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专任教师35人。拥有一支教授、副教授为骨干,博士、硕士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硕士学位的教师17人,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8人、副教授职称的教师10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拥有“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3人;拥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江西省教学团队和“铀资源勘查与铀矿产品提取技术”国防科工局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拥有一批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在内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2013年在校本科生900人。学院设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为江西省特色专业。拥有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实行硕士研究生(含工程硕士)、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高等职业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模式。拥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3个专业教学系,分别承担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任务。拥有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工程”硕士点为东华理工大学示范性硕士点。拥有《水文地球化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水力学》、《水处理工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
林学院:林业技术、工程测量技术、资产评估与管理、中草药栽培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商学院: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工程造价、电子商务(全城电商订单班)、物流管理、证券与期货(投资与理财方向)、市场营销...
在主校区。专科、本科都在一个校区,主校区在九江前进东路,但是如果是体育师范类就不在主校区,在其他校区。主校区建设的很牛逼,2700多亩地,风景好的没法说,你去了不会后悔,专科和本科是同样的宿舍,有六人...
现在没有那个学校好考,说实话,除非考自己学校的研究生,不过再难也有人考上,所以现在楼主应该考虑的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那个信念,那个毅力和决心。这是最关键的。 河海肯定不如华东.3
学院的科研实力强。主持承担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与“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国防基础科研、核废物地质处置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各1项,获发明专利2项。
学院实验实习设施较为齐全,实验实习条件正在进一步完善。现拥有水力学、普通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质分析、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水处理、溶浸工艺、原子吸收、离子色谱、水质工程等多个专业实验室,拥有抚州市及邻区、洪门水库、浙江衢州巨化集团公司、九江石油化工总公司、抚州市供水公司、南昌市水业集团公司、抚州市建设监理公司等单位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以及中核抚州金安铀业公司、新疆中核天山铀业公司737厂、738厂“产、学、研”教学与科学研究基地。这些基地大大地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德国波鸿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冰岛联合国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知名院所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一方面通过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引进国际知名专家来学院讲学与合作研究,另一方面,选派学术骨干到国外进行高级访问、研修、培训及学术交流等。使学科始终走在其发展的前沿。
学院历来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学风建设常抓不懈,学生管理氛围和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具有国防军工优势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专业以及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备受各用人单位青睐、供不应求,平均就业率在90%以上。平均考研率超过10%,部分专业达到20%-30%。
学院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为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08081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主干课程:地质学基础、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基础、水力学、水文学原理、工程水文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质分析实验、专门水文地质学、环境学概论、水质分析实验、环境水文地质学、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基处理、基础工程。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就业于国土资源、水利、地质、矿业、城建、环保、交通、教育等部门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设计和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081001 环境工程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水力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处理工程Ⅰ、水处理工程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环保科研单位、环保设备制造公司、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
080705 给水排水工程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给排水物理化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水力学、水泵与水泵站、水文学与供水水文地质学、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供配电、给水排水工程CAD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设计、科研、技术咨询、建设与管理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环保部门、产品开发机构、工矿企业、大、中专院校等从事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育与环境管理等方面工作。2100433B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年,现有教职3172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32人,博士学位16人。学院下设建筑设计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市政工程等5个专业大类共8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余人。其中,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工程造价专业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学院拥有建筑工程实训室(含建筑施工、建筑材料、工程测量、物业管理、建筑设计、建筑水电、工程造价、植物盆景等8个实训分室)和环境工程实训室(含环境监测、水处理、给水排水等3个实训分室),实训面积约3000平方米,实训设备共1400台件,总价值2500万元,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
院徽由原子核结构的图案构成,下面是一本展开的书,“SNSE ECUT”是学院英文简称。
2016年3月,学院与中国广核集团南昌地区管理委员会志愿者团队于3月5日展开“核”你一起学雷锋活动活动; 与中国广核集团在青春广场共同举办“中国梦,核协梦”主题系列活动之“蓝色大亚湾,绿色中广核”展板宣传活动,举办“广纳贤才,核你相约”经验交流会以及“蓝色梦想,核你有约”知识竞赛活动。
2015年3月28日,成立核能与核技术协会,提供平台方便学生进行核科学技术学术交流,进行核科普知识宣传来提高大学生和普通群众对核电知识的了解。
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自然资源部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
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近5年共到账科研经费1037.6万元,年均227.6万元;主持承担国家级纵向项目22项;陈晓勇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毫米全球历元地球参考框架(ETRF)构建技术(2016-2021);程朋根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①空天地组网遥感监测应急服务技术指标体系(2016-2019);②位置感知的信息融合协同计算与服务(2017-2021);发表SCI/EI期刊论文91篇;出版专著1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0项;获得2020年测绘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鲁铁定,2020)、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程朋根,2019)、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王胜平,2018)、测绘科技进步奖1项(李小龙,2017)。
2020年,学院共获批1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1项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青年基金项目。
2001年,东华理工大学在核技术及应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为适应国防核事业和核工业发展的需要,开设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2005年,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组合核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物理学和测控科学与仪器四大学科成立了核工程技术学院。
2012年,核学院改名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2016年,学校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重新组建了核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