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测光是指对一个点进行测光,该点通常是整个画面中心,占全图9%左右大小进行测光,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摄影师的喜好, 对某一个画面中,认为最适合地方进行测光,而不受其它影响,特别是场景中明暗对比强烈的时候, 或者是被拍摄主体进行正确测光,而不会被附近的其他光线干扰了测光。比如当你拍人像的时候, 就完全有必要针对脸部进行点测。当你拍摄大光比照片的时候(比如一半天空, 另一半在阴影里) 你就需要对你希望曝光正确的部分进行测光。
由于测光点不一定在构图的中心,这样就需要对你想正确曝光的点进行测光,测光后需要重新构图,这样就有了AE锁,就是测光锁,当测光完成后 可以锁定曝光量,再进行构图对焦拍摄。 一般来说,你的对焦点,基本就是你所需要正确测光的点,具备点测联动的相机,测光点就是对焦点,那么你就可以直接构图对焦,自动测光。如若不是,则需要上述先测光,后构图对焦的操作。
中文名称 | 点测光 | 测光 | 自动测光 |
---|---|---|---|
物体 | 反射原理 | 通常 | 高反射率 |
人像 | 拍照效果体验 |
玩摄影的朋友都非常清楚的一个功能:对焦与测光分离。这能给我们带来更丰富的拍照效果体验,同样的对焦目标,因为测光点不同,拍摄成片效果迥异。比如说我们在拍人像的时候,对焦目标都在人物,但是由于测光点的选择不同,我们可以拍出细腻精致的人像,也可以拍出对比强烈的人物剪影。
由于大屏幕手机的出现,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根据实际效果需要调整测光点和对焦点,可见即可得。iOS和Android系统的手机都可以通过下载第三方软件实现对焦与测光分离的功能。nubia Z5是第一款内置该功能的手机。
早期的相机是没有 自动(AE)测光功能的,相机的自动测光,是利用了物体对光线的反射原理。
所有的物体对光线都有反射(绝对不反射的 可能叫 "黑体"),绝对不反射的物体在地球表面是没有的(地心有没有, 偶就不知道了)点测光的原理, 就是 用一个光传感器,对某一点 进行分析,测出 该物体的(一般是被摄主体)的反射率。 将光线强弱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这就是自动测光。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他们发现,通常 将高反射率(高调),中等反射率(灰调)和低反射率的(低调) 反射光 混合后,一般是 18% 的反射率(中灰色调)。这样,相机的测光系统 就以 18% 灰 为 标准, 反射率超过 18%, 相机就认为是过曝了, 需要调低曝光量(调小 光圈,或调快 快门)反之就是欠曝, 需要增加曝光量。
单反点测光的方法:在拍一些复杂光线下的对象时,选择点测,根据需要,可选择画面中人物的面部或画面中的中灰部分进行测光,能保证拍摄主体获得正确曝光。测光点是可以有拍摄者进行控制的,拍摄中,要根据角度和拍摄...
按米字键的时候会自动测光的,无需半按快门,那只是对焦而已。 米字按了以后曝光数据锁定,直到释放快门或者切换模式、
如何利用评价测光方式。当你要拍摄的东西或者人物,融合在整个环境中、换面中的整体色调亮度等相差不大,看起来反差不强的时候,这个时候采用评价测光方式基本可以达到比较准确的测光与色彩还原。如身穿天蓝色衣服站...
曝光影响照片的影调和明暗部细节保留程度,决定了一张照片是否合格,而相机的曝光依据的是其测光结果。
换句话说,选择合适的测光方式,恰当地进行测光并得到正确的曝光结果,这是拍出好作品的第一步,是基础中的基础。
测光不好,曝光失误,再好的景也出不来。
感光宽容度
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有自动测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我们拍摄到曝光合适的照片。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曝光让人不满意的片子。往往是我们人眼能够看到的景物,拍出照片后,差距会非常大。这是什么原因呢?
下面的建筑图因为明暗反差过大,云层曝光正确的同时,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色彩细节全无,成了黑色的剪影。(但这正是这张图片想要表现的效果,所以尽管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这张图片仍然可以说是“曝光正确”的片子)
利用了“感光宽容度”原理,正确的曝光云层,而让建筑成为剪影,使片子有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如果需要将建筑色彩细节能够表现出来,那么天空就会全白的一片。
可见,合理利用曝光,能够创造出不同感觉的照片。
测光失误的照片
要想知道如何合理地控制曝光,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相机的几种主要测光模式,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适用于何种拍摄条件。不要让你的作品输在起跑线上。
1. 平均测光
这是称呼最复杂的一种测光模式。
它有许多不同的名字:平均测光、评价测光、矩阵测光、多重测光等,但原理都大同小异:
将画面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进行独立测光,然后依此计算出整个画面的测光平均值。
平均测光原理示意图(63 区域)
平均测光的本质就是,顾及画面每个部分。分区越多,对画面各部分的“关照”就越细致。
依据平均测光模式进行的曝光,直方图比较均衡,高光部分不易过曝,而低光部分不易过黑,适用于大多数拍摄情况。
在顺光条件下拍摄,光照均匀,画面中不存在明显的明暗对比,就用这个最省事快捷,效果也很不错的测光模式吧。
拍摄正常光照条件下的大风光时,平均测光表现得很不错。但在有的风光拍摄场景中,平均测光表现并不好。
例如,拍摄光比很大的逆光风光时,平均测光计算出来的“均值”并不具备太高的参考价值。
做个简单类比:两个人,一人月收入 1000,而另一人月收入 9000,得出结论“人均月收入 5000”,合适吗?
