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电路基础 [2] | 作 者 | 唐朝仁、李姿、詹艳艳 [2]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5年08月01日 |
定 价 | 44.5 元 | ISBN | 9787302399131 [2] |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
1.1电路与电路模型/
1.1.1电路的组成与功能/
1.1.2电路模型/
1.2描述电路的物理量/
1.2.1电流/
1.2.2电压/
1.2.3电功率/
1.3电路元件/
1.3.1电阻元件/
1.3.2电压源/
1.3.3电流源/
1.3.4受控源/
1.4基尔霍夫定律/
1.4.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5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1.6应用/
1.6.1安全用电/
1.6.2电力配电线径的选择/
1.6.3电子显像管/
本章小结/
本章知识结构/
综合练习/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等效变换的概念/
2.2电阻的等效变换/
2.2.1电阻的串联/
2.2.2电阻的并联/
2.2.3电阻的混联/
2.2.4电阻的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3理想电源的等效变换/
2.3.1理想电压源的等效变换/
2.3.2理想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3.3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连接的
等效变换/
2.4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2.4.1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
2.4.2电源两种模型之间的等效变换/
2.4.3应用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求解电路/
2.5输入电阻/
2.6电阻电路的应用/
2.6.1直流电桥/
2.6.2电压表、电流表量程的扩展/
本章小结/
本章知识结构/
综合练习/
第3章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
3.1KCL和KVL独立方程数/
3.2支路电流法/
3.3网孔电流法/
3.4回路电流法/
3.5结点电压法/
3.6电路一般分析方法的选择/
3.7电路一般分析方法的应用/
3.7.1铂电阻测温电路的分析/
3.7.2晶体管直流电路的分析/
本章小结/
本章知识结构/
综合练习/
第4章电路定理/
4.1齐次定理/
4.2叠加定理/
4.3替代定理/
4.4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4.1戴维南定理/
4.4.2诺顿定理/
4.5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6电路定理的应用/
4.6.1扩音机系统的最大功率输出/
4.6.2实际电压表的测量误差/
本章小结/
本章知识结构/
综合练习/
第5章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5.1动态元件/
5.1.1电容元件/
5.1.2电感元件/
5.2动态电路的描述及初始值/
5.2.1动态电路概述/
5.2.2动态电路的方程/
5.2.3电路的初始值/
5.3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
5.3.1零输入响应/
5.3.2零状态响应/
5.3.3全响应/
5.4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5.5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5.5.1阶跃函数/
5.5.2阶跃响应/
5.6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7动态电路的应用/
5.7.1电梯接近开关/
5.7.2声控灯电路/
5.7.3闪光灯电路/
本章小结/
本章知识结构/
综合练习/
第6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6.1正弦量与相量/
6.1.1正弦量/
6.1.2正弦量的相位差/
6.1.3正弦量的有效值/
6.1.4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6.2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6.2.1无源元件的VCR相量形式/
6.2.2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
6.2.3KCL与KVL的相量形式/
6.2.4电路的相量模型/
6.3阻抗与导纳/
6.3.1阻抗/
6.3.2导纳/
6.3.3阻抗与导纳的变换/
6.4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6.4.1阻抗的串联/
6.4.2阻抗的并联/
6.5电路的相量图/
6.6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6.7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6.7.1瞬时功率/
6.7.2有功功率/
6.7.3无功功率/
6.7.4视在功率/
6.7.5复功率/
6.7.6功率因数的提高/
6.8最大功率传输/
6.9交流电路的应用/
6.9.1分频音箱系统/
6.9.2交流电桥/
6.9.3移相器电路/
本章小结/
本章知识结构/
综合练习/
第7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7.1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
7.1.1网络函数/
7.1.2频率响应/
7.1.3RC电路的频率响应/
7.2串联谐振电路/
7.3并联谐振电路/
7.4应用电路/
7.4.1低音音量控制电路/
7.4.2信号分离电路/
7.4.3无线电接收机的调谐电路/
本章小结/
本章知识结构/
综合练习/
第8章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8.1耦合电感/
8.1.1互感/
8.1.2耦合系数/
8.1.3耦合电感的自感电压与互感电压/
8.2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
8.3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8.4理想变压器/
8.5耦合电感的应用/
8.5.1电力变压器/
8.5.2自耦变压器/
8.5.3互感器/
本章小结/
本章知识结构/
综合练习/
第9章三相电路/
9.1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9.1.1对称三相电源及其连接方式/
9.1.2三相负载及其连接方式/
9.2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9.2.1三相电路的基本连接形式/
9.2.2连接对称三相电路/
9.2.3△连接对称三相电路/
9.3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9.4三相电路的功率/
9.5三相电路的应用/
9.5.1三相电源相序测试器/
9.5.2接地和接零/
9.5.3三相电动机运行平稳/
本章小结/
本章知识结构/
综合练习/
第10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0.1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
10.2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展开式/
10.2.1谐波分析法/
10.2.2非正弦周期函数的频谱/
