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电工基础6+1 | 作 者 | 向守斌 |
---|---|---|---|
ISBN | 9787811337808 | 页 数 | 302 |
定 价 | 32.00元 | 出版社 |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9 |
《A册 电工基础学生手册》目录:
第1章 教学文件
1.1 教学大纲
1.1.1 制定依据
1.1.2 课程教学目标
1.1.3 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
1.1.4 课程教学设计
1.1.5 课程教学实施条件
1.1.6 课程考核
1.2 考核大纲
第2章 教学单元一实施方案
2.1 电路基本概念
2.1.1 教学目的
2.1.2 重点和难点
2.1.3 教学时间
2.1.4 教学方案
2.1.5 学习指导
2.1.6 演示项目卡
2.1.7 练习题
2.2 欧姆定律
2.2.1 教学目的
2.2.2 重点和难点
2.2.3 教学时间
2.2.4 教学方案
2.2.5 学习指导
2.2.6 演示项目卡
2.2.7 练习题
2.3 串、并、混联电阻电路
2.3.1 教学目的
2.3.2 重点和难点
2.3.3 教学时间
2.3.4 教学方案
2.3.5 学习指导
2.3.6 演示项目卡
2.3.7 练习题
2.4 基尔霍夫定律
2.4.1 教学目的
2.4.2 重点和难点
2.4.3 教学时间
2.4.4 教学方案
2.4.5 学习指导
2.4.6 演示项目卡
2.4.7 练习题
2.5 叠加定理
2.5.1 教学目的
2.5.2 重点和难点
2.5.3 教学时间
2.5.4 教学方案
2.5.5 学习指导
2.5.6 演示项目卡
2.5.7 练习题
2.6 戴维南定理
2.6.1 教学目的
2.6.2 重点和难点
2.6.3 教学时间
2.6.4 教学方案
2.6.5 学习指导
2.6.6 演示项目卡
2.6.7 练习题
2.7 电位的计算
2.7.1 教学目的
2.7.2 重点和难点
2.7.3 教学时间
2.7.4 教学方案
2.7.5 学习指导
2.7.6 演示项目卡
2.7.7 练习题
第3章 教学单元二实施方案
3.1 正弦量的基本参数
3.1.1 教学目的
3.1.2 重点和难点
3.1.3 教学时间
3.1.4 教学方案
3.1.5 学习指导
3.1.6 演示项目卡
3.1.7 练习题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2.1 教学目的
3.2.2 重点和难点
3.2.3 教学时间
3.2.4 教学方案
3.2.5 学习指导
3.2.6 练习题
3.3 单一参数交流电路
3.3.1 教学目的
3.3.2 重点和难点
3.3.3 教学时间
3.3.4 教学方案
3.3.5 学习指导
3.3.6 演示项目卡
3.3.7 练习题
3.4 RLC串联电路
3.4.1 教学目的
3.4.2 重点和难点
3.4.3 教学时间
3.4.4 教学方案
3.4.5 学习指导
3.4.6 练习题
3.5 RLc并联电路
3.5.1 教学目的
3.5.2 重点和难点
3.5.3 教学时间
3.5.4 教学方案
3.5.5 学习指导
3.5.6 练习题
3.6 功率因数的提高
3.6.1 教学目的
3.6.2 重点和难点
3.6.3 教学时间
3.6.4 教学方案
3.6.5 学习指导
3.6.6 练习题
3.7 谐振电路
3.7.1 教学目的
3.7.2 重点和难点
3.7.3 教学时间
3.7.4 教学方案
3.7.5 学习指导
3.7.6 演示项目卡
3.7.7 练习题
3.8 滤波器
3.8.1 教学目的
3.8.2 重点和难点
3.8.3 教学时间
3.8.4 教学方案
3.8.5 学习指导
3.8.6 演示项目卡
3.8.7 练习题
3.9 变压器
3.9.1 教学目的
3.9.2 重点和难点
3.9.3 教学时间
3.9.4 教学方案
3.9.5 学习指导
3.9.6 演示项目卡
3.9.7 练习题
第4章 教学单元三实施方案
4.1 三相交流电源
4.1.1 教学目的
4.1.2 重点和难点
4.1.3 教学时间
4.1.4 教学方案
4.1.5 学习指导
4.1.6 演示项目卡
4.1.7 练习题
4.2 三相交流负载电路
4.2.1 教学目的
4.2.2 重点和难点
4.2.3 教学时间
4.2.4 教学方案
4.2.5 学习指导
4.2.6 演示项目卡
4.2.7 练习题
4.3 安全用电
4.3.1 教学目的
4.3.2 重点和难点
4.3.3 教学时间
4.3.4 教学方案
4.3.5 学习指导
4.3.6 练习题
第5章 教学单元四实施方案
5.1 直流激励下的一阶动态电路
5.1.1 教学目的
5.1.2 重点和难点
5.1.3 教学时间
5.1.4 教学方案
5.2 学习指导
5.2.1 电路的过渡过程
5.2.2 换路定律
5.2.3 初始值的计算
