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 作 者 | 邓允 |
---|---|---|---|
类 别 | 教材>高职>高职自动化与电气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5年1月 | 页 数 | 256 页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 |
ISBN | 9787502557355 |
第一章 直流电路1
第一节 电路的组成与作用1
一、电路的组成1
二、电路的作用1
三、电路模型1
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2
一、电流及其参考方向2
二、电压及其参数方向3
三、电位及其计算3
四、电动势4
第三节 欧姆定律4
一、电阻5
二、欧姆定律5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7
第四节 基尔霍夫定律7
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8
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9
三、支路电流法10
第五节 独立电源与受控电源11
一、独立电源11
二、受控电源12
第六节 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原理13
一、戴维南定理13
二、叠加原理15
第七节 电功率16
思考题与习题17
第二章 交流电路20
第一节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20
一、交流电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21
二、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和有效值21
三、交流电的相位、初相位和相位差22
第二节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及运算23
一、波形图表示法23
二、三角函数表示法23
三、相量表示法23
第三节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25
一、纯电阻电路25
二、纯电感电路26
三、纯电容电路29
第四节 交流串联电路31
一、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31
二、谐振35
第五节 交流并联电路37
一、功率因数的提高37
二、电阻、电感与电容并联电路37
第六节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38
一、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8
二、三相电源39
三、三相负载40
四、三相电功率43
思考题与习题45
第三章 电磁学基础47
第一节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47
一、磁通Φ47
二、磁感应强度B47
三、磁导率(导磁系数)μ47
四、磁场强度H48
第二节 铁磁材料的电磁性能48
一、铁磁材料的电磁性能48
二、铁磁材料的分类49
三、铁磁材料的应用49
第三节 磁路的基本概念50
一、磁路50
二、安培环路定律50
三、简单磁路的计算51
四、电磁铁52
第四节 变压器53
一、变压器的作用53
二、变压器的结构53
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54
四、特殊变压器54
思考题与习题57
第四章 电动机59
第一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59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59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60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61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特性62
一、机械特性62
二、空载运行63
三、有载运行63
第三节 单相异步电动机63
一、电容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63
二、罩极式单相异步电动机64
第四节 直流电动机64
一、直流电动机的结构65
二、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65
*第五节 三相同步电动机66
一、三相同步电动机的结构67
二、三相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67
思考题与习题67
第五章 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68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68
一、开关68
二、交流接触器70
三、热继电器72
四、熔断器72
五、时间继电器72
