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绿象成虫主要危害嫩叶、梢等。发现被害椭剪下烧毁,或在害虫危害严重季节定期用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喷酒。
主要采用播种繁殖。
果期6-7月,熟时果实变成暗红色,种子切忌爆晒,稍阴干即可放入较中或混沙保湿贮存。每千克46729-49261粒,发芽率达60%以上。种子一般不宜贮存时间过长,易丧失发芽力,最好随采随播。
圃地应选择在肥沃、疏松的砂壤土,苗床整平后,以条播进行,行距10-15厘米,沟深描后及时覆土,厚薄要均匀,以不见种子为度,早晚淋水1次。1个月左右开始发芽,苗期要适当遮蓢以防灼伤幼苗。待小苗长至5厘米高时,除去劣株及带病虫植株、按15厘米×20厘米株行距进行分床,适当些氮肥和磷肥,以促进苗木生长健壮,1年生苗高可达40-50厘米。
大花五桠果栽培技术
造林地应选择土壤松、湿润、肥沃的河岸,沟旁阴湿环境地或垓度比较平缓土层深厚的立地。而高山、陡坡及土壤干旱瘠薄的立地不适宜造林。
一般采用1-2年生苗造林,幼年生长缓慢,生产上常采用2年生苗进行造林。株行距一般为2.5米×2米,穴状整地,植穴规格40厘米×40厘米×40厘米,起苗时适当修剪枝叶,保持苗身端正和深栽压实作为行道绿化或观赏树种栽培时,一般采用2-3米高的大苗,植穴规格宽60厘米×60厘米×50厘米,4-5米高的大苗挖穴为100厘米×100厘米×80厘米,株距4-5米,起苗一定要挖好土球,并用草绳或麻袋等进行包装,以免运输受损,降低成活率。
造林后当年雨季末期除草松土1次,随后的2-4年内每年要砍杂、除草、松土2次,立地条件较差的则要追肥。作为行道树栽培的幼树,为培育通直的干形及理想的冠形,应于幼林部闭前进行人工整枝修冠。
这是玉蕊科植物树,并非五桠果。
1.刺吸式害虫 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粉虱、介壳虫、蓟马、椿象等.这类害虫用针状口器刺吸花卉组织汁液,引起卷叶、虫瘿,或是叶片上出现灰色、黄色小斑点,或出现叶片、枝条枯黄等症状....
方法如下:一、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控制病虫害蔓延化学防治是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以保持园林花木的政党生长,许多重要病虫害如能及时合理地用药,常可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防治还有收效快的特点。当一些病虫...
常见于常绿林里 。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喜光而耐半阴,土壤以土层深层沃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冲积土生长为佳。
属热带常绿季雨林和山地雨林树种,分布区年平均气温18-25℃,年降水量1000-2300毫米,相对湿度85%左右。常见于河岸阶地与沟旁阴湿环境,适生在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的热带山地黄壤,砖红壤性黄土,与多花山竹子、毛枝、红树、鸡毛松、绿楠、高山格、小叶达里木等组成茂密林。
大花五桠果植物鉴别
本种的叶背及嫩枝有褐锈色绒毛,侧脉较少,通常少于30对,脉间距离较 疏,花较大,数朵排成总状花序,足与其他两种区别。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越南也有分布。
该种的叶背及嫩枝有褐锈色绒毛,侧脉较少,通常少于30对,脉间距离较疏,花较大,数朵排成总状花序,足与五桠果(Dillenia indicaLinn.)和小花五桠果(Dillenia pentagynaRoxb.)区别。
分布于广东海南岛、广西及云南。同时也见于越南。
大花五桠果生长习性
常见于常绿林里 ;
常绿乔木高达30米;嫩枝粗壮,有褐色绒毛;老枝秃净,干后暗褐色。叶革质,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12-30厘米,宽7-14厘米,先端圆形或钝,有时稍尖,基部楔形,不等侧,幼嫩时上下两面有柔毛,老叶上面变秃净,干后稍有光泽,下面被褐色柔毛;侧脉16-27对,脉间相隔6-15毫米,在上面很明显,在下面强烈突起,第二次支脉及网脉在下面突起,边缘有锯齿,叶柄长2-6厘米,粗壮,有窄翅被褐色柔毛,基部稍膨大。
总状花序生枝顶,有花3-5朵,花序柄长3-5厘米,粗大,有褐色长绒毛,花梗长5-10毫米,被毛,无苞片及小苞片。花大,直径10-12厘米,有香气;萼片厚肉质,干后厚革质,卵形,大小不相等,外侧的最大,长2.5-4.5厘米,宽2-3厘米,被褐毛;花瓣薄,黄色,有时黄白粤或浅红色,倒卵形,长5-7厘米,先端圆,基部狭窄;雄蕊2轮,外轮无数,长1.5-2厘米,内轮较少数,比外轮为长,向外弯,花丝带红色,花药延长,线形,生于花丝侧面,比花丝长2-4倍,顶孔裂开;心皮8-9个,长约1厘米,每个心皮有胚珠多个。果实近于圆球形,不开裂,直径4-5厘米,暗红色,每个成熟心皮有种子1-多个,种子倒卵形,长6毫米,无毛也无假种皮。花期4-5月。