5.2.4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5.2.5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5.2.6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5.3 演示项目卡
5.4 练习题
《B册 电工基础实验与应用作业》目录:
第1章 课堂活动记录和学习自查
1.1 电路基本概念课堂活动记录单
1.2 电路基本概念自查记录单
1.3 欧姆定律课堂活动记录单
1.4 欧姆定律自查记录单
1.5 串、并、混联电阻电路课堂活动记录单
1.6 串、并、混联电阻电路自查记录单
1.7 基尔霍夫定律课堂活动记录单
1.8 基尔霍夫定律自查记录单
1.9 叠加定理课堂活动记录单
1.10 叠加定理自查记录单
1.11 戴维南定理课堂活动记录单
1.12 戴维南定理自查记录单
1.13 电位的计算课堂活动记录单
1.14 电位的计算自查记录单
1.15 正弦量的基本参数课堂活动记录单
1.16 正弦量的基本参数自查记录单
1.17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课堂活动记录单
1.18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自查记录单
1.19 单一参数交流电路课堂活动记录单
1.20 单一参数交流电路自查记录单
1.21 RLC串联电路课堂活动记录单
1.22 RLC串联电路自查记录单
1.23 RLC并联电路课堂活动记录单
1.24 RLC并联电路自查记录单
1.25 功率因数的提高课堂活动记录单
1.26 功率因数的提高自查记录单
1.27 谐振电路课堂活动记录单
1.28 谐振电路自查记录单
1.29 滤波器课堂活动记录单
1.30 滤波器自查记录单
1.31 变压器课堂活动记录单
1.32 变压裎自查记录单
1.33 三相交流电源课堂活动记录单
1.34 三相交流电源自查记录单
1.35 三相交流负载电路课堂活动记录单
1.36 三相交流负载电路自查记录单
1.37 安全用电课堂活动记录单
1.38 安全用电自查记录单
1.39 直流激励下的一阶动态电路
课堂活动记录单
1.40 直流激励下的一阶动态电路
自查记录单
第2章 实验
2.1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一)
2.1.1 实验预习
2.1.2 实验目的
2.1.3 实验器材
2.1.4 实验内容与步骤
2.1.5 结论分析
2.2 实验二:简单直流电路测试
2.2.1 实验预习
2.2.2 实验目的
2.2.3 实验器材
2.2.4 验内容与步骤
2.2.5 结论分析
2.3 实验三:基尔霍夫定律测试
2.3.1 实验预习
2.3.2 实验目的
2.3.3 实验器材
2.3.4 实验内容与步骤
2.3.5 结论分析
2.4 实验四:叠加定理测试
2.4.1 实验预习
2.4.2 实验目的
2.4.3 实验器材
2.4.4 实验内容与步骤
2.4.5 结论分析
2.5 实验五: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二)
2.5.1 实验预习
2.5.2 实验目的
2.5.3 实验器材
2.5.4 实验内容与步骤
2.5.5 结论分析
2.6 实验六:简单交流电路的测试实验
2.6.1 实验预习
2.6.2 实验目的
2.6.3 实验器材
2.6.4 实验内容与步骤
2.6.5 结论分析
2.7 实验七:交流参数测试实验
2.7.1 实验预习
2.7.2 实验目的
2.7.3 实验器材
2.7.4 实验内容与步骤
2.7.5 结论分析
2.8 功率因数的提高
2.8.1 实验预习
2.8.2 实验目的
2.8.3 实验器材
2.8.4 实验内容与步骤
2.8.5 结论分析
2.9 相交流负载星形连接
2.9.1 实验预习
2.9.2 实验目的
2.9.3 实验器材
2.9.4 实验内容与步骤
2.9.5 实验注意事项(一)
2.9.6 实验注意事项(二)
2.10 实验十:时间常数的测试
2.10.1 实验预习
2.10.2 实验目的
2.10.3设备与器材
2.10.4 实验内容与步骤
2.10.5 结论分析
第3章 应用作业
3.1 应用作业一: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3.1.1 作业内容
3.1.2 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
3.1.3 报告要求
3.1.4 结论分析
3.2 应用作业二:最大功率传输条件测定
3.2.1 作业内容
3.2.2 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
3.2.3 报告要求
3.2.4 结论分析
3.3 应用作业:电感元件参数测定
3.3.1 作业内容
3.3.2 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
3.3.3 报告要求
3.3.4 结论分析
3.4 应用作业四:单相变压器的测试
3.4.1 作业内容
