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地基建筑 | 外文名 |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
---|---|---|---|
学 科 | 建筑学 | 应 用 | 土木工程等 |
分 类 | 基础工程措施和岩土加固措施 |
地基建筑主要分为基础工程措施和岩土加固措施。有的工程,不改变地基的工程性质,而只采取基础工程措施;有的工程还同时对地基的土和岩石加固,以改善其工程性质。选定适当的基础形式,不需改变地基的工程性质就可满足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反之,已进行加固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地基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如处理不当,往往发生工程事故,且事后补救大多比较困难。因此,对地基处理要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制度,以确保工程质量。
基础工程措施包括:浅基础、桩基础、沉井和沉箱基础、地下连续墙、土基加固、换土法、强夯法、预压砂井法、震冲法、灌浆。
浅基础
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它可扩大建筑物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使上部荷载扩散。浅基础主要有:①独立基础(如大部分柱基);②条形基础(如墙基);③筏形基础(如水闸底板)。当浅层土质不良,需把基础埋置于深处的较好地层时,就要建造各种类型的深基础,如桩基础、墩基础、沉井或沉箱基础、地下连续墙等。它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周围地层或下面较坚硬地层上。
桩基础
一种古老的地基建筑方式。中国隋朝的郑州超化寺塔和五代的杭州湾海堤工程都采用桩基。按施工方法不同,桩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是将事先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桩,用不同沉桩方法沉入地基;灌注桩是直接在设计桩位开孔,然后在孔内浇灌混凝土而成。
沉井和沉箱基础
沉井又称开口沉箱。它是将上下开敞的井筒沉入地基,作为建筑物基础。沉井有较大的刚度,抗震性能好,既可作为承重基础,又可作为防渗结构。1945年美国蒙哥马利闸采用沉井作为承重防渗基础。沉箱又称气压沉箱,其形状、结构、用途与沉井类似,只是在井筒下端设有密闭的工作室,下沉时,把压缩空气压入工作室内,防止水和土从底部流入,工人可直接在工作室内干燥状态下施工。如1937年中国钱塘江铁路桥的桥墩采用沉箱基础;1963年日本杨川闸用沉箱作为闸的承重防渗基础。
地下连续墙
利用专门机具在地基中造孔、泥浆固壁、灌注混凝土等材料而建成的承重或防渗结构物。它可作成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防渗墙;也可作一般土木建筑的挡土墙、地下工程的侧墙等。墙厚一般40~130cm。世界上最深的混凝土防渗墙达131m(加拿大马尼克三级坝)。
土基加固
采取专门措施改善土基的工程性质。土基加固方法很多,如换土法、碾压法、强夯法、爆炸压密、砂井、预压砂井(堆载预压砂井及真空预压砂井)、振冲法、灌浆、高压喷射灌浆等。
换土法
将软弱的土层挖除,置换以良好的土、砂、碎石或与建筑物相同的材料,然后压实或夯实。一般闸基用砂或碎石置换,称砂垫层或碎石垫层。
强夯法
用几十吨重的夯锤,从几十米高处自由落下,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夯锤一般重10~40t,落距6~40m,处理深度可达10~20m。采用强夯法要注意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及其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预压砂井法
在地基内按一定的间距打孔,孔内灌注透水性良好的砂,缩短排水路径,并在上部施加预压荷载的处理方法。它可加速地基固结和强度增长,提高地基稳定性,并使基础沉降提前完成。砂井直径一般25~50cm,间距2~3m。砂井一般用射水法造孔,也可采用袋砂井、排水纸板等,还可采用真空预压法,即用抽真空的办法加压,可取得相应于80kPa的等效荷载。