六、行程开关73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及其控制74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74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及控制线路74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及控制线路77
第三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及其控制78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78
二、双速电动机的控制79
* 三、变频调速简介80
第四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及其控制80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80
二、能耗制动控制线路82
*第五节 单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实例83
一、家用电风扇控制电路83
二、家用洗衣机控制电路83
三、家用电冰箱控制电路84
*第六节 读图训练85
一、设备电气图的分类及读图步骤和方法85
二、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86
三、用按钮操作的起重机控制线路88
思考题与习题90
第六章 供电与安全用电92
第一节 电能的产生、输送与分配92
一、电能的产生与输送92
二、电能的分配92
第二节 安全用电93
一、人体触电93
二、防止触电的保护措施94
三、触电急救95
思考题与习题96
第七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97
第一节 半导体基础知识97
一、本征半导体97
二、杂质半导体98
第二节 PN结与半导体二极管98
一、PN结的形成99
二、PN结的单向导电性99
三、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与伏安特性100
四、二极管的主要参数101
五、稳压二极管101
第三节 半导体三极管101
一、三极管的结构101
二、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102
三、三极管的特性曲线103
四、三极管的主要参数105
第四节 MOS场效应管106
一、基本结构和电压控制电流作用106
二、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107
思考题与习题108
第八章 基本放大电路109
第一节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09
一、电路的组成和特点109
二、电路工作原理110
第二节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111
一、直流通路及静态工作点111
二、静态工作点的估算111
第三节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113
一、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113
二、动态分析的电路指标113
三、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114
四、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116
第四节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118
一、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118
二、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119
第五节 射极输出器122
一、静态工作点的计算122
二、动态分析和电路特点123
第六节 多级放大电路124
一、级间耦合方式124
二、电路分析计算125
第七节 功率放大电路126
一、功率放大的一般问题及解决措施126
二、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126
思考题与习题127
第九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129
第一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129
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结构129
二、理想运算放大器及特点130
第二节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130
一、反馈的基本概念130
二、负反馈的类型及其判别方法131
三、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133
四、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134
