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繁殖
湖北兴山
改善环境;园林绿化;纤维材
主要采用条播育苗,4月中旬榆钱由绿变浅黄色时适时采种,阴干后及时播种。一般采用条播行距30cm,覆土1cm踩实,因发芽时正是高温干燥季节,最好再覆3cm土保湿,发芽时用耙子挡平。每亩用种4公斤左右。苗...
大果榆(学名:Ulmus macrocarpa Hance)榆科榆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植物,高达20米,树皮暗灰色或灰黑色,叶宽倒卵形、倒卵状圆形、倒卵状菱形或倒卵形,稀椭圆形,厚革质,叶柄长2-10毫米...
黄槿常用的繁殖方式是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 处理与播种黄槿种皮厚、坚硬,不易吸水,播种前必须进行处理。试验曾分别使用了冷水浸泡、50 ℃温水浸泡、沸水浸泡、浓拌种后清水浸泡等多种方法进行播前处理,前3 ...
耐旱;喜温;喜肥;速生;喜混交
开花结实特性:多年生;花期长;在1月是旬-3月上旬开花;果实成熟在6月底-8月上旬
气候带:亚热带;温带
防护;观赏;材用
高产;优质
树干通直;广卵型;雌雄同株;树形美观;生长适应性强;遗传稳定性中等;生长表现优良;提高材积遗传增益达。
湖北省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总站
海拔:1320
土壤类型:棕壤
生态环境: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记录地址:兴山榛子古家埫村
保存单位: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
保存资源类型:植株
保存方式:原地保存
保存时间:1990-10-23
实物状态:良好 2100433B
探究式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发展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具体就是指在教师的组 织和指导下, 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 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或猜想, 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构建知识,发现事物发展 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 从中找出规律, 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 这种教 学模式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第一、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探究式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 所以学生 就必须拥有自主探究的空间,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发挥创造性。 因此,课堂教学中就 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 少数学生是配角, 大多学生是观众、 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教师的角色
大果榆树叶秋季变红,树冠大,适于城市及乡村四旁绿化。在植被恢复比较困难的干旱半干旱山区,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大果榆的固土保水作用,改善立地条件。尤其是人工造林困难的地段,应保护好大果榆,以防退化为草地、裸露地。在三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果榆是防护林工程的树种之一。
大果榆是优良的用材树种,木材坚硬致密,不易开裂,纹理美观。适用于车辆、枕木、建筑、农具、家具等。大果榆种子产量较高,种子含油量为39%,其中癸酸占脂肪酸总重量的66.5%。这两种物质含量均居榆属之首。种子油可供食用和工业用,癸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种了还可酿酒、制酱油、入药。人果榆树皮、根皮富含纤维。树皮含纤维素54.85%,可供纺编、造纸、亦可提取栲胶,皮中胶质可做纸糊料。幼枝可作编织材料,树叶适作饲料。
大果榆产地生境
大果榆生于海拔700-1800米地带之山坡、谷地、台地、黄土丘陵、固定沙丘及岩缝中。阳性树种,耐干旱,能适应碱性、中性及微酸性土壤。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及青海东部。朝鲜及前苏联中部也有分布。
春秋两季均可栽植,春季在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发前,秋季在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
采用1年生苗木,穴直径为30-40厘米,深30厘米左右,行距2米,株距1.5-2.0米,每公顷栽2500-3000株。将苗木植入穴中,填入细土踩实,然后浇水并培土。
栽植后2-3年内进行松土、除草和培土。大果榆在幼龄期发枝较多,应及时修剪整枝,不同季节修剪侧重点不同。冬季幼树落叶后至翌春发芽前,将当年生主枝剪去1/2,剪口下3-4个侧枝剪去,其余剪去2/3。夏季生长期剪去直立强壮侧枝,以促进主枝生长。还应掌握“轻修枝,重留冠”的原则,不断调整树冠和树干比例。2-3年幼树,树冠要占全树高度的2/3。根据培育材种不同,确定树干的高度,达到定干高度后,不再修枝,使树冠扩大,可加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