3.4.2 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
3.4.3 报告要求
3.5 应用作业五:一阶RC电路的研究
3.5.1 作业内容
3.5.2 注意事项
3.5.3 报告要求
3.6 应用作业六:RC选频网络特性测试
3.6.1 作业内容
3.6.2 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
3.6.3 报告要求 2100433B
《电工基础6 1》分为A、B两册。A册将按照本课程的教师教案、学习指南、基础练习、技能扩展、自学测试、复习指导6大部分组织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文件,教学单元一至四实施方案;B册主要是为配合学习电工基础加强实践环节而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记录,10个实验及应用作业。
《电工基础6 1(套装共2册)》具有如下特点:
按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岗位职业标准,对课程教学方案进行系统化设计;
设计有大量演示实验,把抽象理论直观化;
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加强师生互动性;
增设了应用作业,培养学生自觉动手习惯,以及自学能力。
可以手机下载考得过软件,里面有电工初级、中级、高级视频。初级、中级都是免费的。非常方便。
你看试题没用的,全套试题有很多,现在考试都是上网随机抽试题,最好是先去报名参加培训,他会给你全套的试题
了解电工知识前提肯定是要了解家装电工的一些专用名词: &nb...
一 .电工基础知识 1. 直流电路 电路 电路的定义 : 就是电流通过的途径 电路的组成 : 电路由电源、负载、导线、开关组成 内电路 : 负载、导线、开关 外电路 : 电源内部的一段电路 负载 : 所有电器 电源 : 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 基本物理量 1.2.1 电流 1.2.1.1 电流的形成 :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有规则的定 向运动就形成电流 . 1.2.1.2 电流具备的条件 : 一是有电位差 ,二是电路一定要闭合 . 1.2.1.3 电流强度 :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表示 ,基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 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计算公式为 t Q I 其中 Q 为电荷量 (库仑 ); t 为时间 (秒 /s); I 为电流强度 1.2.1.4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 ―安‖,用字母 ―A‖表示 .常用单位有 : 千安 (KA)、安 (A)、毫 安(mA) 、
《电工基础》中“ +”“-”号的含义 张永春 在《电工基础》中“ +”“-”号出现在很多章节中,几乎贯穿了《电工基础》的始终, 正确理解这些“ +”“ -”号的含义,有助于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概念、规律、定律,并能准确 运用。现将其总结如下,请大家指正。 一、 物理量的“ +”“-”: 1、 电压、电流、电动势的“ +”“ -”号: 这些物理量的“ +”“ -”表示了它们的方向与所假设的参考方向之间的关系。当电压、 电流、电动势为“ +”时,表示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当电压、电流、电动势为 “ -”时,表示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要注意:在比较这些物理量大小时,它们 的“ +”“-”只表示方向,不能参与比较大小。 2、 电功率的“ +”“ -”: 对负载来说,如果功率为“ +”表示负载在吸收功率,它是真正意义上的负载;如果功 率为“ -”表示负载在释放功率,它实际上起了电源的作用
配套资源
《电工基础》有配套教材《电工基础习题集与试卷库》。
书名 |
《电工基础习题集与试卷库》 |
---|---|
作者 |
刘建军 |
ISBN |
978-7-5629-3217-8 |
出版时间 |
2010年8月1日 |
出版社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72页 |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电工基础课教学参考书:与《电工基础(第4版)》配套》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