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地震车 | 属 性 | 车辆 |
---|---|---|---|
功 能 | 搜集地震信息 | 通信方式 | 卫星、短波、移动通信、光纤 |
河南省首台“超级地震车”造价468万元。
地震车驾驶室后排,安装有一组上下卧铺,可供休息,车间设有冰箱、饮水机、微波炉等设备,可以满足地震工作人员野外需求。另外,车辆采用气囊减震功能,最大限度保障车辆在灾区发挥功能。
车辆自身带有发电机,在震区断电情况下,车辆所携带的发电柴油,可供应车辆所有硬件全功率运行24小时。
2016年5月29日,经过半年的设计、改造,从瑞士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落户河南省地震局地震现场指挥平台,成为河南省首台“超级地震车”。
一旦发生地震,就可能使我们的供电、供水、供热系统,交通系统,生活必需品供应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医疗卫生系统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 &n...
地震常识 谈起地震,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电视镜头中那些震后墙倒楼塌的惨状。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 这个问题现在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解释或设想。的确,发生地震的某些根本性原因还有待探讨,但已经认识到的事...
地震逃生知识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
地震车是一辆集成卫星、短波、移动通信、光纤等4套通信方式,随时随地与指挥中心联系的车辆。
地震发生后,应急地震车将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哪里有地震,它就去哪里。
地震车的“头顶”长出两根“触角”,左侧一条高6m,上面带有360度可旋转摄像头,它可以将方圆两里之内的震区图像搜集,传回指挥中心。右侧“触角”高10米,是4G移动基站,保障应急车在震区信号畅通。
进行了地铁地下车站的地震反应分析,探讨了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地面与基岩间峰值相对位移的确定及其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初步研究了地铁车站埋深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引起的地基变形是影响地下结构动力反应的决定性因素,结构峰值变形反应与自由场峰值变形反应之间近似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相对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地面与基岩间峰值相对位移(PGRD)对于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地铁车站-隧道-土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反应
一辆蓝色大卡车,展开后成为地震和火灾的模拟体验平台,这就是国内首款“安全教育车”。据了解,安全教育车具有地震模拟与体验系统、火灾模拟与体验系统、自救知识体验与学习、互动参与的安全训练营四个方面的功能。
一辆卡车如何逼真模拟地震?原来是采用了液压系统,通过前后、左右、上下6个方向的摇晃来模拟4到8级的地震。地震体验之前,工作人员会介绍应对方法:先蹲下以降低重心,再躲在桌子底下躲避以保护头部,为防止在晃动中暴露身体受伤,还需要紧紧抓住桌子。
“地震体验现在开始。”语音播报响起,地震平台开始剧烈晃动,随着晃动的加强,一旁的柜子、相框等道具也纷纷倒下,旁边还冒出了类似表演用的白烟,最大程度模拟地震现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者按照规定方法躲到桌下,紧抓桌腿,防止在晃动中暴露身体。
摇晃结束,灾害教育还在继续。体验空间内装有模拟燃气阀和电闸,语音提示地震体验结束后,体验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迅速关掉燃气阀和电闸,用背包等防护物护住头部逃出室内。
除了地震,火灾也是常见的灾害,“安全教育车”还具有模拟火灾的功能:火焰灯发出光芒模拟火苗,照射在对面的墙体上和灶台上,体验者需拿出能发射红外线的模拟灭火器瞄准火焰根部的接收装置,一旦成功瞄准,持续几秒之后电脑就提示灭火成功。
不管是模拟地震还是火灾都会用视频全程记录,体验结束后可通过回放来找出应急反应中的不足,及时纠正。
今天是汶川地震七周年,也是第七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昨日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公众减灾教育论坛”上,壹基金发布了升级后的“儿童平安计划”,并发布了全国首辆“安全教育车”。
“安全教育车”是可移动的安全教育基地,可以通过在城市和乡村开展基于情境模拟和参与式的安全教育,提升儿童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是公众宣传与倡导的平台,影响家长及公众重视儿童安全教育与安全保护。车内设备如何?有哪些特别的功能?南都记者率先体验。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
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