振冲法
用振冲器加固地基的方法,即在砂土中加水振动使砂土密实。用振冲法造成的砂石桩或碎石桩,都称振冲桩(见桩工)。
灌浆
借助于压力,通过钻孔或其他设施将浆液压送到地基孔隙或缝隙中,改善地基强度或防渗性能的工程措施(见灌浆)。
高压喷射灌浆
通过钻入土层中的灌浆管,用高压压入某种流体和水泥浆液,并从钻杆下端的特殊喷嘴以高速喷射出去的地基处理方法(图3 )。在喷射的同时,钻杆以一定速度旋转,并逐渐提升;高压射流使四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结构遭受破坏,并被强制与浆液混合,凝固成具有特殊结构的圆柱体,也称旋喷桩。如采用定向喷射,可形成一段墙体,一般每个钻孔定喷后的成墙长度为 3~6m。用定喷在地下建成的防渗墙称为定喷防渗墙。喷射工艺有三种类型:①单管法,只喷射水泥浆液;②二重管法,由管底同轴双重喷嘴同时喷射水泥浆液及空气;③三重管法,用三重管分别喷射水、压缩空气和水泥浆液。
少裂隙、新鲜、坚硬的岩石,强度高、渗透性低,一般可以不加处理作为天然地基。但风化岩、软岩、节理裂隙等构造发育的岩石,须采取专门措施进行加固。岩基加固的方法,有开挖置换、设置断层混凝土塞、锚固、灌浆等。
开挖置换
类似土基加固的换土法,将设计规定的建筑物建基高程以上的风化岩全部开挖,用混凝土置换。
设置断层混凝土塞
将断层内断层角砾岩、断层泥挖除至一定深度,回填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塞。
锚固
在岩石内埋设锚索,用以抵抗侧向力或向上的力;通常锚索为被水泥浆或其他固定剂所包裹的高强度钢件(钢筋、钢丝或钢束)。锚固法也可以加固土基。
灌浆
主要有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
以上地基建筑方法与工程检测、工程监测、桩基动测、静载实验、土工试验、基坑监测等相关技术整合在一起,称之为地基建筑的综合技术。长盛工程(Changsheng works)及其经营联合体已整合并掌握了该综合技术。
地基建筑: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 地基建筑 英文名称: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基础下的受力层进行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强化处理。 所属学科: 电力(一级学科) ;火力发电(二级学科)
改善或加固地基的天然状态,使之符合工程要求的技术措施。 所属学科: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 ;水利工程施工(二级学科) ;地基建筑(水利)(三级学科)
百科名片 定义 根据长盛工程(Changsheng works)技术人员的经验,地基建筑(Foundation construction)一般是指用于改善支承建筑物的地基(土或岩石)的承载能力或抗渗能力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
看题目,读了几遍,猜想楼主是不是想要图纸。没有‘二层楼地基建筑图’这个东西。二层楼在上,地基在下,二层楼怎么和地基搅在一起!地基是岩土层,地基哪有图纸呢!基础图是结构图,不是建筑图!想要二层楼房的基础...
附件看了还是没看懂! 你自己看看你的附件是不是上传错了! 真的看不懂!
有人可以提供下桩基建筑的建造过程视频嘛?我想直观感受下,谢谢了。 你搜视频应该可以找到的,例如下面的网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4NDAwNjcy.htm...
本文通过珠海某四层住宅楼纠倾加固的介绍,提出射水纠倾法对于浅基础底有砂垫层或较厚砂层的建筑物快速、安全、有效。
通过对桂林市工学院新建图书馆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的研究,在同一建筑单元采用了两种形式的基础,并采用在桂林市较为成熟的地基灌浆技术处理软弱的地基,获得了各种宝贵的试验及观测资料,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如何在不均匀地基上进行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成功范例。
