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结构建筑结构类型
有折板结构、壳体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充气结构、篷帐张力结构等。
一种由许多块钢筋混凝土板连接成波折形的整体薄壁折板屋顶结构。这种折板也可作为垂直构件的墙体或其他承重构件使用。折板屋顶结构组合形式有单坡和多坡,单跨和多跨,平行折板和复式折板等,能适应不同建筑平面的需要。常用的截面形状有V形和梯形,板厚一般为5~10厘米,最薄的预制预应力板的厚度为3厘米。跨度为6~40米,波折宽度一般不大于12米,现浇折板波折的倾角不大于30°;坡度大时须采用双面模板或喷射法施工。折板可分为有边梁和无边梁两种。无边梁折板由若干等厚度的平板和横隔板组成,V形折板是无边梁折板的一种常见形式。有边梁折板由板、边梁、横隔板等组成,一般为现浇,如1958年建成的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厦会议厅的屋顶,是意大利P.L.奈尔维设计施工的。他按照应力变化的规律,将折板截面由两端向跨中逐渐增大,使大厅屋顶的外形富有韵律感。
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空间壳体屋顶结构。壳体形式有圆筒形、球形扁壳,劈锥形扁壳和各种单曲、双曲抛物面、扭曲面等形式。美国在40年代建造的兰伯特圣路易市航空港候机室,由三组厚11.5厘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壳体组成,每组是两个圆柱形曲面壳体正交,并切割成八角形平面状,相接处设置采光带。两个圆柱形曲面相交线作成突出于曲面上的交叉拱,既增加了壳体强度,又把荷载传至支座。支座为铰结点,壳体边缘加厚,有加劲肋,向上卷起,使壳体交叉拱的建筑造型简洁别致。德国学者U.F.瓦尔德和F.迪欣格尔等对壳体结构理论作出贡献。奈尔维设计的1950年建造的都灵展览馆是波形装配式薄壳屋顶建筑。壳体结构可以减轻自重,节约钢材、水泥,而且造型新颖流畅。
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大跨度屋顶结构。这种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防震性能好。网构架高度较小,能利用较小杆形构件拼装成大跨度的建筑,有效地利用建筑空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大跨度网架结构,外形可分为平板型网架和壳形网架两类,能适应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多种平面形状。平板型网架多为双层,壳形网架有单层和双层之分,并有单曲线、双曲线等屋顶形式。
50年代后期上海同济大学曾建造了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层联方网架壳形结构建筑,大厅部分净跨度为40米,外跨度54米。上海文化广场的改建设计采用钢结构球节点平板型网架,1970年建成。1976年建成的美国新奥尔良市体育馆,圆形平面直径达207.3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钢网架结构建筑。
由钢索网、边缘构件和下部支承构件三部分组成的大跨度屋顶结构,如1961年建成的北京工人体育馆,直径为94米。国际上较早的悬索结构是1953~1954年建成的美国罗利市的牲畜馆,它是一个双曲马鞍形悬索结构。1958~1962年E.沙里宁设计建造的美国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是有名的实例。候机楼宽45.6米,长182.5米,上下两层,屋顶每隔3米有一对直径 2.5厘米的钢索悬挂在前后两排的柱顶上。在悬索结构上部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构成屋面,建筑造型轻盈明快。
用尼龙薄膜、人造纤维表面敷涂料等作材料,通过充气构筑成的大跨度屋顶结构。这种结构安装、拆装都很方便。
近20多年来,在悬索结构基础上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跨度屋顶结构,主要是利用撑杆或撑架、拉索、篷布或薄膜和拉固点,组成各种形状的篷帐结构(见薄膜建筑)。
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办公楼、厂房等)——柱、梁、板浇筑(主体)完成后,再砌墙。砖混结构(一般用于多层住宅楼)——每一层的墙体砌筑时根据规范要求将夹墙柱、角柱留好(此处不砌墙),然后将模板支搭完毕,再浇筑...
预应力结构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大跨度框架的定义在其“表6.1.2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的“注3”中规定:”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钢结构设计规范》对大跨度屋盖结构的定...
