及其分析
6.2.1 断裂特征及其分析
6.2.2 表面损伤失效
第7章 失效分析案例
7.1 由“痕迹”分析追查失效原因
7.1.1 2942kW(4000马力)柴油机主轴瓦剥落碎粒分析
7.1.2 汽车发动机三元催化器网眼堵塞残留物分析
7.1.3 汽车柴油机滤清器网上残留物分析
7.1.4 推力瓦发热预报分析
7.2 材料缺陷引起的失效
7.2.1 转子滤脆断分析
7.2.2 活塞销断裂分析
7.2.3 弹簧座原材料裂纹分析
7.2.4 车钩焊补引起裂纹
7.3 热加工工艺不当引起的失效
7.3.1 38CrMoAl齿轮掉渣
7.3.2 叉车方向联轴器断裂分析
7.3.3 发电机转子爪断裂分析
7.3.4 齿轮两端齿根未淬硬引起断裂
7.4 刀痕及零件设计结构不合理造成应力集中引起的失效
7.4.1 连杆螺栓螺纹根部刀痕引起的断裂
7.4.2 结构设计不当造成连杆盖断裂
7.4.3 结构设计不当造成齿轮断裂
7.4.4 气缸套冷加工失误引起断裂
7.5 装配及运用中过载造成的失效
7.5.1 高速钢刀过载二次淬火开裂
7.5.2 连杆螺栓装配过程中过载断裂
7.5.3 叉车扭锁销切断分析
7.5.4 橡塑机齿轮轴失效分析
7.6 磨损及环境引起的失效
7.6.1 从动齿轮剥落及下凹失效分析
7.6.2 凸轮轴磨裂
7.6.3 铝活塞应力腐蚀开裂
7.6.4 柴油机高压油管应力腐蚀
7.6.5 弹簧垫氢脆断裂
7.6.6 油泵油嘴氢脆断裂
7.7 2942kW(4000马力)内燃机车球墨铸铁曲轴综合失效分析及质量改进
7.7.1 抱轴引起的失效
7.7.2 水锤引起的断裂
7.7.3 球化不良引起的失效
7.7.4 疲劳断裂及质量改进
参考文献
《金相检验实用技术》内容实用,针对性强,可供金相检验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在校师生的参考书。
《金相分析原理及技术》是一部较完整的金相分析原理及金相分析技术方面的lT具书。
全书共36章分为6篇:金属学及热处理原理基础、金相分析常用技术、金相常规项目检测、常用金属工程材料及金相分析、几种工艺条件下的金相分析以及金属构件失效分析概述等。本书从基础原理出发,介绍相关金相分析技术,着重阐述各种金属材料及各种工艺条件下的组织特征以及各种缺陷的诊断依据,尤其较全面介绍了各类适用的检测及评定标准。
《金相分析原理及技术》可作从事金属工程材料加工、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制造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参考用书以及自学、自修教材,也可作为制造业金相分析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本书由任颂赞、叶俭、陈德华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