福州城的地下藏着什么秘密?屏山地铁站东入口的考古发掘,正一层层揭开谜团。昨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随着考古的推进,数百平方明清房屋基础完整现出。
房子不大功能齐备
记者再次来到现场时,原先间隔的探方已连成一片。近200平方米内,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天井、水池、排水暗沟、水井、房屋以及近一米宽的墙基。
在探方内,排水沟的走向呈变形的V字形,水沟二十多厘米宽、十多厘米深,是用整块石头雕好拼接的,缝隙则用沙子填补。水沟上方用一块块小石板覆盖,揭开小石板,里面还是湿润的。水沟的北侧就是大块平整条石铺好的地面,和现在的老宅天井如出一辙。墙基就在天井的东侧,一段九十度转角完整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墙基主要是用大块不规则的石头砌成,其中还夹杂着一个圆形石磨。考古队员李福生介绍,这么宽的墙,属于主墙,也就是封火墙。墙基东西两侧的空地,就是原来的房屋,其中一间内还找到了卫生间的痕迹。
“现在的房屋基础和这个差不多宽,有些可能还没这么宽。”李福生说,按现在的标准,这里盖个三层小楼都不成问题。据福州市考古队张领队介绍,房子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和保存下来的不少明清古宅相比,面积并不大,可是结构相当完善。
和三坊七巷老宅相似
“这栋宅子的房间进深都不大。”张领队说,还有一个特点是比较长。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队员们已经将房间分割出来,每一间都在五六平方米左右。这和三坊七巷内的一些老宅子很相似。
厦门大学建筑学院戴志坚教授告诉记者,明清时期,房屋建筑已相当科学和完善,这一时期的房屋建筑已有完整的规划,注重朝向、地基打造等。当时,清朝政府也颁布了《工部工程作法则例》,《营造法式》、《园冶》也都是建筑的参考标准。张领队告诉记者,遗址内发现的水池,只有1平方米大小,但下面的底是硬土,推测在当时主要做存水防火使用,是记录福州城市建设档案的又一项实物填补。
记者了解到,目前屏山地铁站东入口发现的这片房屋基础,将在绘图、拍照之后进行清理,继续向下探究。
地基用来分散其本身、上层建筑及其他作用力所产生的荷载以便避免土壤产生过度的应力,导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陷和破裂。地基建筑分扩展式地基和深地基两种。扩展式地基有放宽式底脚(底脚主要用于支撑各个支柱或承重墙)、筏基(一般由粗钢筋混凝土板组成,位于整个建筑物或主要部位之下,可将荷载广为分散)、浮基(浮基为箱形构造,即挖土至一定深度,使起出的土方重等于建筑物总重,这样建筑物的接触压力大体上等于原来土体的压力)。深地基有桩基(桩子打入地下,桩基又分端承桩和摩擦桩)和沉箱桩(比桩基大,需要就地挖坑设模建造,一般都浇灌混凝土)两种。
工程用的边坡包括公路或铁路路堑、河坝、露天矿、壕沟、工矿废料堆、防洪堤、土质水坝,以及公路、铁路和机场的填方。在重力和摩擦力、内聚力及其他约束力的作用下,表土颗粒保持静态平衡。由于种种原因使这种静态平衡被破坏时,即发生滑坡。边坡的安全系数(约束力与诱动力之比)一般采用1.5∼2.0.要提高边坡的稳定性,首先要改善排水状况,并应防止水分进入土层;此外可栽种树木和整平坡面。这种边坡稳定方法也适用于各种堤。水库或导流用的堤坝更要注意防水性能,渗漏可影响堤坝的结构稳定性。坝心采用不透水材料,以减少渗水;坡面为透水材料,但应能防止水流冲刷;坝心及坡面间的过渡区则采用中间粒度的材料,以防中心细质材料随渗水侧向漏失。
道路、公路、机场跑道和滑行道都需铺设路面,一般是铺设在自然土层上或填方上。根据其荷载分散方式,路面分刚性和柔性两种。前者抗挠强度大,可使集中荷载分散在较大的支撑面上,一般直接在路基上或沙石基层上用水泥混凝土构筑。柔性路面的抗挠强度弱,但须设计足够的厚度,路基应力较低,这种路面由颗粒材料的基层和碎石沥青结构的防磨层组成。地下坑道的开凿方法分坚岩开凿法、软土开凿法、沉管法和随挖随填法。坚岩开凿绝大部分采用钻眼爆破技术,也有利用隧道全断面掘进机的。软土开凿较多使用隧道掘进机。若隧道要通过硬贴土时,可采用衬砌板法;施工时可利用压缩空气技术,但这只适用于直径较小的隧道。此外还可采用盾构开凿。沉管法最适用于开凿水下隧道。隧道外壳用加强钢筋混凝土预先建造,然后运至预定水面,放沉后连接。随挖随填开凿法常用于地道工程,尤其适用于浅层隧道。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