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原理》是2008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书名 | 电化学原理 | ISBN | 9787811244168, 7811244160 |
---|---|---|---|
页数 | 385页 | 出版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8年8月1日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 |
电化学传感器对工作电源的要求很低。实际上,在气体监测可用的所有传感器类型中,它们的功耗是最低的。因此,这种传感器广泛用于包含多个传感器的移动仪器中。它们是有限空间应用场合中使用最多的传感器。传感器的预...
一防止生锈二外观可以好看点三防电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根据具体的水质做一个对比实验,采用不同材质的极板,控制间距, 或者控制电压,频率等
第一章-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会对生产安全、环境保护造成威胁。常见毒性气体的检测一般采用电化学传感器。本文针对电化学传感器的使用对硬件电路要求高的问题,设计了一款使用STM32103系列微控制器的高性能毒性气体探测器。
《水处理科学与技术:水处理电化学原理与技术》综合沦述了水处理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新技术进展,包括电化学氧化还原、电化学凝聚、电化学生物和光电组合四个大的方面。全书共8章,从原理、方法、过程、技术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力求形成相对完整、融会贯通的水处理电化学新原理和新方法体系,是对近10年来国内外水处理电化学研究与应用进展的系统总结。
《水处理科学与技术:水处理电化学原理与技术》可作为从事水质科学与技术工作的研究人员、高等学校师生、企业技术工作者及其他相关人员阅读和参考。
曹楚南,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0年出生于江苏常熟。1952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化学系。曾在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等单位工作。1982年任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
他是我国最早从事电化学腐蚀科学研究者之一。在钢铁表面磷化、轻金属阳极氧化、土壤腐蚀、海水腐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开拓腐蚀疲劳电化学研究新领域。这方面代表作有《腐蚀电化学原理》、《电化学阻抗谱导论》等。
1987年、1992年和1998年分别担任三个为期5年的关于金属腐蚀与防护机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主持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材料在我国自然条件下的腐蚀数据积累及规律性研究"主持人兼子课题"材料自然环境腐蚀预测及相关的基础研究"负责人。主编的《中国材料的自然环境腐蚀》一书2005年出版。
腐蚀电化学是以金属腐蚀电极为研究对象的电化学,是应用电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电化学与腐蚀科学理论的桥梁,是腐蚀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次修订精简了第二版的内容,阐述了腐蚀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突出"原理"的叙述,反映了20多年来作者工作和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