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属物种存在倍性变化与生境差异,为探究地黄属物种分化机制,本项目利用叶绿体基因与核基因分子标记分析了地黄属物种遗传变异的地理模式,探讨了物种隔离分化成因与群体历史,以及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黄属各物种种内种间变异丰富,但地黄与茄叶地黄共享基因库、裂叶地黄与高地黄遗传组成相同,建议分别予以归并,天目地黄与湖北地黄关系密切,二者关系仍待进一步澄清。地黄属是单系群,叶绿体与ITS基因片段支持天目地黄是基部类群,而单拷贝核基因证据支持裂叶地黄是原始类群,这种差别可能与基因进化规律有关,也可能是频繁的种内杂交的影响。地黄属分化于第三纪末期,各物种在历史上(约10万年前)受冰期影响群体大小下降,而后随着气候变暖而扩张。群体历史模拟支持本属符合快速辐射的成种模式,多种分子标记均表明二倍体种间历史上曾存在基因交流;但四倍体物种(地黄)的起源仍需进一步研究。综合遗传、繁殖与生理等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高度遗传分化、生殖隔离与特异的生境适应性是地黄属物种稳定性维系的关键因素。
物种群体进化历史研究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物种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以及新物种产生的机制。地黄属植物既存在异域分布、邻域分布形式又存在多倍化现象,是验证异域成种、邻域成种与多倍化成种等多种机制独立或联合作用的极好材料。我们根据现有资料提出地黄属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三种理论假设(异域-快速辐射、邻域成种、异域-邻域-杂交多倍化成种)。本项目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利用单亲遗传的叶绿体基因和双亲遗传的核基因序列以及中性进化的核微卫星(EST-SSR)遗传标记,依据分子群体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该属植物的物种形成,检测物种分化过程中基因流存在的可能性,揭示其遗传变异的地理分布式样,检验物种分化的各种理论假设,探讨地黄属植物现有地理分布模式的成因及其与过去全球气候环境变迁的相关性。
宽叶泽苔草居群内遗传多样性研究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宽叶泽苔草(Caldesiagrandis)湖南浪畔湖居群30个家系共180个子代样品进行了居群内家系间以及家系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
同济大学的李杰教授早于1990年提出“生命线工程”的研究。主要支持背景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研究计划项目“城市重大工程防灾的科学问题研究”。生命线工程是维系现代城市功能与区域经济功能的基...
豆瓣绿中文学名:豆瓣绿拉丁学名:Peperomia tetraphylla别称:椒草 翡翠椒草 青叶碧玉 豆瓣如意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生长适温25℃左右,最低不可低于10℃,不耐高温,要求较...
深化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教学的思考王其亨,杨昌鸣一、引人深思的种种问题最近一年间,在天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酉南交通大学及四川工业学院等院校建筑系,我们曾先后对研究生和毕业班本科生共近300人作过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问题之一是“建筑学专业同结构专业的本...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我国的传统水利不仅创造过辉煌的成就,而且对社会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而在近百年来引进西方先进的水利科学技术,并逐步取代了传统水利技术,至今,传统水利几乎完全被认为是历史的陈迹而逐渐淡忘。对传统水利的研究,其价值似乎也只是作为历史科学的一部分或文明史的一部分而存在。那么,传统水利以及对传统水利的历史研究,对现实水利建设再也没有作用了吗?其实不然,历史的研究不仅能够解决水利建设中一些实际问题,而且它在某些方面还具有独到的优势。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历史模型”的理论方法。
地球上任何一种植物都是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在地表总是占据着一定的区域。我们把占据着一定环境空间的同一种植物的个体集群叫做植物种群。换句话说,植物种群就是特定空间同种植物的集合体,其基本构成成分是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当生命组织进入到种群水平时,生物的个体已成为较大和较复杂生物体系中的一部分,此时,作为整体的植物种群出现了许多不为个体所具有的新属性,如种群数量、年龄结构、分布格局等特征。植物种群是植物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植物物种的演化单位,又是植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同时也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对象。因此,种群已成为当前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有着自己独有的特征。
约53属,1400种。多产热带,亚热带。少数分布在温带地区。其中榕属FicusLinn.约1000种,一般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许多种类为附生植物,围绕着寄主的茎干,形成紧密的根网,最终将寄主绞死。桑属MorusLinn.多为乔木,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热带山区;中国原产的桑树Morusalba在很早时期就有栽培,到12世纪以后引入欧洲,在地中海地区生长良好;黑桑Morusnigra原产亚洲西部伊朗,16世纪以前在亚洲和欧洲已有栽培。波罗蜜属ArtocarpusJ.R.etG.Forst.约40种,由斯里兰卡经印度至中国。全科在我国约产12属153种和亚种,并有变种及变型59个。
桑科约53属、1400种,主要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属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见血封喉属(Antiaris)、菠萝蜜属(Artocarpus)、构属(Broussonetia)、柘属(Cudrania)、水蛇麻属(Fatoua)、榕属(无花果属)(Ficus)、橙桑属(Maclura)、牛筋藤属(Malaisia)、桑属(Morus)、鹊肾树属(Streblus)等16属160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以云南南部为最多,少数分布于北部和西北部。桑属及榕属中有少数种是中国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