在这种计算方式下,曝光结果往往不尽人意,不是亮部过曝就是暗部过黑。
在画面中存在大片阴影时,平均测光往往也很难满足我们的拍摄需求。
我们很可能需要针对性地强化阴影,增强光影对比的效果。而“和稀泥”的平均测光往往无法满足拍摄需求。
如下图,在这种明暗部交错的复杂光影条件下,平均测光得出的结果实在是不足为凭。
在需要对画面曝光进行针对性精确调整的场景中,平均曝光很难满足我们的要求。
或许有人说“可以手动调曝光补偿啊”,但每拍一张都要手动调 ev,这样是不是太麻烦了?
该轮到号称“最专业”的点测光登场了。
2. 点测光
点测光,顾名思义,是只对画面中很小的一个点状区域进行精确、独立的测光,而忽略画面其它部分。
点测光原理示意图
在实际操作中,点测光模式的选取面积比示意图上要小得多,往往只占整个画面的 4% 到 6%。
当光源复杂,画面存在大片明暗对比时,点测光拥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能依据摄影者的意愿灵活调整,有选择地突出某一部分。
日落和剪影,不用点测光很难拍好
点测光的最大优势是精确性和灵活性,但这同样也是它最大的问题:需要自行选择测光点。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测光点呢?有一个基本原则:选择中间调,也就是在大光比的环境下,选择画面亮部偏暗处,或暗部偏亮处。
例如,拍日落时,选择亮部偏暗处,天空中没有直接被余晖照亮的部分作为测光点。
在例如,拍摄树林逆光照时,选择画面暗部偏亮处,阳光在地面上的投影作为测光点。
依据这个原则选择测光点,能最大限度在大光比环境中,尽可能保留画面的明暗部细节,取得较好的画面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相机的测光点是固定在画面正中的。要选择测光点,就要用到曝光锁定(AE-L)功能。
移动取景框,让画面中心对准你选好的测光点,然后按下这个 AE-L 按钮,记录下测光数据,再重新取景构图就可以了。
3. 中央重点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的原理和平均测光的原理相似,也是将画面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独立进行测光。
所不同的是,在计算总体测光值时,该模式会对画面各部分进行加权计算,画面中央部分的权重远远大于画面边缘部分的权重。
这一设计的理念出于人的心理习惯,“中央最重要”,迎合了人们突出主体的拍摄需求和中间为主的阅读习惯。
人们往往习惯把主体放在靠近画面中央的部分
在纪实作品和人物肖像等以中央构图为主的领域,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是最佳的选择。
当画面采用框架式构图时,最好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以排除构框景物对测光值的干扰。
但这一测光模式也存在显著缺点。当主体严重偏离画面中央,如拍人像时采取三分法构图和边缘构图时,这一模式无法发挥作用。
主体不在中央,中央重点加权显得毫无意义
当然,这一“弱点”完全可以通过移动取景框和 AE-L 功能来弥补。
4. 总结
评价某种测光模式是否合适,要综合考虑其拍摄效果和便捷性。
平均测光能兼顾画面的明暗部,最大范围地保留画面细节。在光照均匀的环境下拍摄,平均测光表现非常良好。
此外,对于需要抓拍的一些题材,如体育竞技、人物纪实、新闻摄影,并没有时间让你慢慢调整构图。
对这些题材而言,先把画面信息记录下来才是第一要务。能兼顾整个画面细节的平均测光,是最适合这些题材的。
平均测光的优势在于“便捷”,而点测光的优势在于“精细”。
在侧光、逆光位的复杂光影条件下,平均测光可能没那么合适,需要用点测光来实现对曝光的精确控制。
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慢慢取景构图,比如拍风光、静物、微距等被摄体不会动的题材,适合使用点测光,实现最精确的画面控制。
拍“精细”的微距,最好使用点测光
相比之下,中央重点测光可以说是平均测光和点测光的过渡状态:不如平均测光快捷,不如点测光精细。
但反过来也可以说,比平均测光精细,比点测光快捷。
事实上,中央重点测光的泛用性很广,许多相机的预设默认测光模式正是中央重点测光。
大部分静态人像都使用中央重点测光
欢迎关注摄影小小白,每日更新干货!
相机类型 家用相机 感光器件 CCD 等效35mm焦距 25-100mm 曝光测光 多重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
1,新机买到手的时候是没有点测光功能的,但是近来通过网友的努力,已经对400D的机身软件进行了破解,使EOS-400D具有了点测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