大花五桠果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30米;嫩枝粗壮,有褐色绒毛;老枝秃净,干后暗褐色。叶革质, 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12-30厘米,宽7-14厘米,先端圆形或钝,有时稍尖,基部楔形,不等侧,幼嫩时上下两面有柔毛,老叶上面变秃净,干后稍有光泽,下面被褐色柔毛;侧脉16-27对,脉间相隔6-15毫米,在上面很明显,在下面强烈突起,第二次支脉及网脉在下面突起,边缘有锯齿,叶柄长2-6厘米,粗壮,有窄翅被褐色柔毛,基部稍膨大。总状花序生枝顶,有花3-5朵,花序柄长3-5厘米,粗大,有褐色长绒毛,花梗长5-10毫米,被毛,无苞片及小苞片。花大,直径10-12厘米,有香气;萼片厚肉质,干后厚革质,卵形,大小不相等,外侧的最大,长2.5-4.5厘米,宽2-3厘米,被褐毛;花瓣薄,黄色,有时黄白粤或浅红色,倒卵形,长5-7厘米,先端圆,基部狭窄;雄蕊2轮,外轮无数,长1.5-2厘米,内轮较少数,比外轮为长,向外弯,花丝带红色,花药延长,线形,生于花丝侧面,比花丝长2-4倍,顶孔裂开;心皮8-9个,长约1厘米,每个心皮有胚珠多个。果实近于圆球形,不开裂,直径4-5厘米,暗红色,每个成熟心皮有种子1-多个,种子倒卵形,长6毫米,无毛也无假种皮。花期4-5月。
木材散孔材,纹理直通,心材暗红棕色,边材色较浅,结构粗糙,材质稍软而重,加工容易,可作一般建筑、农具、家具等用。树皮、叶均含单宁,可提制栲胶,果熟时酸甜可食。
树姿优美,嫩叶红艳,树冠开展如盖,下垂至近地面,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花大耀眼,果红娇艳,是春夏观花观果的常绿树种。
大花五桠果(大花第伦桃、山牛杷)五桠果科Dillenia turbinata Fin. et Gagnep.常绿乔木,高10~30m。干直,树皮灰色,平滑;分枝低,幼枝具明显叶痕和硬毛,顶芽被棕色长绢毛。树冠广卵形或卵圆形。叶互生,革质,叶片倒
木芙蓉花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只有了解木芙蓉的病虫害,才能进行防治,只有进行治疗, 才能养殖出更好更健康的木芙蓉,一起来学习一下常见病虫害的 防治方法吧。 木芙蓉病害防治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木芙蓉的叶片,一开始叶片的正面会出现很 多小斑点,慢慢扩展成白粉状的大斑,秋后还会在白粉上产生黑 褐色的小粒点。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叶片变黄而枯萎,使整个植株 衰弱。发现病株要及时进行烧毁,发病的初期采用药物喷洒的方 式治疗, 25%的粉锈宁 2000倍液,或者喷洒 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 性粉剂 1500倍液。 木芙蓉虫害防治 角斑毒蛾 刚孵化的幼虫会集中聚在叶片的背面取食叶肉,只留下上表 皮,三龄以后分散取食,在树皮下过冬,老熟的幼虫在叶片的背 面结茧成蛹。防治可以在冬季时把树皮下越冬的幼虫都刮除掉, 6 月上旬或者中旬的时候, 就要喷洒药物了, 可以使用 20%的三氯苯 醚菊酯乳油 2500倍液,或者
本品为五桠果科(Dilleniaceae)植物大花五桠果DilleniaturbinataFin.etGagn.的干燥叶。
五桠果 Dillenia indica Linn.
小花五桠果 Dillenia pentagyna Roxb.
大花五桠果 Dillenia turbinata Finet et Gagnep.
山铜材多生于海拔600-700米的沟谷季雨林中。分布区年平均温20-24℃,最冷月,平均温15℃以上,年降水量900-1500毫米,土壤为热带山地黄壤,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常与托盘青岗Cyclobalanopsispatelliformis(Chun)Y.C.HsuetH.W.Jen、雷公青岗C.hui(Chun)Chun、大花五桠果DilleniaturbinataFinetetGagnep、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等混生。山桐材生长健壮,枝叶茂密,但结实较少,林下幼苗幼树少见。天然生长速度中等,苗期生长缓慢,中龄以后生长则较快。萌生能力较强。花期1-2月,果实8-9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