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高1.5-3米;小枝呈拱形弯曲,红褐色,幼时被黄色绒毛,有时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有数枚鳞片,外被柔毛。
中文名称 | 大花中华绣线菊 | 界 | 植物界 |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科 | 蔷薇科 |
亚科 | 绣线菊亚科 | 属 | 绣线菊属 |
种 | 大花中华绣线菊 |
生长于山路旁。
本种的叶片为菱状卵形。有粗锯齿,上面被短柔毛,叶脉深陷,下面密被黄色绒毛,侧脉突起,花序和果实也密被柔毛,易于识别。由于生态环境变化,有时叶片下面的绒毛和花序上的柔毛大量减少,但蓇葖果仍被柔毛,可以和近缘种如土庄绣线菊、绣球绣线菊相区别。
J. Krause 发表岷江绣线菊 S. limpricbtii J. Krause in Fedde, Repen. Sp. Nov. Beih. 12: 404. 1922, 产四川汶川、灌县、沿岷江各地,海拔1000米。从原始文献记载推知,疑系中华绣线菊的同物异名,因未见模式标本,姑志于此,以待考订。
中井猛之进发表的 S. yatabei Nakai in Bot. Mag. Tokyo 29: 227. 1915, 原产日本。其宽叶变种 S. yarabei Nakai var. latifolia Nakai 除广布日本铃鹿山脉以西各地外,中国广东阳山和江苏苏州也有分布。从现有文献资料推知,该变种近似中华绣线菊,而不应列为日本的 S. yatabei Nakai 的变种 。
叶片菱状卵形至倒卵形,长2.5-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缺刻状粗锯齿,或具不显明3裂,上面暗绿色,被短柔毛,脉纹深陷,下面密被黄色绒毛,脉纹突起;叶柄长4-10毫米,被短绒毛。伞形花序具花16-25朵;花梗长5-10毫米,具短绒毛;苞片线形,被短柔毛;花直径3-4毫米;萼筒钟状,外面有稀疏柔毛,内面密被柔毛;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内面有短柔毛;花瓣近圆形,先端微凹或圆钝,长与宽约2-3毫米,白色;雄蕊22-25,短于花瓣或与花瓣等长;花盘波状圆环形或具不整齐的裂片;子房具短柔毛,花柱短于雄蕊。蓇葖果开张,全体被短柔毛,花柱顶生,直立或稍倾斜,具直立,稀反折萼片。花期3-6月,果期6-10月。
花大,直径8-10毫米,花瓣近圆形,长与宽约4-5毫米,雄蕊22-30 。
形态特征/中华绣线菊 编辑 中华绣线菊 中华绣线菊图册 中华绣线菊植株 中华绣线菊植株图册 灌木,高1.5-3米;小枝呈拱形弯曲,红褐色,幼时被黄色绒毛,有时无毛;冬芽卵形,先...
中华绣线菊(学名:Spiraea chinensis),为蔷薇科绣线菊属下的一个植物种。 灌木,高1.5-3米;小枝呈拱形弯曲,红褐色,幼时被黄色绒毛,有时无毛;冬芽卵形,先端...
分株、扦插或播种繁殖。花后应进行修剪,剪去残花。性强健,喜光,略耐阴,抗寒,耐旱。 生长强健,适应性强,耐寒、耐瘠薄。在湿润、肥沃土壤生长旺盛。
产自湖北。模式标本采自鹤峰 。
目的用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榆叶合叶子中绣线菊苷、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的量。方法使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1 000 mL水+55 mL乙腈+20 mL醋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结果绣线菊苷、金丝桃苷、芦丁和槲皮素分别在15.54~155.4μg/mL(r=0.999 0),5.18~51.8μg/mL(r=0.999 1),10.22~102.2μg/mL(r=0.999 3),9.8~98μg/mL(r=0.999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4%、97.18%、98.73%、97.73%。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准确性、重复性好,可作为榆叶合叶子中4种黄酮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
为了解木绣球花中绿原酸的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木绣球花中绿原酸并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干木绣球花中绿原酸含量为1.50%,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2.60%。木绣球花中含有绿原酸,且含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