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实现“冬令春景”景观的技术实证研究为切入点,以生态理念为指导,结合生态哲学、生态美学、气候学、生态环境学、土壤学、能源学等理论和技术依据,运用系统方法,分别从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方法基础以及基本原则、特征、运作程序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应用体系构建,从而形成改善冬季景观视觉面貌和景观环境微气候、实现景观系统能量自循环的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系统。
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研究的缘起,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冬季微生态景观的能量来源及利用方式,冬季微生态景观草坪常绿技术分析与实验,冬季微生态景观水体液态化技术分析与实验,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应用体系的构建。结论与展望。
本书可作为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等领域的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研究生参考阅读。
序
前言
第1章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研究的缘起
1.1 基于生态价值观的景观设计发展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书拟解决的问题
1.5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1 微生态观的导入
2.2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2.3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基础
2.4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实践基础
2.5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第3章 冬季微生态景观的能量来源及利用方式
3.1 能源概述
3.2 自然界存在的各种能源概述
3.3 能的储存与技术
3.4 能源利用与生态环境
3.5 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
3.6 热能利用的技术
3.7 生态能量流的综合利用
第4章 冬季微生态景观草坪常绿技术分析与实验
4.1 草坪种植的基本概况
4.2 热能与草坪草的生长
4.3 冬季可为草坪提供热能的绿色能源及利用方式
4.4 实现冬季微生态景观草坪常绿的技术原理
4.5 实现冬季微生态景观草坪常绿的实验
4.6 趵突泉景观草坪冬季常绿案例分析
第5章 冬季微生态景观水体液态化技术分析与实验
5.1 冬季景观水体的基本概况
5.2 热能与景观水体
5.3 冬季可为景观水提供热能的绿色能源及利用方式
5.4 实现冬季景观水体液态化的技术原理
5.5 实现冬季微生态景观水体液态化的实验
5.6 济南齐鲁软件园冬季景观水不结冰案例分析
第6章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应用体系的构建
6.1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阐释
6.2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6.3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6.4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目标定位
6.5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应用要素分析
6.6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管理与实施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A 2013年11月15日一2014年3月15日济南最高与最低气温记录表
附录B 2013-2014年冬季草坪实验温度原始数据记录表
附录C 2013-2014年冬季草坪实验温度取算数平均值后的数据表
参考文献
致谢 2100433B
城市景观问题景观结构单一,景观破碎度增加,通达性降低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得生态功能下降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遭到破坏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减少造成景观破碎度增加城市布局缺乏规划引发空间发展沃田生态组...
你好,向你推荐: 天津格林博尔设计 这家公司具有丰富的海外项目经验,业务涵盖环境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是一家综合性的专业设计公司,口碑好。性价比高。价格优惠。装修的施工速度很快,工人很配合,而且售...
1.居住区内的各项绿地要统一规划,合理组织,便其服务半径能让居民方便地使用。 2.绿地内的设施与布置符合绿地的功能要求,布局要紧凑,出入口的位置要考虑的方向,各种不同的年龄不同...