第三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134
一、比例运算电路134
二、求和运算电路136
三、积分电路136
四、微分电路137
*第四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137
一、过零电压比较器138
二、单限电压比较器138
三、施密特触发器139
思考题与习题140
第十章 直流稳压电源143
第一节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143
一、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143
二、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计算144
第二节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145
一、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145
二、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计算145
第三节 滤波电路146
一、电容滤波电路146
二、电感滤波电路148
第四节 稳压电路148
一、硅稳压管稳压电路148
二、串联型稳压电路149
三、集成稳压电路151
* 第五节 开关稳压电路简介153
一、原理框图153
二、电路原理分析153
思考题与习题155
第十一章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157
第一节 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157
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57
二、数字电路的特点157
第二节 数制与编码158
一、二进制数158
二、其他非十进制数158
三、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59
四、二-十进制编码160
第三节 基本逻辑关系及实现161
一、基本逻辑运算161
二、复合逻辑运算163
第四节 逻辑代数基础164
一、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和公式164
二、逻辑函数的化简165
思考题与习题168
第十二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170
第一节 TTL集成与非门电路170
一、电路组成与逻辑功能分析170
二、电压传输特性171
三、TTL与非门的参数和使用注意事项172
第二节 MOS集成逻辑门电路172
一、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173
二、MOS门电路使用注意事项174
第三节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175
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175
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176
第四节 集成组合逻辑部件177
一、译码器178
二、编码器180
思考题与习题183
第十三章 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186
第一节 双稳态触发器186
一、RS触发器186
二、主从JK触发器190
三、维持阻塞D触发器191
四、其他功能的触发器193
第二节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194
一、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194
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194
第三节 集成时序逻辑部件197
一、寄存器197
二、计数器199
思考题与习题204
第十四章 电工电子技术典型应用介绍207
第一节 555定时器及应用207
一、555定时器电路组成及功能207
二、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209
三、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209
四、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210
五、555定时器的其他应用举例211
第二节 D/A转换器和A/ D转换器212
一、D/A转换器212
二、A/D转换器213
第三节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简介215
一、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215
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17
*第四节 非电量的测量(传感器)简介219
一、传感器概述219
二、几种常用传感器简介219
思考题与习题223
部分习题答案226