建筑结构类型 房屋结构一般是指其建筑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两个部分。房屋在建设之前,根据其建筑的层数、造 价、施工等来决定其结构类型。各种结构的房屋其耐久性、抗震性、安全性和空间使用性能是不同的。 常见的房屋结构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各种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 砖混结构沽名思意,就是以砖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由于砖的生产能够就地取材,因而房屋的造价 相对较低。但砖的力学性能较差,承载力小,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好。设计中通过圈梁、构造柱等措施可 以是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 但一般只能建造 7 层以下的房屋。 砖混结构的房屋的承重墙厚一般为 370 毫 米或 240 毫米,占用房屋的使用面积,使房屋的有效使用率变小。 另外砖混结构的房屋的楼板较多采 用预应力空心楼板,房间开间不能太大,否则,楼板会发生饶度,影响使用和美观,并会给使用人造成 一定的心理压力。虽然,现在许多砖混结构的楼板结构
建筑结构类型包括什么 按建筑物以其结构类型的不同 ,可以分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 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四大类。 1、砖木结构 : 用砖墙、砖柱、木屋架 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筑 ,像大多数农村的屋舍、庙宇等。这种结构 建造简单 ,材料容易准备 ,费用较低。 2、砖混结构 : 砖墙或砖柱、钢 筋混凝土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筑 ,这是目前在 住宅建设中建造量最大、采用最普遍的结构类型。 3、钢筋混凝土结 构 即主要承重构件包括梁、 板、柱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此类结 构类型主要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高层住宅。 钢筋混凝土 建筑里又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等。目前 25—30 层左右的高层住宅通常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4、钢结构 主要承 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制作 ,它自重轻 ,能建超高摩天大楼 ;又能制成大 跨度、高净高的空间 ,特别适合大型公共
折板屋顶结构
一种由许多块钢筋混凝土板连接成波折形的整体薄壁折板屋顶结构。这种折板也可作为垂直构件的墙体或其他承重构件使用。折板屋顶结构组合形式有单坡和多坡,单跨和多跨,平行折板和复式折板等,能适应不同建筑平面的需要。常用的截面形状有V形和梯形,板厚一般为5~10厘米
米,最薄的预制预应力板的厚度为3厘米。跨度为6~40米,波折宽度一般不大于12米,现浇折板波折的倾角不大于30°;坡度大时须采用双面模板或喷射法施工。折板可分为有边梁和无边梁两种。无边梁折板由若干等厚度的平板和横隔板组成,V形折板是无边梁折板的一种常见形式。有边梁折板由板、边梁、横隔板等组成,一般为现浇,如1958年建成的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厦会议厅的屋顶,是意大利P.L.奈尔维设计施工的。他按照应力变化的规律,将折板截面由两端向跨中逐渐增大,使大厅屋顶的外形富有韵律感。
壳体屋顶结构
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空间壳体屋顶结构。壳体形式有圆筒形、球形扁壳,劈锥形扁壳和各种单曲、双曲抛物面、扭曲面等形式。美国在40年代建造的兰伯特圣路易市航空港候机室,由三组厚11.5厘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壳体组成,每组是两个圆柱形曲面壳体正交,并切割成八角形平面状,相接处设置采光带。两个圆柱形曲面相交线作成突出于曲面上的交叉拱,既增加了壳体强度,又把荷载传至支座。支座为铰结点,壳体边缘加厚,有加劲肋,向上卷起,使壳体交叉拱的建筑造型简洁别致。德国学者U.F.瓦尔德和F.迪欣格尔等对壳体结构理论作出贡献。奈尔维设计的1950年建造的都灵展览馆是波形装配式薄壳屋顶建筑。壳体结构可以减轻自重,节约钢材、水泥,而且造型新颖流畅。
网架屋顶结构
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大跨度屋顶结构。这种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防震性能好。网构架高度较小,能利用较小杆形构件拼装成大跨度的建筑,有效地利用建筑空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大跨度网架结构,外形可分为平板型网架和壳形网架两类,能适应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多种平面形状。平板型网架多为双层,壳形网架有单层和双层之分,并有单曲线、双曲线等屋顶形式。
50年代后期上海同济大学曾建造了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层联方网架壳形结构建筑,大厅部分净跨度为40米,外跨度54米。上海文化广场的改建设计采用钢结构球节点平板型网架,1970年建成。1976年建成的美国新奥尔良市体育馆,圆形平面直径达207.3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钢网架结构建筑。
