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电子排布式 | 外文名 | The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type |
---|---|---|---|
应用学科 | 化学 物理 |
如碳、氧、钠、钙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分别是1s2 2s2 2p2、1s2 2s2 2p4、1s2 2s2 2p6 3s1、1s2 2s2 2p6 3s2 3p6 4s2,其简化的电子排布式可以分别表示为[He]2s2 2p2、[He]2s22p4,[Ne]3s1、[Ar]4s2。
原子实例:
[He]:1s2、
[Ne]:1s2 2s2 2p6、
[Ar]:1s2 2s2 2p6 3s2 3p6、
[Kr]: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6、
[Xe]: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6 4d10 5s2 5p6、
[Rn]: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6 4d10 4f145s2 5p6 5d10 6s2 6p6、
[Og]:1s2 2s2 2p63s2 3p6 3d10 4s2 4p6 4d10 4f145s2 5p6 5d10 5f14 6s2 6p6 6d10 7s2 7p6。
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于电子不可能都挤在一起,它们还要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及其补充规则,一般而言,在这三条规则的指导下,可以推导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在中学阶段要求的前36号元素里,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于电子不可能都挤在一起,它们还要遵守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一般而言,在这三条规则的指导下,可以推导出元素...
不需要输出的,在绘图界面点击“钢筋排布”---------钢筋排布图界面点击“打印钢筋排布图”---------左键框选打印的区域--------右键打印-------打印界面再右键---------...
JDG 管在放在 桥架上面或下面都行,但管要按明设管套用定额.
如何正确书写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轨道表示式是无机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难题.针对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常见错误,提出一种利用徐光宪规则和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相结合准确高效地书写电子排布式和轨道式的方法.期望对学生在无机化学学习原子结构,多电子原子和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提供帮助.
参照玻璃熔窑蓄热室格子砖西门子式的排列结构,提出了新的筒形格子砖的排列方式,并通过两次在熔窑冷修设计中的应用,展示此结构改进的可行性。
基本解释
外围电子排布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如Cl:1s2 2s2 2p6 3s2 3p5将"1s2 2s2 2p6"(Cl的内层电子排布,也是Ne的电子排布式)省略,"3s2 3p5"即为氯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同理,K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s1(省略了内层电子排布1s2 2s2 2p6 3s2 3p6)、Fe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 4s2(省略了Ar的电子排布式1s2 2s2 2p6 3s2 3p6)。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外围电子,而“原子实”不受影响,外围电子排布式能更简捷地、直接地反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对于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先确定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即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如24号元素铬,其原子核外总共有24个电子,然后将这24个电子从能量最低的1s亚层依次往能量较高的亚层上排布,只有前面的亚层填满后,才去填充后面的亚层,每一个亚层上最多能够排布的电子数为:s亚层2个,p亚层6个,d亚层10个,f亚层14个。最外层电子到底怎样排布,还要参考洪特规则,如24号元素铬的24个核外电子依次排列为
1s(2)2s(2)2p(6)3s(2)3p(6)4s(2)3d(4)
根据洪特规则,d亚层处于半充满时较为稳定,故其排布式应为:
1s(2)2s(2)2p(6)3s(2)3p(6)4s(1)3d(5)最后,按照人们的习惯“每一个电子层不分隔开来”,改写成
1s(2)2s(2)2p(6)3s(2)3p(6)3d(5)4s(1)即可。
与轨道表示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轨道表示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与轨道表示式描述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相对而言,轨道表示式要更加详细一些,它既能明确表示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在哪些电子层、电子亚层上, 还能表示出这些电子是处于自旋相同还是自旋相反的状态,而核外电子排布式不具备后一项功能。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的情况,但它并没有指明电子分布在哪些亚层上,也没有指明每个电子的自旋情况,其优点在于可以直接看出原子的核电荷数(或核外电子总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如第一周期中含有的元素种类数为2,是由1s1~2决定的
第二周期中含有的元素种类数为8,是由2s1~2 2p0~6决定的
第三周期中含有的元素种类数为8,是由3s1~2 3p0~6决定的
第四周期中元素的种类数为18,是由4s1~2 3d0~10 4p0~6决定的。
由此可见,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元素周期表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所在。对于同族元素而言,从上至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越来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最外层电子越来越容易失去,即金属性越来越强;对于同周期元素而言,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越来越差,非金属性越来越强。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它是1926年奥地利学者薛定谔在德布罗伊关系式的基础上,对电子的运动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提出了二阶偏微分的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式。这个方程式的解,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形表示的话,就是电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