附录一 常用电工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230
附录二 半导体器件型号的命名方法232
附录三 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的命名方法233
附录四 常用逻辑门电路新旧逻辑符号对照表234
附录五 常用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端子排列示意图235
参考文献238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学基础、电动机、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供电与安全用电、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基础知识、集成逻辑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电工电子技术典型应用介绍,共十四章,每章都配有思考题与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岗位培训用书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兴趣,有兴趣爱好才能孜孜不倦的追求学习。其次要多看,看书、看图、看实物。第三多算,独立完成专业,用多种方法解作业。第四多干,多实践、认真做实验。
Us=6V其它的不会了
最基础的是物理电路知识、高等数学和C语言,然后学习电路的基础《电路和电子技术》,根据专业基础在学习《单片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学好基础一切很容易的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培养电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本文针对传统实训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和观点。
一、课程定位课程定位,就是确立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前,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教育对象的基础比较差,这一点必须正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一点,将学生的基础估计过高,无异于拔苗助长;如估计过低,则会造成教育的浪费。正确估计学生水平,是课程定位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明确教育和培养层次。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我们必须明确技工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在理论上就不要作过高的要求,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要兼顾部分学生的求学深造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定位不准,学校就会失去学生,失去市场。课程定位一定要实事求是,使大部分同学跳一跳能够实现。定位过
第1章 AutoCAD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绘图与AutoCAD简介
1.1.1 计算机绘图的概念
1.1.2 AutoCAD的发展历程
1.1.3 AutoCAD的功能概述
1.2 中文版AutoCAD2005的安装
1.2.1 使用单机中文版AutoCAD2005软件的系统要求
1.2.2 单机中文版AutoCAD2005软件的安装
1.3 中文版AutoCAD2005的工作界面
1.3.1 下拉菜单栏
1.3.2 工具栏
1.3.3 绘图区
1.3.4 系统命令行与文本窗口
1.3.5 状态栏
1.3.6 工具选项板窗口
1.3.7 对话框与快捷菜单
1.4 图形文件管理和退出AutoCAD
1.4.1 新建一个AutoCAD图形文件
1.4.2 打开已有的AutoCAD图形文件
1.4.3 保存AutoCAD图形文件
1.4.4 退出AutoCAD
1.5 了解AutoCAD的基本操作
1.5.1 激活命令的几种途径
1.5.2 结束或退出命令的几种方法
1.5.3 "命令行"操作
1.5.4 透明地使用命令
1.5.5 命令的重复、撤消与重做
1.5.6 关于鼠标的功能与操作
1.5.7 用鼠标对图形进行缩放与移动
1.5.8 获取联机帮助
1.6 AutoCAD的绘图环境设置
1.6.1 设置绘图选项
1.6.2 设置图形单位
1.6.3 设置图形界限
1.7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创建简单的二维图形
2.1 创建线对象
2.1.1 绘制直线
2.1.2 绘制射线
2.1.3 绘制构造线
2.2 创建多边形对象
2.2.1 绘制矩形
2.2.2 绘制正多边形
2.3 创建圆弧类对象
2.3.1 绘制圆
2.3.2 绘制圆弧
2.3.3 绘制椭圆
2.3.4 绘制椭圆弧
2.4 创建点对象
2.4.1 绘制单点
2.4.2 绘制多点
2.4.3 绘制等分点
2.4.4 绘制定距分点