悬索屋顶结构
由钢索网、边缘构件和下部支承构件三部分组成的大跨度屋顶结构,如1961年建成的北京工人体育馆,直径为94米。国际上较早的悬索结构是1953~1954年建成的美国罗利市的牲畜馆,它是一个双曲马鞍形悬索结构。1958~1962年E.沙里宁设计建造的美国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是有名的实例。候机楼宽45.6米,长182.5米,上下两层,屋顶每隔3米有一对直径2.5厘米的钢索悬挂在前后两排的柱顶上。在悬索结构上部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构成屋面,建筑造型轻盈明快。
充气屋顶结构
用尼龙薄膜、人造纤维表面敷涂料等作材料,通过充气构筑成的大跨度屋顶结构。这种结构安装、拆装都很方便。
篷帐张力屋顶结构
近20多年来,在悬索结构基础上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跨度屋顶结构,主要是利用撑杆或撑架、拉索、篷布或薄膜和拉固点,组成各种形状的篷帐结构(见薄膜建筑)。
折板屋顶结构
一种由许多块钢筋混凝土板连接成波折形的整体薄壁折板屋顶结构。这种折板也可作为垂直构件的墙体或其他承重构件使用。折板屋顶结构组合形式有单坡和多坡,单跨和多跨,平行折板和复式折板等,能适应不同建筑平面的需要。常用的截面形状有V形和梯形,板厚一般为5~10厘米,最薄的预制预应力板的厚度为3厘米。跨度为6~40米,波折宽度一般不大于12米,现浇折板波折的倾角不大于30°;坡度大时须采用双面模板或喷射法施工。折板可分为有边梁和无边梁两种。无边梁折板由若干等厚度的平板和横隔板组成,V形折板是无边梁折板的一种常见形式。有边梁折板由板、边梁、横隔板等组成,一般为现浇,如1958年建成的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厦会议厅的屋顶,是意大利P.L.奈尔维设计施工的。他按照应力变化的规律,将折板截面由两端向跨中逐渐增大,使大厅屋顶的外形富有韵律感。
壳体屋顶结构
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空间壳体屋顶结构。壳体形式有圆筒形、球形扁壳,劈锥形扁壳和各种单曲、双曲抛物面、扭曲面等形式。美国在40年代建造的兰伯特圣路易市航空港候机室,由三组厚11.5厘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壳体组成,每组是两个圆柱形曲面壳体正交,并切割成八角形平面状,相接处设置采光带。两个圆柱形曲面相交线作成突出于曲面上的交叉拱,既增加了壳体强度,又把荷载传至支座。支座为铰结点,壳体边缘加厚,有加劲肋,向上卷起,使壳体交叉拱的建筑造型简洁别致。德国学者U.F.瓦尔德和F.迪欣格尔等对壳体结构理论作出贡献。奈尔维设计的1950年建造的都灵展览馆是波形装配式薄壳屋顶建筑。壳体结构可以减轻自重,节约钢材、水泥,而且造型新颖流畅。
网架屋顶结构
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大跨度屋顶结构。这种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防震性能好。网构架高度较小,能利用较小杆形构件拼装成大跨度的建筑,有效地利用建筑空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大跨度网架结构,外形可分为平板型网架和壳形网架两类,能适应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多种平面形状。平板型网架多为双层,壳形网架有单层和双层之分,并有单曲线、双曲线等屋顶形式。
50年代后期上海同济大学曾建造了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层联方网架壳形结构建筑,大厅部分净跨度为40米,外跨度54米。上海文化广场的改建设计采用钢结构球节点平板型网架,1970年建成。1976年建成的美国新奥尔良市体育馆,圆形平面直径达207.3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钢网架结构建筑。
悬索屋顶结构
由钢索网、边缘构件和下部支承构件三部分组成的大跨度屋顶结构,如1961年建成的北京工人体育馆,直径为94米。国际上较早的悬索结构是1953~1954年建成的美国罗利市的牲畜馆,它是一个双曲马鞍形悬索结构。1958~1962年E.沙里宁设计建造的美国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是有名的实例。候机楼宽45.6米,长182.5米,上下两层,屋顶每隔3米有一对直径2.5厘米的钢索悬挂在前后两排的柱顶上。在悬索结构上部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构成屋面,建筑造型轻盈明快。
充气屋顶结构
用尼龙薄膜、人造纤维表面敷涂料等作材料,通过充气构筑成的大跨度屋顶结构。这种结构安装、拆装都很方便。
篷帐张力屋顶结构
近20多年来,在悬索结构基础上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跨度屋顶结构,主要是利用撑杆或撑架、拉索、篷布或薄膜和拉固点,组成各种形状的篷帐结构(见薄膜建筑)。
交通建筑的风格有哪些发展趋势?
交通建筑的风格发展将走向机器美学,走向功能化建筑(人类活动的容器,物理气候的调节器,土地价值的变值器),走向大跨度结构建筑。交通建筑要用大空间解决大流量的人、车(机)流问题,必然走向功能化建筑,如机场的功能设计要求通达、流畅、舒适、安全。珠海机场的外观,包含了内部空间的形象,由混凝土板、花岗岩、金属板、玻璃等硬质、光滑材料构成的表现力在严格的秩序及精密细部和高质量施工的配合下得到了完全的体现。机器美学在交通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