10.3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
平均功率/
10.3.1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
10.3.2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值/
10.3.3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功率/
10.4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
10.5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应用/
本章小结/
本章知识结构/
综合练习/
第11章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1.1拉普拉斯变换/
11.1.1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11.1.2拉普拉斯变换的计算/
11.1.3常用时域函数的拉氏变换/
11.1.4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11.2用部分分式法求拉普拉斯反变换/
11.3复频域中的电路定律、电路模型/
11.3.1电路定律的复频域形式/
11.3.2电路元件复频域模型/
11.3.3电路的复频域模型/
11.4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
本章小结/
本章知识结构/
综合练习/
第12章二端口网络/
12.1二端口网络概述/
12.2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12.2.1二端口网络的阻抗参数/
12.2.2二端口网络的导纳参数/
12.2.3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
12.2.4二端口网络的混合参数/
12.3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2.3.1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等效电路/
12.3.2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等效电路/
12.4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12.4.1二端口网络的串联/
12.4.2二端口网络的并联/
12.4.3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12.5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
12.6二端口网络的应用/
12.6.1阻抗匹配电路/
12.6.2均匀传输线及其特性阻抗/
本章小结/
本章知识结构/
综合练习/
附录部分综合练习答案/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为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需要,突出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了新的体例结构和结构式描述方式,力求做到易读、易懂、易学、易记。针对重点、难点内容,提供了丰富的例题,便于教学与自学。为了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各章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实例。
本书共12章,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电路定理、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二端口网络。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电子、电气类专业的电路理论课程的基础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空调电路基础(大众版 2004.9) 一、空调用 CPU 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简称,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电脑块。 CPU的端子排列如图 1 所示,第一个端子有标记。常见的 CPU端子有 28、 32、40、42、64 等。 1、? ? ? ? CPU 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 +5V 电源、复位、时钟振荡(晶体振荡)。 在空调电路中, +5V 电源有集成电路 7805 提供。 复位电路有集成电路(电压在 3.0V 左右)和 RC(电压为 +4.8V )电路两种。 晶体振荡一般是三个端子。 2、? ? ? ? 空调用 CPU输出控制 输出控制端主要有压缩机、外风机、四通阀、内风机、工作指示等,挂机还有摆风步进电机的 4个控制端子,柜机有风向扫风同步电 机的 1个控制端子,变频空调还有通讯端子等。 内风机控制输出三档风有三个 CPU端子输出控制的,使用继电器调速。有一个端子控制的,使用双向可控硅调压
课程资源
《电路基础理论(第2版)》配有Abook数字课程,该课程包括电子教案、课后习题答案等 。
数字课程名称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内容提供者 |
---|---|---|---|
“电路基础理论(第2版)”数字课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
2017年3月 |
孙雨耕、余晓丹、李桂丹等 |
二维码资源
《电路基础理论(第2版)》提供有附录A的电子资源 。
《电路基础实验(第2版)》是电路基础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配套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是根据课程的理论内容结合实验室实际条件设计,并按照课程进程先后次序编写的,同时也经过了实验室的多年实践验证。实验一到实验十五是理论验证性实验,实验十六和实验十七是让学生自主发挥的综合性实验,实验十八和附录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实验和辅助内容。
《电路基础实验(第2版)》可作为大学本科、专科电类专业电路基础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同时可供电子技术爱好者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资源的普及,学习已不局限在课堂或一两本教科书中。为适应当今多渠道学习的特点,第二版的编写考虑到教学的适用性,满足读者自主学习与实践的需要。根据当前电路理论的教学需要,结合读者的反馈意见,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形成了第二版的修订思想 。
该教材第一版总体结构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即先集总参数电路,后分布参数电路;先线性时不变电路,后非线性电路;先时域稳态电路,后时域暂态电路;先经典电路理论,后近代电路理论。经教学实践证明,这一叙述体系是可行和有效的,是符合读者的学习和认知规律的 。
《电路基础理论(第2版)》涵盖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 。
2017年3月9日,《电路基础理论(第2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策划编辑 |
责任编辑 |
封面设计 |
版式设计 |
插图绘制 |
责任校对 |
责任印刷 |
---|---|---|---|---|---|---|
王勇莉 |
孙琳 |
赵阳 |
马敬如 |
杜晓丹 |
张小镝 |
毛斯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