2.5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控制图形显示
3.1 重新绘制和重新生成图形
3.2 缩放与平移视图
3.2.1 缩放视图
3.2.2 平移视图
3.3 使用鸟瞰视图查看图形
3.4 命名视图
3.4.1 了解命名视图
3.4.2 创建命名视图举例
3.5 AutoCAD的视口
3.5.1 视口的概念和作用
3.5.2 视口的创建和命名举例
3.5.3 视口的分割与合并
3.6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精确高效绘制图形
4.1 使用坐标
4.1.1 了解坐标系
4.1.2 直角坐标、极坐标以及坐标点的输入
4.1.3 坐标显示的控制
4.1.4 使用用户坐标系
4.1.5 使用点过滤器
4.2 使用对象捕捉
4.2.1 设置对象捕捉选项
4.2.2 使用对象捕捉的几种方法
4.3 使用捕捉、栅格和正交
4.3.1 设置捕捉和栅格选项
4.3.2 使用捕捉与栅格
4.3.3 使用正交模式
4.4 使用自动追踪
4.4.1 设置自动追踪选项
4.4.2 使用极轴追踪
4.4.3 使用对象捕捉追踪
4.5 应用举例
4.5.1 应用举例1
4.5.2 应用举例2
4.5.3 应用举例3
4.5.4 应用举例4
4.5.5 应用举例5
4.6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创建复杂的二维图形
5.1 创建多段线
5.1.1 绘制多段线
5.1.2 编辑多段线
5.2 创建样条曲线
5.2.1 绘制样条曲线
5.2.2 编辑样条曲线
5.3 创建多线、
5.3.1 绘制多线
5.3.2 设置多线样式
5.3.3 编辑多线
5.4 徒手绘制图形
5.4.1 创建徒手线
5.4.2 创建修订云线
5.5 创建面域
5.6 创建填充图案
5.6.1 添加图案填充
5.6.2 编辑图案填充
5.6.3 控制图案填充的可见性
5.6.4 分解图案
5.7 绘制圆环、宽线与二维填充图形
5.7.1 绘制圆环
5.7.2 绘制宽线
5.7.3 绘制二维填充图形
5.8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编辑图形对象
6.1 选择对象
6.1.1 在使用编辑命令前直接选取对象
6.1.2 在使用编辑命令后选取对象
6.1.3 使用SELECT命令选取对象
6.1.4 全部选择
6.1.5 快速选择
6.1.6 过滤选择
6.2 调整对象
6.2.1 删除对象
6.2.2 移动对象
6.2.3 旋转对象
6.3 创建对象副本
6.3.1 复制对象
6.3.2 镜像对象
6.3.3 偏移对象
6.3.4 阵列对象
6.4 修改对象的形状及大小
6.4.1 修剪对象
6.4.2 延伸对象
6.4.3 缩放对象
6.4.4 拉伸对象
6.4.5 拉长对象
6.5 拆分及修饰对象
6.5.1 分解对象
6.5.2 倒角
6.5.3 圆角
6.5.4 打断对象
6.6 使用夹点编辑图形
6.6.1 关于夹点
6.6.2 使用夹点编辑对象
6.7 修改对象的特性
6.7.1 使用对象特性工具栏修改对象的特性
6.7.2 使用特性窗口修改对象的特性
6.7.3 使用CHANGE和CHPROP命令修改对象的特性
6.7.4 配对象特性
6.8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创建文字与表格
7.1 创建文字对象
7.1.1 设置文字样式
7.1.2 创建单行文字
7.1.3 创建多行文字
7.1.4 插入外部文字
7.1.5 编辑文字
7.1.6 查找与替换文字
7.2 创建表格对象
7.2.1 创建与设置表格样式
7.2.2 表格创建与修改范例
7.3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标注图形尺寸
8.1 关于尺寸标注
8.1.1 尺寸标注的概述
8.1.2 尺寸标注的组成
8.1.3 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8.2 创建尺寸标注的准备工作
8.2.1 新建标注样式
8.2.2 设置直线和箭头
8.2.3 设置文字
8.2.4 设置尺寸的调整
8.2.5 设置尺寸的主单位
8.2.6 设置尺寸的单位换算
8.2.7 设置尺寸公差
8.3 标注尺寸
8.3.1 线性标注
8.3.2 对齐标注
8.3.3 坐标标注
8.3.4 半径标注
8.3.5 直径标注
8.3.6 绘制圆心标记
8.3.7 角度标注
8.3.8 基线标注
8.3.9 连续标注
8.3.10 引线标注
8.3.11 倾斜标注
8.3.12 快速标注
8.3.13 利用多行文字创建特殊要求的公差标注
8.4 标注形位公差
8.4.1 了解形位公差
8.4.2 标注形位公差
8.5 编辑尺寸标注
8.5.1 修改尺寸标注文字的位置
8.5.2 编辑尺寸标注
8.5.3 尺寸的替代
8.5.4 使用夹点编辑尺寸
8.5.5 使用特性窗口编辑尺寸
8.6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用图层组织图形
9.1 创建和设置图层
9.1.1 了解图层
9.1.2 创建新图层
9.1.3 设置图层颜色
9.1.4 设置图层线型
9.1.5 设置图层线宽
9.1.6 设置图层状态
9.1.7 设置图层的打印样式
9.2 管理图层
9.2.1 图层管理工具栏介绍
9.2.2 切换当前层
9.2.3 过滤图层
9.2.4 保存与恢复图层设置
9.2.5 转换图层
9.2.6 改变对象所在图层
9.2.7 删除图层
9.3 图层的应用举例