驳岸生态景观设计要点 在生态旅游区,强调旅游活动、旅游产品的原始性、生态性,强调游人 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而亲水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生态旅游区的湿地是 满足游人亲水性的一个重要载体。 而且在生态旅游区如果有一块湿地存在, 往往能成为旅游的热 点。 湿地驳岸是湿地与陆路接触的部分, 是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 也是游人 发生亲水活动的主要场地。 驳岸的结构形态不仅影响到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 而且也影响湿地的 景观效果。 1 基本概念 1.1 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区概念 生态旅游概念自从 1965 年美国学者 Hetzer 提出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 不同的专家、 学者、 组织都提出了新的定义, 本文引用的定义是: 生态旅游是指以具有生态美和教育意义的景观为旅 游对象,通过旅游生态环境的营造、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旅游产品的绿色经营管理、旅游者 的生态消费、
驳岸生态景观设计要点 在生态旅游区,强调旅游活动、旅游产品的原始性、生态性, 强调游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而亲水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生 态旅游区的湿地是满足游人亲水性的一个重要载体。 而且在生态旅游区如果有一块湿地 存在,往往能成为旅游的热点。 湿地驳岸是湿地与陆路接触的部分,是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 也是游人发生亲水活动的主要场地。驳岸的结构形态不仅影响到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 而且也影响湿地的景观效果。 1 基本概念 1.1 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区概念 生态旅游概念自从 1965年美国学者 Hetzer提出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同的专 家、学者、组织都提出了新的定义,本文引用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指以具有生态美和 教育意义的景观为旅游对象,通过旅游生态环境的营造、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旅游 产品的绿色经营管理、旅游者的生态消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生态教育,
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是进一步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补植套种、林分改造、封育管护等措施,改变中幼林多,近、成、过熟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沿线桉树多,乡土树种少的现状,推动森林资源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更好地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优化提升阶段的目标任务,完成建设全国最好林相、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任务。
坚持“生态第一”的原则,通过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构建大规模的生态缓冲带和防护带,进一步增强全省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在江河两岸、大中型水库周围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充分发挥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作用。通过打通森林斑块连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徒走廊,促进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结合千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建设,加强红树林、沿海滩涂湿地的保护、营造和恢复,构筑沿海绿色生态屏障。结合低碳示范省建设,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充分发挥森林间接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通过优化路(河)段两侧及海岸沿线森林群落结构,完善以公路河道防护和海岸基干林带为基本骨架的森林抗灾体系建设。在增强森林自身抵御病虫害能力的同时,提升防洪护岸、防风固堤和抵御山洪、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防范沿线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灾害发生,从根本上治理和减少各类自然灾害,维护区域国土生态安全。
陆路、水路交通干线和海岸沿线是客流、物流的集中地,是社会各界了解当地的重要窗口。突出抓好重要国道、省道以及省际出入口、交通环岛、风景名胜区等重要节点的景观林带建设,注重从形成景观的角度统筹安排花(叶)色树种,形成全年常绿、四季有花的景观带,增强林带的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充分展示各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树立各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综合发展形象。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不是单纯的林业工程,要与旅游、科普、文化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打造地方绿化美化生态化品牌,建设进入式林地和配套浏览通道、林间小品等,形成生态旅游的新增长点。通过林带建设连通沿线的自然景点、人文景点,更有效地传承自然和历史文化。选择有条件的绿化带建设林业宣传科教基地,推广现代林业文化,促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文明形成。2100433B
生态景观林带由绿色景观带(线)、景观节点(点)和生态景观带(面)组成:
绿化景观带是将主要高速公路、铁路两侧20~50米林带和沿海海岸基干林带、滩涂湿地红树林为主线,建成各具特色,景观优美的生态景观长廊;
景观节点是沿线分布的城镇村居、景区景点、服务区、车站、收费站、互通立交等景观节点绿化、美化、园林化,形成景观亮点;
生态景观带是将高速公路、铁路和江河两岸1公里可视范围内的林地,改造提升森林质量和景观质量,形成主题突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
深圳有梧桐山、七娘山、笔架山等山林景区,尤其梧桐山拥有深圳独特、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毛棉杜鹃、吊钟花、华丽杜鹃、深山含笑等植物作为风景区内的重要景观树种,已成为山林景区的重要特色。但由于自然竞争等原因,原植物群落景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将生态景观林抚育技术成果固化推广,推动生态景观林科学、有序、规范抚育,提高生态景观林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特制定地方标准《生态景观林抚育规程》(DB4403/T 132-2020)。
地方标准《生态景观林抚育规程》(DB4403/T 132-2020)由深圳市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2020年12月16日,地方标准《生态景观林抚育规程》(DB4403/T 132-202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2021年1月1日,地方标准《生态景观林抚育规程》(DB4403/T 132-2020)实施。
地方标准《生态景观林抚育规程》(DB4403/T 132-2020)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规则起草。
该标准的制定主要以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深圳市梧桐山杜鹃类生态景观林抚育技术规范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同时广泛参考了中国国内已有标准及国家相关规定。
起草单位: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王定跃、陈世清、李文华、林贝满、刘永金、时波、徐滔、曾振平、罗菁、景慧娟、张开文、白宇清、袁银、贾彩娟、黄琳玉、林锦涛、吴序一、何茜、王超群、林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