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石苣苔 ,小灌木植物,茎长7-3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上部疏被短毛,花期7-10月。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区,在越南及日本也有分布。
中文名称 | 吊石苣苔 | 分布区域 | 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区,在越南及日本也有分布。 |
---|---|---|---|
别 称 | 石吊兰、石豇豆、接骨生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界 | 植物界 | 科 | 苦苣苔科 |
拉丁学名 | 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属 | 吊石苣苔属 |
菊科,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第一大科。多为草本。叶常互生,无托叶。头状花序单生或再排成各种花序,外具一至多层苞片组成的总苞。花两性,稀单性或中性,极少雌雄异株。花萼退化,常变态为毛状、刺毛状或鳞片状,...
把石头清洗干净,然后暴晒。也可以用滚烫的热水浇,然后用刷子刷,就掉了。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苔藓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最主要的...
菊苣的功效 菊苣在欧洲叫作欧洲苣荬菜或者叫法国苣荬菜、比利时苣荬菜、苞菜,在日本被叫做“苦白菜”。 菊苣是菊科菊苣属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叶、叶球、叶芽为蔬,是从野生菊苣中驯化选育出的一个变...
为探讨苦苣苔科植物对其岩溶生境的适应性,该研究选取黄花牛耳朵(Primulina lutea)、紫花报春苣苔(Pri.purpurea)和桂林蛛毛苣苔(Paraboea guilinensis)三种苦苣苔科植物,将其栽种在石灰土及红壤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观测记录其生长性状并对其叶片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植株采集过程中,同时采集自然生境中三种苦苣苔科植物叶片及取样植物基部土壤,并对叶片及土壤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作为今后苗圃试验的参照.结果表明:三种苦苣苔科植物在两种土壤上的生长状况及适应性具有差异,其在石灰土上生长良好,在红壤上生长较差;在两种不同土壤中,除N外,桂林蛛毛苣苔的叶片其他元素(P、K、Mn、Mg、Ca、Zn、Cu)差异极显著(P<0.01);除P外,紫花报春苣苔的叶片其他元素(N、K、Mn、Mg、Ca、Zn、Cu)差异极显著(P<0.01);除N、Cu、Ca外,黄花牛耳朵的叶片元素(P、K、Mn、Mg、Zn)差异极显著(P<0.01);三种植物的叶片元素比值,除少数值没有差异外,大部分指标差异都极显著;对叶片元素与栽培土壤元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植物叶片Mn元素与土壤中N、Ca、Mg、Zn、Mn、有机质含量等呈正相关,土壤P元素与叶片中N、P元素呈正相关,而与叶片中Zn元素呈负相关关系.在其他栽培条件一致的条件下,土壤因素及物种差别是造成黄花牛耳朵、紫花报春苣苔和桂林蛛毛苣苔适应性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苔青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低水头径流式电站,兼具养殖、旅游及减排等功能。电站建成后接入浩良河变电所,并入省网运行,对改善电网结构、缓解地区供电压力及改善电网供电质量,都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工程建成后,可改善水库附近地区的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和水质环境。
目中文名: | 管花目 |
科编号: | 325 |
科中文名: | 苦苣苔科 |
科拉丁名: | Gesneriaceae |
属中文名: | 吊石苣苔属 |
属拉丁名: | Lysionotus |
种中文名: | 翅茎吊石苣苔(变种) |
种拉丁名: | Lysionotus serratus D. Don in Edinb. var. pterocaulis C. Y. Wu ex W. T. Wang in Guihaia |
其它属名: | |
种下等级: | |
生境: | 生山谷石上 |
海拨低限: | 1200 |
海拨高限: | 1500 |
是否中国特有: | 是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外分布: | |
国内分布: | 云南 |
所在卷册: | 69 |
门中文名: | 被子植物门 |
纲中文名: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中文名: | 管花目 |
科编号: | 325 |
科中文名: | 苦苣苔科 |
科拉丁名: | Gesneriaceae |
属中文名: | 吊石苣苔属 |
属拉丁名: | Lysionotus |
种中文名: | 条叶吊石苣苔(变种) |
种拉丁名: | 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var. linearis Rehd. |
其它属名: | |
种下等级: | |
生境: | 生于山谷林中石上 |
海拨低限: | 920 |
海拨高限: | 1100 |
是否中国特有: | 是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外分布: | |
国内分布: | 广西;贵州 |
所在卷册: | 69 |
条叶吊石苣苔形态特征
吊石苣苔(原变种)小灌木。茎长7-3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上部疏被短毛。叶3枚轮生,有时对生或斗枚轮生,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革质,形状变化大,线形、线状倒披针形、狭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少有为狭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5-5.8厘米,宽0.4-1.5(-2)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钝、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在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少数牙齿或小齿,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中脉上面下陷,侧脉每侧3-5条,不明显;叶柄长1-4(-9)毫米,上面常被短伏毛。花序有1-2(-5)花;花序梗纤细,长0.4-2.6(-4)厘米,无毛;苞片披针状线形,长1-2毫米,疏被短毛或近无毛;花梗长3-10毫米,无毛。花萼长3-4(-5)毫米,5裂达或近基部,无毛或疏被短伏毛;裂片狭三角形或线状三角形。花冠白色带淡紫色条纹或淡紫色,长3.5-4.8厘米,无毛;筒细漏斗状,长2.5-3.5厘米,口部直径1.2-1.5厘米;上唇长约4毫米,2浅裂,下唇长10毫米,3裂。雄蕊无毛,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3-15毫米处,狭线形,长约12毫米,花药直径约1.2毫米,药隔背面突起长约0.8毫米;退化雄蕊3,无毛,中央的长约1毫米,侧生的狭线形,长约5毫米,弧状弯曲。花盘杯状,高2.5-4毫米,有尖齿。雌蕊长2-3.4厘米,无毛。蒴果线形,长5.5-9厘米,宽2-3毫米,无毛。种子纺锤形,长0.6-1毫米,毛长1.2-1.5毫米。花期7-10月。
与吊石苣苔的区别:叶线形或狭线形,长3.3-5.5厘米,宽4-8毫米;花盘环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