9.4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三维绘图基础
10.1 关于三维图形
10.1.1 了解三维绘图
10.1.2 三维坐标系
10.2 观察三维图形
10.2.1 设置视点进行观察
10.2.2 使用三维动态观察器
10.2.3 显示平面视图
10.2.4 快速设置预定义的视点
10.2.5 以消隐方式显示图形
10.3 三维模型对象的分类
10.4 思考与练习
第11章 创建三维线和曲面对象
11.1 绘制三维线对象
11.1.1 使用3DPOLY命令绘制三维线
11.1.2 使用SPLINE命令绘制三维线
11.2 使用标高和厚度创建三维对象
11.2.1 关于标高和厚度
11.2.2 应用举例
11.3 绘制三维曲面对象
11.3.1 绘制基本三维曲面
11.3.2 绘制三维空间表面
11.3.3 多边形网格
11.3.4 绘制旋转曲面
11.3.5 绘制平移曲面
11.3.6 绘制直纹曲面
11.3.7 绘制边界曲面
11.4 思考与练习
第12章 创建三维实体对象
12.1 创建基本的三维实体对象
12.1.1 长方体
12.1.2 球体
12.1.3 圆柱体
12.1.4 圆锥体
12.1.5 楔体
12.1.6 圆环体
12.2 创建拉伸实体
12.2.1 按指定的高度拉伸对象
12.2.2 沿路径拉伸对象
12.3 创建旋转实体
12.4 布尔运算
12.4.1 并集运算
12.4.2 差集运算
12.4.3 交集运算
12.4.4 干涉运算
12.5 思考与练习
第13章 三维对象的编辑与标注
13.1 三维空间的图形编辑
13.1.1 旋转三维对象
13.1.2 阵列三维对象
13.1.3 镜像三维对象
13.1.4 对齐三维对象
13.2 三维实体对象的编辑
13.2.1 分解实体
13.2.2 对实体进行倒角
13.2.3 对实体进行倒圆角
13.2.4 剖切实体
13.2.5 创建实体的截面
13.2.6 编辑实体的面
13.2.7 编辑实体的边
13.3 三维对象的标注
13.4 思考与练习
第14章 三维对象的外观处理
14.1 三维对象外观处理概述
14.2 三维对象的着色处理
14.3 三维对象的渲染
14.3.1 对象的简单渲染
14.3.2 设置光源
14.3.3 设置材质
14.3.4 设置贴图
14.3.5 设置背景
14.3.6 设置场景
14.3.7 三维实体渲染举例
14.4 思考与练习
第15章 图块、属性与外部参照
15.1 使用块
15.1.1 了解块
15.1.2 创建块
15.1.3 插入块
15.1.4 写块
15.1.5 创建块/插入块/写块的应用综合举例
15.2 使用块属性
15.2.1 块属性的特点
15.2.2 定义和修改属性
15.2.3 编辑块属性的值及外观特征
15.2.4 使用块属性管理器
15.3 使用外部参照
15.3.1 附着外部参照
15.3.2 使用外部参照管理器
15.3.3 剪裁外部参照
15.3.4 绑定外部参照依赖符
15.3.5 在位编辑外部参照
15.4 思考与练习
第16章 处理光栅图像
16.1 使用光栅图像
16.1.1 光栅图像的特点
16.1.2 加载光栅图像
16.2 光栅图像的调整
16.2.1 调整亮度、对比度和褪色度
16.2.2 调整光栅图像显示质量
16.2.3 调整光栅图像透明度
16.3 剪裁边界与边框显示
16.3.1 剪裁光栅图像
16.3.2 控制边框的显示
16.4 调整对象的显示顺序
16.5 调整光栅图像的比例
16.6 光栅图像管理器
16.7 思考与练习
第17章 使用辅助工具和命令
17.1 使用AutoCAD设计中心
17.1.1 熟悉设计中心的界面
17.1.2 AutoCAD设计中心的功能
17.2 计算与获取信息功能
17.2.1 计算面积
17.2.2 计算距离和角度
17.2.3 显示与图形有关的信息
17.2.4 查看实体特性
17.3 其他辅助功能
17.3.1 重新命名对象或元素
17.3.2 删除无用的项目
17.4 思考与练习
第18章 图形的输入/输出以及Internet连接
18.1 图形的输入/输出
18.1.1 输入其他格式的图形
18.1.2 输入与输出DXF文件
18.1.3 插入OLE对象
18.1.4 输出图形
18.2 布局与打印输出图形
18.2.1 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
18.2.2 在图纸空间中使用视口
18.2.3 新建布局
18.2.4 管理布局
18.2.5 使用布局进行打印出图的一般过程
18.2.6 使用打印样式
18.2.7 图纸打印输出
18.3 AutoCAD的Internet功能
18.3.1 输出Web图形
18.3.2 创建Web页
18.3.3 建立超级链接
18.4 电子传递文件
18.5 思考与练习
第19章 样板文件及图形创建范例
19.1 范例1--创建样板文件
19.2 范例2--绘制卡环的二维图形
19.3 范例3--创建一个零件的2个视图
19.4 范例4--创建一个三维实体模型
附录A AutoCAD命令集
第1章 概述 1
1.1 AutoCAD发展历史 1
1.2 AutoCAD 2005的主要功能 2
1.3 本章小结 4
1.4 习题 5
第2章 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 6
2.1 安装、启动AutoCAD 2005 6
2.1.1 AutoCAD 2005的系统需求 6
2.1.2 安装与启动AutoCAD 2005 7
2.2 AutoCAD 2005的工作界面 8
2.3 AutoCAD命令 11
2.3.1 执行AutoCAD命令的方式 11
