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地震工程 | 外文名 |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
作 用 | 为了防御地震的突然袭击 | 应 用 | 矿山、核电等建筑预防地震灾害 |
目 标 |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抗震级别 | 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
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建筑结构遭遇不同水准的地震影响时,对结构、构件、使用功能、设备的损坏程度及人身安全的总要求。建筑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通常将其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在抗震设计中,根据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即特殊设防类,是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乙类即重点设防类,是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丙类即标准设防类,是指大量的除1款、2款、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丁类即适度设防类,是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地震工程:为防御地震突然袭击可能引起的各种灾害采取有效措施的一门工程科学。以地震学和地质学为基础,主要研究地震时地面运动特征以及建筑物的破坏,涉及土木建筑、机械、电子、水利等工程学的许多方面。内容包括地震成因、地震波、断层作用、强烈地面运动的研究及其测量、地震造成的结构物破坏特征、模拟地震试验、模型与原型的结构动力试验、线性与非线性结构反应、土与岩石的性能、土壤与桩基的相互作用以及地震海啸等。
其研究可用于:(1)为设计抗震结构提供依据和方法(2)为地震烈度区划和鉴定等提供依据(3)为矿山、桥梁、水坝、核电站、烟囱、水塔等大型工程建筑和城市公用设施的防震及地震灾害和次生灾害的预防提供具体方案和方法。
是的,CSCD扩展库。但我认为它比某些CSCD核心库的期刊还好。振动方面最好的CSCD扩展库是《世界地震工程》,核心库则是《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EI则是振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
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俱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
中国甘肃网5月18日讯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获悉,据陇南市政府新闻办通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MS7.8级地震,使陇南市九县区均有强烈震感,地震持续时间约2分钟,据初步测定,武都区地震破坏烈度为7.5度,...
抗震设防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杭震措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抗震设计,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上述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都必须认真进行。
结构物在强烈地震中不损坏是不可能的,抗震设防的底线是建筑物不倒塌,只要不倒塌就可以大大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减轻灾害。般在设防烈度小于6度地区,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损坏程度较小,可不予考虑抗震设防在9度以上地区,即使采取很多措施,仍难以保证安全,故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类即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乙类即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丙类即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丁类即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叫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2100433B
地震工程学12(地震震害预测)-翟永梅
1980年,《世界地震工程》内部创刊,知网收录三期,曾用名《国外地震工程》。
1983年,该刊为双月刊。
1985年,《世界地震工程》正式创刊,为季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据2018年9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世界地震工程》共出版文献374篇。
据2018年9月1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世界地震工程》载文量为1623篇。
《世界地震工程》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08、2011、2014)等收录。
据2018年9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世界地震工程》总被下载570730次、总被引37545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448、(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251。
据2018年9月1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世界地震工程》被引量为20672次,下载量为67265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世界地震工程》影响因子为0.5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219种)中排第1442名,在天文学、地球科学(221种)中排第107名。
《世界地震工程》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地震工程学报》共出版文献3681篇。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官网显示,《地震工程学报》载文量为2167。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地震工程学报》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收录。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地震工程学报》总被下载279840次、总被引1809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790、(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53。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官网显示,《地震工程学报》2015年影响因子为1.19,被引量为9442,下载量为29347。2015年影响因子排名为: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第710名;天文学、地球科学(226种)第62名。
中文核心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国地震局科技期刊三等奖;《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