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于海拔约800米的阳坡灌丛中。
据《遵义名特产志》记载:正安县1974年在小雅区黄渡乡中心村金坪村民组首次发现的多果乌桕,每穗结果平均150粒,最多250粒,单株产量最高达35千克,平均年产25千克,比一般乌桕高一倍以上。
调查组成员于1998年8月到正安县进行实地调查,得知多果乌桕首次发现于小雅区黄渡乡中心村金坪村民组,由于该种乌桕产量高于一般乌桕,已被浙江兰溪乌桕林场和湖南浏阳乌桕繁育场引去繁殖。后来又在安场镇志祥村发现,当地村民称为马尾桕,果穗长,树枝韧性好,不易折断,但已多次被砍,在破坏的树桩上,未见萌发枝。
乔木,高6-13米,各部均无毛;枝灰褐色,具细纵棱,有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阔卵形,长9-13厘米,宽8-9厘米,顶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钝,全缘,腹面深绿色,背面带粉白色;中脉两面均凸起,背面尤著,侧脉10-12对,离缘3-5毫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圆柱形,长7-8厘米,顶端具2腺体;托叶腺体状,顶端钝圆,长1.5-2毫米。
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长16-35厘米的总状花序,雌花生于花序轴下部,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间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雄花:花梗纤细,长2-4毫米;苞片阔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顶端略尖或有时钝,两侧各具一长圆形,长3.2-4.2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截平的腺体,每一苞片内有较多的雄花;小苞片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约1.8毫米,宽约0.3毫米;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圆,顶端有不规则的小齿;雄蕊3枚,花药球形,花丝远短于花药。雌花:花梗较粗,长4-6毫米;苞片3深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有1朵雌花,间有1雌花和数雄花共聚生于苞片内者;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顶端渐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基部合生。蒴果卵形,密集成长13-35厘米的果序或有时更长,成熟时黑色,直径1-1.5厘米,具3种子,分果爿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扁球形,长8-10毫米,直径7-8毫米,外厚被白色的假种皮。花期夏初,果期冬初。
喜光,喜温暖气候及深厚肥沃而水分丰富的土壤。较耐寒,并有一定的耐旱、耐水湿及抗风能力。多生于田边、溪畔,并能耐间歇性水淹。生于山谷或山坡混交林中。
喜光,喜温暖气候及深厚肥沃而水分丰富的土壤,耐寒性不强,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沿河两岸冲积土、平原水稻土,低山丘陵粘质红壤、山地红黄壤都能生长。以深厚湿润肥沃的冲积土生长最好。土壤水分条件好生长旺盛。能耐...
在微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好温暖水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渐枯死。以根茎在泥中越冬。中国南北各地池塘、河沟、沼泽中常有生长,常与穗状狐尾藻混在一起。夏季生长旺盛。冬季生长慢,能...
多果乌桕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雨日多,云量多,日照少,年均温14-16℃,≥10℃积温4000-5000℃,1月均温4-6℃,7月均温24-26℃,绝对最低温-8℃,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之间,属北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多果乌桕生长的土壤为黄色石灰土,海拔650米,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较强。为喜光树种,在阳坡、土壤深厚、温暖避风处生长良好。
分布于贵州正安(黄渡、海龙、胜利)。模式标本采自贵州正安县海龙。
浙江兰溪乌桕林场和湖南浏阳乌桕繁育场作了些人工引种栽培,通常以嫁接或种子育苗繁殖,培养砧木用的种子,一般选择15-40年生的生长强壮,无病虫害,籽粒大,种仁饱满的母树,在11月中下旬果壳脱落露出洁白种子时采下,晒1-2日后放入袋中置通风干燥处贮藏,苗圃地应选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和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小苗嫁接,土壤要求疏松,湿润,以利于嫁接后覆土和接穗抽芽出土。接穗必须选自优良的单株,接穗要粗壮,组织充实,芽较密而饱满,粗度以0.75-1厘米为好。小苗嫁接时可用切腹接较好,它综合了腹接法、切接法的优点。砧木的切面夹力大、不需缚扎和切接法嫁接苗生长直立的优点,提高了成活率(在80%以上)。
本种与乌桕S. sebiferum (Linn.) Roxb很相似,但叶片大,阔卵形,果序下垂,长13-35厘米,有时竟达45厘米而显然有别。
多果乌桕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木本油料植物。其种子外被一层蜡皮可榨取桕脂(皮油),种仁可提取青油。桕脂和青油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皂、油漆和提取硬脂酸等方面。
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 是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洁 的关键,也是解决农村环境工作治难巩固更难的关键。 根据我村实际 情况创建环境卫生考核标准要求, 现将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规 范如下: 一、村庄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的四项基本原则 1. 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 则。 3. 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 相结合原则。 4. 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二、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制度 1. 道路保洁制度。(1)成立道路保洁小组,增加道路保洁人员,主 要负责本村区域内进村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内居民区、公共活 动区及场所的卫生清扫、垃圾收集、清运工作。 (2)道路地面要 做到无垃圾、无杂草、无堆积物、无积水。村主要道路两侧可视 范围内道路保洁标准执行。 (3
乌桕的民族植物学与文化_钱学射
斑子乌桕 S. atrobadiomaculatum
浆果乌桕 S. baccatum
桂林乌桕 S. chihsinianum
山乌桕 S. discolor
异序乌桕 S. insigne
白木乌桕 S. japonicum
多果乌桕 S. pleiocarpum
圆叶乌桕 S. rotundifolium
乌桕 S. sebiferum
浆果乌桕 Sapium baccatum Roxb.
桂林乌桕 Sapium chihsinianum S. K. Lee
山乌桕 Sapium discolor (Champ. ex Benth.) Muell. Arg.
多果乌桕 Sapium pleiocarpum Y. C. Tseng
圆叶乌桕 Sapium rotundifolium Hemsl.
乌桕 Sapium sebiferum (L.) Ro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