2.3.2 透明命令 11
2.4 图形文件管理 12
2.4.1 创建新图形 12
2.4.2 打开图形 13
2.4.3 保存图形 13
2.5 点的确定方式 14
2.5.1 绝对坐标 15
2.5.2 相对坐标 16
2.6 绘图基本设置与操作 16
2.6.1 设置绘图界限 16
2.6.2 设置绘图单位 17
2.6.3 设置绘图环境 19
2.6.4 系统变量 21
2.6.5 绘图窗口与文本窗口的切换 21
2.7 帮助 22
2.8 本章小结 23
2.9 习题 23
第3章 绘基本二维图形 26
3.1 绘线 26
3.1.1 绘直线 26
3.1.2 绘射线 28
3.1.3 绘构造线 29
3.2 绘矩形和等边多边形 31
3.2.1 绘矩形 31
3.2.2 绘等边多边形 33
3.3 绘曲线 35
3.3.1 绘圆 35
3.3.2 绘圆环 38
3.3.3 绘圆弧 39
3.3.4 绘椭圆和椭圆弧 43
3.4 绘点 45
3.4.1 绘点 46
3.4.2 设置点的样式与大小 46
3.4.3 绘定数等分点 47
3.4.4 绘定距等分点 47
3.5 本章小结 49
3.6 习题 49
第4章 编辑图形 52
4.1 选择对象 52
4.2 删除对象 55
4.3 移动对象 56
4.4 复制对象 57
4.5 旋转对象 57
4.6 缩放对象 59
4.7 偏移对象 60
4.8 镜像对象 61
4.9 阵列对象 62
4.10 拉伸对象 65
4.11 修改对象的长度 67
4.12 修剪对象 69
4.13 延伸对象 71
4.14 对齐对象 73
4.15 打断对象 74
4.16 倒角 75
4.17 创建圆角 77
4.18 利用夹点功能编辑图形 79
4.19 应用实例 82
4.20 本章小结 87
4.21 习题 87
第5章 线型、线宽、颜色及图层 90
5.1 线型、线宽、颜色和图层的基本概念 90
5.1.1 线型 90
5.1.2 线宽 92
5.1.3 颜色 92
5.1.4 图层 92
5.2 线型设置 93
5.3 线宽设置 95
5.4 颜色设置 96
5.5 图层管理 97
5.6 “对象特性”工具栏 102
5.7 应用实例 103
5.8 本章小结 105
5.9 习题 106
第6章 图形显示控制、精确绘图 108
6.1 图形显示缩放 108
6.1.1 利用ZOOM命令实现缩放 108
6.1.2 快速缩放 111
6.2 图形显示移动 112
6.3 栅格捕捉、栅格显示 113
6.4 正交功能 114
6.5 对象捕捉 115
6.6 自动对象捕捉 120
6.7 极轴追踪 121
6.8 对象捕捉追踪 123
6.9 应用实例 124
6.10 本章小结 129
6.11 习题 129
第7章 绘制、编辑复杂图形对象 132
7.1 绘制、编辑多段线 132
7.1.1 绘多段线 132
7.1.2 编辑多段线 136
7.2 绘制、编辑样条曲线 141
7.2.1 绘样条曲线 141
7.2.2 编辑样条曲线 143
7.3 绘制、编辑多线 147
7.3.1 绘多线 147
7.3.2 定义多线样式 148
7.3.3 编辑多线 150
7.4 应用实例 152
7.5 本章小结 155
7.6 习题 155
第8章 填充与编辑图案 157
8.1 填充图案 157
8.2 编辑图案 163
8.2.1 利用对话框编辑图案 163
8.2.2 利用夹点功能编辑填充图案 164
8.3 应用实例 165
8.4 本章小结 166
8.5 习题 167
第9章 标注文字、创建表格 168
9.1 定义文字样式 168
9.2 标注文字 172
9.2.1 用DTEXT命令标注文字 172
9.2.2 利用文字编辑器标注文字 176
9.3 编辑文字 181
9.3.1 用DDEDIT命令编辑文字 181
9.3.2 同时修改多个文字串的比例 182
9.4 创建表格 183
9.4.1 创建表格的方法 183
9.4.2 创建表格样式 185
9.5 应用实例 187
9.6 本章小结 191
9.7 习题 192
第10章 标注尺寸 194
10.1 基本概念 194
10.2 定义尺寸标注样式 194
10.3 标注尺寸 205
10.3.1 线性标注 205
10.3.2 对齐标注 208
10.3.3 角度标注 209
10.3.4 直径标注 211
10.3.5 半径标注 212
10.3.6 连续标注 212
10.3.7 基线标注 214
10.3.8 引线标注 215
10.3.9 绘圆心标记 218
10.4 标注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219
10.4.1 标注尺寸公差 219
10.4.2 标注形位公差 220
10.5 编辑尺寸 222
10.5.1 修改尺寸文字 222
10.5.2 修改尺寸文字的位置 223
10.5.3 用DIMEDIT命令编辑尺寸 223
10.6 应用实例 224
10.7 本章小结 226
10.8 习题 226
第11章 块与属性 229
11.1 定义块 229
11.1.1 块的基本概念 229
11.1.2 定义块的方法 230
11.1.3 定义外部块 231
11.2 插入块 232
11.3 属性 234
11.3.1 定义属性 234
11.3.2 修改属性定义 237
11.3.3 属性显示控制 237
11.3.4 利用对话框编辑属性 238
11.4 应用实例 239
11.5 本章小结 240
11.6 习题 240
第12章 高级绘图工具、样板文件、数据查询、打印图形 242
12.1 特性选项板 242
12.2 设计中心 243
