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搅拌是借助电磁力强化铸坯内未凝固金属熔液的运动,改变凝固过程的流动、传热和传质,达到细化晶粒、改善铸坯质量的目的。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闭合回路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这里所说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导电回路不动,穿过回路的磁通量随时间而变化。第二种情况是导电回路与磁场之间有相对运动,即导体切割磁力线。
从搅拌金属液的流动方式来分,电磁搅拌有3种形式,一是水平式,即感应线圈平行于铸形的轴线方向,固相粒子在准等温面内流动,搅拌的作用是固相粒子球化的主要机制;一种是垂直式,即感应线圈与铸形的轴线方向垂直;另一种是上述两种旋转方式的结合,即螺旋式。影响电磁搅拌效果的因素有搅拌功率、冷却速度、金属液温度、浇注速度等。由于电磁搅拌的局限性(“集肤”效应),通常认为,直径大于6英寸(约150mm)的铸坯不宜采用电磁搅拌法生产。本节将简单介绍电磁搅拌的原理、电磁搅拌器的设计以及有关电磁特性方面的问题。
PWM信号流程 工控机→主控板→触发板电流检测信号 霍尔互感器 →参考板 →主控板 →工控机科美达的搅拌器电控系统是这样的
你好,这类商品网上有很多,建议去网上选购
在连铸钢生产中,钢水首先在结晶器内形成初始固态坯壳,继而进入二次冷却区进一步冷却,此时的 “连铸坯”实际上是表面虽已形成固态坯壳,而中心部位仍为炽热的液相钢水,即带有一个细长圆锥形液态钢水区域,这个区...
为优化电磁搅拌工艺,建立了电磁搅拌过程的电磁-热-流体耦合场数学模型,并用ANSYS软件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磁搅拌时坩埚内浆料中磁感应强度、速度场以及温度场均呈三维分布,浆料顶部中心区域的速度分布揭示了增强颗粒进入浆料的动力学条件,而浆料内的循环流以及坩埚壁附近的剪切流可使初生相、增强颗粒与流体之间产生摩擦、剪切和碰撞,为得到球状晶和实现增强颗粒的复合创造了条件。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在制定搅拌工艺时,应根据合金的两相区大小和增强颗粒加入量等,使冷却速度和搅拌时间相匹配。电磁搅拌可使温度分布均匀,扩大等温区,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及按等轴晶方式长大,为得到半固态组织创造了条件.
提出一种在国内企业现有装备基础上生产高性能无氧铜的电磁脱氧-电磁连铸的方法,并完成工业试验和批量生产。结果显示,采用多级电磁搅拌方式,可实现大尺度、高性能无氧铜材料的非真空、低成本、连续性生产,并在材料组织和物理、机械性能方面优于目前生产的同类材料。电磁搅拌系统及工艺的优化是实现铜液脱氧的关键。连铸电磁场、结晶器、电磁参数与铸造工艺的匹配和优化,对铸坯组织、性能、质量有重要影响。
电磁搅拌,简称EMS。是由瑞典ASEA公司首先提出的,1932年Dreyfus博士从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中发现,低速移动着的感应磁场能在钢水中产生强力的搅拌作用,并与Sandvik厂合作,于1948年研制成第一台用于电弧炉炼钢的电磁搅拌器,后来该技术逐渐应用于感应熔炼炉、钢包精炼炉和连铸机。电磁搅拌应用于连续铸钢是连铸技术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
用于连铸过程的电磁搅拌器按其安装的位置,有如下几种:
(1) 中间包加热用电磁搅拌器HEMS:该种电磁搅拌使连铸过程中的钢水温度在液相线温度以上30℃或40℃,使中间包二次冶金的效果更佳。
(2) 结晶器电磁搅拌器MEMS:是目前各种连铸机都适用的装置,它对改善铸坯表面质量、细化晶粒和减少铸坯内部夹杂及中心疏松有明显的作用,应用最为广泛。为不影响液面自动控制装置的使用,一般安装在结晶器的下部。
(3) 二冷段电磁搅拌器SEMS:又可分为二冷一段电磁搅拌器S1EMS和二冷二段电磁搅拌器S2EMS。S1EMS安装在结晶器一段的足辊处,其功能与MEMS类似,两者不重复使用,由于其更换、维修方便,因此其投资和运行成本比较经济。S2EMS是促进铸坯晶粒细化的有效手段,一般与MEMS或S1EMS一起使用。
(4)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FEMS:一般在浇注对碳偏析有严格要求的含碳高的钢种时采用,为保证搅拌效果,其安装位置要靠近凝固末端,一般在液芯直径为Φ60-80mm处为佳,并允许调节。
美国Corning公司生产,包含三种数字显示的产品:
Corning数字式加热板;
Corning数字式搅拌器;
Corning加热搅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