12.2.1 设计中心的组成 244
12.2.2 利用设计中心插入对象 245
12.3 工具选项板 247
12.3.1 使用工具选项板 247
12.3.2 定制工具选项板 248
12.4 样板文件 248
12.5 数据查询 249
12.5.1 查询距离 249
12.5.2 查询面积 250
12.5.3 查询点的坐标 252
12.5.4 列表显示 252
12.6 打印图形 253
12.6.1 页面设置 253
12.6.2 打印图形 255
12.7 应用实例 256
12.8 本章小结 263
12.9 习题 264
第13章 三维绘图基础 266
13.1 用户坐标系 266
13.2 视点 270
13.2.1 设置视点 270
13.2.2 设置UCS平面视图 271
13.2.3 利用对话框设置视点 272
12.2.4 快速设置特殊视点 272
13.3 视口 272
13.4 消隐 275
13.5 绘简单三维对象 276
13.5.1 三维多段线的绘制与编辑 276
13.5.2 三维样条曲线的绘制与编辑 277
13.5.3 绘其他图形 277
13.6 应用实例 278
13.7 本章小结 279
13.8 习题 280
第14章 创建表面模型、实体模型 281
14.1 创建表面模型 281
14.1.1 创建基本表面模型 281
14.1.2 用3DFACE命令创建三维面 286
14.1.3 创建旋转曲面 287
14.1.4 创建平移曲面 288
14.1.5 创建直纹曲面 288
14.1.6 创建边界曲面 289
14.2 创建实体模型 290
14.2.1 创建长方体 291
14.2.2 创建楔体 292
14.2.3 创建球体 294
14.2.4 创建圆柱体 295
14.2.5 创建圆锥体 296
14.2.6 创建圆环体 297
14.2.7 通过旋转二维对象创建实体 297
14.2.8 通过拉伸创建实体 299
14.3 三维实体查询 299
14.3.1 查询质量特性 300
14.3.2 实体列表 301
14.4 应用实例 301
14.5 本章小结 302
14.6 习题 303
第15章 三维编辑、创建复杂实体模型、渲染 305
15.1 三维编辑 305
15.1.1 三维旋转 305
15.1.2 三维镜像 307
15.1.3 三维阵列 308
15.1.4 对齐 309
15.1.5 倒角 310
15.1.6 创建圆角 311
15.2 布尔操作 311
15.2.1 并集操作 311
15.2.2 差集操作 312
15.2.3 交集操作 313
15.3 创建复杂实体模型 313
15.4 着色与渲染 316
15.4.1 着色处理 316
15.4.2 渲染 317
15.4.3 光源、材质、背景、场景 318
15.5 应用实例 319
15.6 本章小结 324
15.7 习题 3252100433B
SolidWorks软件是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三维设计软件,它由著名的三维CAD软件开发供应商SolidWorks公司发布。SolidWorks 2005包括了250多项由用户提议加入的新特性以及功能改进,可以帮助机械设计师、模具设计师、消费品设计师以及其他专业人员更快、更准确且更有效率地将创新思想转变为市场产品。
SolidWorks 2005目前已成为市场上扩展性最佳的软件产品之一,也是惟一一个集3D设计、分析、产品数据管理、多用户协作以及注塑件确认等功能的软件。SolidWorks能够比与之竞争的2D产品快10倍地生成工程图注释—— 这也是吸引2D软件用户迁移到3D软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编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编写了本书,希望能帮助读者尽快掌握SolidWorks的操作与应用。
全书共分为10章,第1章全面介绍了SolidWork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同时也介绍了最新版SolidWorks 2005的新增功能以及对SolidWorks的文件操作和操作环境的设置等;在SolidWorks中模型的创建都是从绘制二维草图开始的,因此第2章主要介绍了在SolidWorks中如何绘制二维草图;第3章主要介绍如何建立参考几何体以及如何给草图标注尺寸;第4章介绍了零件的草绘特征,草绘特征是零件最基本的特征,因此这章显得尤为重要;第5章主要介绍零件的实体编辑,它是对已有的特征进行局部修饰,包括孔、圆角、倒角、抽壳、圆顶、拔模以及造型特征等;第6章介绍曲线与曲面的建模方法,包括曲线、曲面的生成以及编辑等;第7章介绍钣金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钣金零件的生成方法等;第8章中介绍如何建立装配体,它表达了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这在进行设计、装配、调整、检验、安装、使用和维修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第9章介绍了工程图的生成方法,工程图是工程技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在SolidWorks中可以由三维的零件图和装配体图建立二维的工程图。第10章介绍如何在SolidWorks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